聖經的觀點
獨處的價值
有一次,耶穌「獨個兒上山禱告。儘管時候已經晚了,他還是單獨在那裡」。(馬太福音14:23)另一次,「天一亮,耶穌就出來往僻靜的地方去」。(路加福音4:42)這些經文證明,耶穌刻意撥出時間獨處,並十分珍惜這樣的時刻。
聖經也談及其他跟耶穌一樣珍視獨處的人。例如,詩篇執筆者就在晚上守夜的獨處時光沉思創造者的偉大作為。至於耶穌,在聽到施浸的約翰的死訊後,「就……到一個僻靜的地方獨處」。——馬太福音14:13;詩篇63:6。
今天,人們的生活營營役役,不管是環境造成的獨處,還是人們刻意選擇獨處,往往都不會被視為有多大價值。你可記得你上一次獨處是多久之前的事呢?一個年輕的已婚婦人說:「我活了這麼久,卻從沒有獨處過。」
然而,我們真的要忙裡偷閒,花點時間獨處嗎?要是這樣,我們又可以怎樣以造益自己和以富於報酬的方式運用獨處的時光呢?在刻意選擇獨處方面,我們可以怎樣保持平衡?
獨處——價值何在?
聖經告訴我們,上帝的古代忠僕以撒,在「黃昏的時候,……出來田間」獨處。為了什麼緣故?經文說,好沉思「默想」。(創世記24:63,《新譯》)據一本詞典說,沉思就是「仔細思量或從容不迫地思想」。這個定義「暗示人以一段較長的時間,聚精會神,深入地思想」。由於以撒不久就要肩負重大的責任,他無疑須要專心一意地沉思默想,使他能夠保持頭腦清晰,有條理地思想,好衡量事情的輕重緩急。
精神健康專家指出,「適可而止地離群獨處,可以使人思想有序,專心致志」。曾有過獨處機會的人大都可以作證,獨處的確使人身心舒暢、重新得力,對人們的健康有益。
沉思所帶來的可喜裨益之一是,使人在言談舉止方面有所警惕,從而大大促進人際關係。舉個例,學會沉思的人往往也會曉得在適當的時候保持緘默。這樣的人不會信口開河,反之會預先衡量一下說話可能產生的影響力。受靈示的聖經執筆者問道:「你見言語急躁的人嗎?」他接著說:「愚昧人比他更有指望。」(箴言29:20)什麼可以使人沉得住氣,不會不假思索地胡亂說話呢?聖經說:「義人的心,思量[『沉思』,《新世》]如何回答。」——箴言15:28;請參看詩篇49:3。
對基督徒來說,在獨處時沉思默想,也大大有利於他們在靈性上進至更成熟的地步。使徒保羅的話的確一針見血。他說:「這些事你要思考,要全神貫注,使你的進步向所有人顯明出來。」——提摩太前書4:15。
善用獨處時間親近上帝
一個英國作家說:「獨處讓人有機會在禱告中親近上帝,並蒙他垂聽。」耶穌就不時感到有需要暫時遠離同胞,獨自向上帝禱告。聖經記述這麼一個例子:「清晨,天還沒有亮,耶穌起來出去,來到一個僻靜的地方,在那裡開始禱告。」——馬可福音1:35。
在詩篇裡,不少記載都跟沉思上帝的事有關。大衛王向耶和華說:「我……默想你。」亞薩不約而同地說:「我也要思想你的經營,默念你的作為。」(詩篇63:6,《新譯》;77:12)因此,反覆思量上帝的各種屬性和作為的確大有價值。藉著這樣做,人可以加深對上帝的體會,跟他的關係更為密切。——雅各書4:8。
適可而止
當然,人應該在獨處一事上保持平衡。獨處像一個空間,值得一闖,卻不宜久留。過度孤立自己跟人與生俱來的基本需要,例如與人交往、溝通和表現愛心,是背道而馳的。此外,孤立也可以助長愚昧和自私。聖經警告人說:「與眾寡合的,獨自尋求心願,並惱恨一切真智慧。」(箴言18:1)人必須意識到孤立自己的各種危險,才可以把獨處運用得宜。
像耶穌和其他聖經時代的屬靈的人一樣,今天的基督徒十分珍惜他們獨處的時光。誠然,我們常常百務纏身,要騰出時間獨處,好仔細沉思默想,絕非一件容易的事。可是,像所有具真正價值的事情一樣,我們應當為之「買盡時機」。(以弗所書5:15,16)那末,我們就可以像詩篇執筆者一樣說:「耶和華……啊,願我口中的言語、心裡的意念在你面前蒙悅納。」——詩篇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