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之聲
資訊憂慮 我讀過「資訊憂慮——你會受其影響嗎?」(1998年1月8日刊)這一系列的文章。文章指出,做成資訊過剩的原因很可能是由於報章、雜誌的數量與日俱增的緣故。我認為,你們的雜誌正助長這個現象。你們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J.K., 美國
這一系列文章在於探討「無用」資訊的過剩現象。無疑,《儆醒!》絕不助長這個現象。它出版的目的是要「探察時事的幕後原因及指出其真正含義」。這些資料怎能說是無用的。——編者的話。
馬利亞與復活了的耶穌 我寫信給你們,是要表達我對「世聞點滴」裡「馬利亞首先看見復活了的耶穌?」(1998年1月8日刊)一文的不滿。你們一方面斷章取義,一方面又沒有認真地了解真理。聖經人物有許許多多的言行、事跡,是無法一一記載的。看看約翰福音21:25吧!
J.G., 美國
文章純粹報導梵蒂岡的官方報章《羅馬觀察家報》所載的資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聲稱:「馬利亞很可能是耶穌復活後首先顯現的對象。」我們尊重讀者的個人見解,可是,人根本無法在聖經裡找到任何證據,證明上述的主張是對的。——編者的話。
遊唱詩人 「遊唱詩人遺贈人間——豈止悠悠情歌」(1998年2月8日刊)一文,清楚分析在中世紀社會裡遊唱詩人的身分和工作。我是個文學科教師,以往曾經鑽研過葡萄牙的遊唱詩人。文章使我更全面地看出昔日這種藝術的發展經過。這樣的題材無疑提高了雜誌的素質。
R.N.A., 巴西
我得承認,這不是一篇通俗、易懂的文章。可是,一旦讀開了,我發覺資料很有趣。特別是有關誰首創「紳士風度」的傳統。日本沒有相傳「紳士風度」的習慣,可是,我的丈夫從跟我訂婚那日起,一直對我體貼入微。這是因為他自小就在耶和華見證人的家裡長大。(現在我們結婚已經踏入第五年了。)我感到很幸福。
Y.N., 日本
填字遊戲 衷心感激你們刊載「填字遊戲」這個專欄。這個小測驗推使我們拿出聖經來,動動腦筋,找出問題的答案。
N.C., 意大利
(譯者按:漢語版是「聖經知識小測驗」。)
母子重逢 「骨肉喜重逢」(1998年2月22日刊)一文深深打動了我的心。對我來說,得知我的身世使我在感情上獲得很大安慰。我的父母沒有正式結婚。我常常想知道多一點父親的事情,但一直不得要領。不久之前,我請母親把父親的全名告訴我。藉著電話簿,我終於找到父親的妹妹。原來她是個耶和華見證人,這使我大感意外!她告訴我父親在1980年去世了,原來他一直沒有再結婚。雖然父親已經去世,但是母親和姑母常常安慰我、關懷我。《儆醒!》文章也成了我安慰的良藥。
L.D.,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