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8 10/8 21-25頁
  • 鋼鐵之路歷久不衰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鋼鐵之路歷久不衰
  • 警醒!1998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19世紀的發展
  • 推進力的演進
  • 輕型鐵路注入新活力
  • 更快更安全?
  • 未來是磁浮世界?
  • 印度鐵路縱橫萬里
    警醒!2002年
  • 乘搭日本的「子彈」火車
    警醒!1979
  • 東非的「瘋狂快車」
    警醒!1998年
  • 歷時一百二十多年的鐵道工程
    警醒!2008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8年
《警》98 10/8 21-25頁

鋼鐵之路歷久不衰

《儆醒!》駐英國通訊員報導

把貨物和人從一個地方運送到另一個地方,怎樣做可以又便宜又快捷呢?這一直是個問題。工業革命爆發,原料需求增加,從此鐵路在解決運送問題上日形重要。今日,在這個越來越倚賴交通工具,也越來越注重環境保護的世界裡,很多人要對鐵路刮目相看。

鐵路的發展過程是怎麼樣的呢?a鐵路在現代社會中又發揮什麼作用呢?鐵路的前景又如何呢?

19世紀的發展

1804年,英國康沃爾郡工程師理查德·特里維西克設計了一台蒸汽機車,能夠拖著重10噸的鐵條以時速8公里走過長14公里的路軌。但這個高興時刻維持不了很久,脆弱的路軌因抵受不住機車的重量而被壓壞了。問題是,要設計一台機車,重量足以令機車緊貼鐵軌以免滑出軌道,但又不能太重,以免破壞軌道。

八年後,約翰·布倫金索普為約克郡礦場的機車設計了鋸齒形軌道。接著威廉·赫德利發明用蒸汽動力推動齒輪,再由齒輪推動一對以上的車輪,這就解決了輪子跟路軌接合的問題。從此以後,列車一般都在平滑的路軌上行走。直至1820年,每節長6米的熟鐵車軌研製成功,能承受更大更重的蒸汽機車。

英國的斯托克頓往達靈頓鐵路在1825年打出名堂,由蒸汽推動的客運列車承載69噸貨物,載客600多人,走過長34公里的軌道,時速最高達24公里,為當時世界創舉。車上其中一名乘客是來自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的埃文·托馬斯,他回老家後說服了當地的商人在城內建鐵路,取代挖運河的計劃,於是1827年巴爾的摩往俄亥俄鐵路正式通車。

鋼軌的回彈力比熟鐵軌強約60倍,遂成為興建路軌的必然選擇。英國1857年就開始用鋼軌行車,到1870年,這個國家的鐵路網絡已伸展至超過2萬公里。倫敦《泰晤士報》指出,鐵路的出現影響「非常深遠,還沒有鐵路之前,大部分人幾乎從未離開過自己的村莊」。

在其他地方,鐵路數量也不斷增加。例如1847年,瑞士蘇黎世的闊人開始派家僕乘坐剛通行的鐵路列車往鄰近城市巴登,把他們愛吃的西班牙麵包帶回家,就這樣瑞士人與鐵路結下了長達150年的不解之緣。

鐵路對美國的發展產生重大的作用。1869年北美首條州際鐵路完工,貫通東西兩岸,打開了美國西部的大門,殖民迅速增加。1885年,加拿大首條越省鐵路完工,以魁北克省的蒙特利爾為起點,終點是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溫哥華。鐵路在世界各地踏入了全盛期了。

推進力的演進

隨時間過去,鐵路的管理人員開始設法提高鐵路系統的效益,他們發現用柴油或電力推動的機車,效能是蒸汽機車的2.5倍,營運起來會更合乎經濟效益。雖然柴油機車的製造成本比蒸汽機車高,但勝在適應力強,可以減少機車數量。電動機車的好處則在於速度快,污染少。但即使珠玉在前,很多地方還是繼續採用蒸汽機車。

在法國,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郊區的鐵路已經開始用電動機車了,戰後更延展到長途路線。在日本,由蒸汽到柴油到電動的演進過程已差不多完成了。《日本蒸汽機車》指出:「花在燃料和工人的成本提高,是促成演進的主要因素。……另一個主要原因可能是,蒸汽火車已經不合時宜,不受大部分現代人所歡迎。一般乘客都不喜歡坐火車坐得滿臉是灰;他們又要舒服又要快。」印度鐵路的一個發言人表示同意說:「我們總不能抱著蒸汽火車不放,大家都要快,蒸汽機車已經是古董了,而且對環境也不大好。」

由於速度與承載量是經營現代鐵路的成敗關鍵,管理階層亦正研究其他的發展方向。英國有很多現代化電動載客列車都有固定的車廂排列設計,列車只有一端是機車,另一端則是設有駕駛間的列車長車卡。

鐵路電動化的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用直流電的第三軌及架空電纜都要靠許多電力分站才能保持足夠電力。但隨著電壓相對比較高的交流電系統發展成功,能夠使用較輕的架空電纜,再加上較小較輕的電動馬達,降低了營運成本,現在用交流電源的長途火車也能夠暢順地在鐵路上奔馳了。

輕型鐵路注入新活力

輕型鐵路b的發展使鐵路今日能重振雄風。全世界的城市區域不斷擴大,於是不斷有新的電車道路系統面世。在澳大利亞悉尼,據報交通部門首長認為,放棄市內的電車系統是一個錯誤的決定,於是輕型鐵路得以乘時而興。

與本世紀初英國城鎮的做法剛剛相反,大部分歐洲城市依然保留有百年歷史的電車網絡。《獨立報》說:「在蘇黎世,電車是馬路霸王。每當有電車駛近交通燈,燈號就會立即轉為綠色,保證電車無須停下來等候。……電車總能準時到站。」

一名意大利環保學者表示,地下鐵路在人口以百萬計的城市裡表現出色,電車則在有50萬或以下人口的城市裡有最佳表現。

電車在路上行走的方式跟其他車輛幾乎沒有兩樣。由於輕型鐵路的運載量比傳統的機車和車卡都少,路軌和橋梁在堅固程度上的要求也相應減低。電車有大窗戶,讓人看得見車裡的狀況,乘客於是感到更安全。研究英國設菲爾德交通的報告《從電車到超級電車》評論說:「電車的路線設計有無與倫比的靈活性,這使現代電車能兼具列車的速度和公共汽車的方便。……電車的運作乾淨,沒有廢氣,對生態系統造成較少破壞。」《泰晤士報》則評論說:「在繁忙時段,電車比汽車快,對環境的損害也比較少。」

更快更安全?

法國高速列車(TGV)、市際快線(Inter­City Express)、歐洲之星(Eurostar)、意大利的高速列車「小鐘擺」(Pendolino)、日本的新幹線子彈火車系統——現代化高速列車簡直是層出不窮。列車設計師為提高速度和安全程度,發展出各種創新的方法來應付高速鐵路運輸所遇到的問題。建築鐵路時避免弧度過大,這使法國高速列車的時速能超越200公里。

歐洲之星列車穿梭英倫海峽隧道,將倫敦和巴黎及布魯塞爾連接起來。英國段的舊式路軌限制了列車的速度,但列車駛到法國段和比利時段的時候,就能以時速300公里的速度飛馳。搭乘歐洲之星,由倫敦到巴黎只需要3小時,由倫敦到布魯塞爾只需要2小時40分,這樣,列車頓時成了渡輪和飛機的勁敵。但是速度怎麼可能提升到那麼高呢?

在日本,工程師為了避免列車脫軌,於是發展出車卡重心比較低的輕型列車。傳統的列車在每一個車卡底下都有一對轉向架,各轉向架都帶著一組輪子,但是歐洲之星列車(兩個駕駛卡之間共有18個車卡)每兩個車卡之間只有一個輪形的轉向架,這樣做減少了行走時的振蕩程度和列車的重量,行車就能更順暢更快。

高速列車的信號系統與古老的旗號有很大分別,就是跟很多傳統鐵路依然援用的燈號比較,也很不同。車上的電腦在列車飛馳之際把司機需要知道的一切都顯示出來。中央信號站利用複雜的通訊系統控制鐵路全程運作。

設計師也設法在傳統的路軌上增加列車的速度。其中一個發明就是「傾斜」列車,行走意大利至瑞士路線的「小鐘擺」列車就是以這種技術為特色的,瑞典的X2000列車也一樣。X2000列車行走斯德哥爾摩至哥德堡的蜿蜒路線,時速最高達200公里。由於懸掛減振器和輻射形自動轉向架的巧妙結合,列車即使高速走過彎曲的路軌,乘客也幾乎感覺不到離心力引致的不適。

報告顯示列車的速度越來越快,可怕的脫軌意外時有發生,我們不禁會問:我們要犧牲乘客的安全來換取更快的速度嗎?1997年英國發生重大的鐵路意外喚醒了人們的警覺性。《星期日泰晤士報》報導,未來的「鐵路系統都會裝設有電子控制器,能更快探測到緊急事故」。新設備包括一套新的無線電傳送信號系統,能把無線電信息直接由鐵路網的管理中心傳送到駕駛室。此外,像在很多歐洲國家和其他地方的標準一樣,自動保護列車剎車裝置即將成為英國列車必須具有的設備。如果司機未能對車軌旁的緊急燈號作出反應,列車會自動剎制,確保列車能安全停下。

未來是磁浮世界?

一般重型路軌列車,或是大城市的地下鐵路,列車行走時都難免發出尖銳響亮的聲音,這些列車的乘客無疑認為更穩定更安靜的旅程會是一種享受。巴黎地下鐵路有些路線的列車用塑膠輪胎,使乘客坐得更舒服,但與最新的鐵路發展相比,就顯得平平無奇了。

傳統火車所用的鋼軌限制了火車的速度,工程師為加快速度,正發展磁浮火車,也就是令火車懸空浮在路軌之上。列車利用強力的電磁力懸浮車身,因此能在幾乎全無摩擦力的情況下,達到超過500公里的時速。事實上,據倫敦《泰晤士報》報導,於1997年12月13日,日本一列磁浮火車無論有人駕駛還是無人駕駛,都達到時速531公里,刷新了世界紀錄。

蒸汽機車迷,就是愛好、擁護蒸汽機車的人對蒸汽機車情有獨鍾,其他人對柴油列車與電動列車也推崇備至,如此看來,鐵路前景是一片光明的。至於列車和軌道最後會發展成什麼模樣,日後自有分曉。不過至少在目前,鐵路仍然會長伴我們左右。

[腳注]

a 根據《袖珍牛津英語詞典》,英語的「鐵路」(iron way或iron road)這個詞早在19世紀已經在美國出現。

b 根據《不列顛百科全書》,輕型鐵路列車是「有軌電車在技術上的分支」,在專用路軌上和在街道上都能夠行走。

[第22頁的附欄]

車輪上的王宮

英國鐵路博物館位於約克郡,其中收集了一系列豪華的火車卡,都是舊日的王室座駕。從1842年至1977年間,英國共有過28列王室火車。單在維多利亞女王(1837年~1901年)在位期間,專門為她而製的火車就不下21列。女王完成了第一次火車旅程後,表示「相當滿意」。

維多利亞女王的兒子英王愛德華七世決定不坐母親的專用列車,於是又製造了三列新的火車。後來英王喬治五世和瑪麗王后把這些火車改良成新式火車,並加建了第一個火車上的浴室。

[第24頁的附欄]

安全第一

為了防止罪行發生,鐵路上的安全措施正不斷改良,各處也裝設了攝影機和鎖。但是要使你的旅途更加安全,有什麼可以做的呢?以下是一些建議:

• 財不可露眼。

• 如果有獨立房間,要把門鎖上,注意窗戶。

• 把貴重物品分散放在行李和衣物中。

• 遭到威脅時切勿反抗。

• 試試帶一個盛錢不多的錢包,「以假亂真」。

• 帶備身分證明文件的副本。

[鳴謝]

1997年3月22日《每日電訊報》。

[第22,23頁的圖片]

1.美國1886年的「湖畔飛車」

2.1893年的列車(Schweizer Centralbahn)

3.英國的B1型列車,1942年

4.1872年的「西風號」

[鳴謝]

Early American Locomotives/Dover Publications, Inc.

[第24,25頁的圖片]

1.日本的500型新幹線列車

2.法國的歐洲之星

3.法國高速列車(TGV)

4.法國的THALYS PBA列車

[鳴謝]

Copyright: Eurostar/SNCF-CAV/Michel URTADO

Copyright: Thalys/SNCF-CAV/Jean-Jacques D’ANGELO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