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天際的夢想
「飛行器,不管是怎麼樣的,很快就印證我們給年輕人的一句格言:『凡升到天上去的,都一定會掉下來』。」
1908年5月25日,即萊特兄弟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基蒂霍克,作過首次著名的動力飛行後不足五年,《紐約時報》編輯在文章的引言部分這樣寫道。顯然,編輯對這種逐漸在空中出現的新玩意並不看好,還納罕說:「試問有多少人是真的喜歡在高空之中飄來蕩去的呢。」雖然編輯不得不承認,新一代可能會對空中旅程萌生好感,但他也不忘武斷地說:「能夠載人作長途旅程的飛船……也許只是個永不能圓的美夢罷了。」
這個預測可大錯特錯呢!今天,乘搭「能夠載人作長途旅程的飛船」的人,每年逾十億之多。不錯,20世紀初葉以木材、布料製成的結構簡陋的飛行器,在晃眼之間,已演變成今天外形美觀、配備電腦裝置的噴射客機,而且這類飛機不但在距離地面10公里的空中飛行,還能讓數以百計的乘客,在溫度、濕度都控制得宜的舒適環境下,給送到遙遠的目的地去。航空學在區區數十年間發展神速,確實大大出乎人的意料。
航空科技在本世紀突飛猛進之餘,也使人們的生活起了不少變化。其實,人類嘗試征服天空的故事,豈止是過去數十年的事?這類故事,可追溯到甚至比過去數百年更久遠的時候。畢竟,古往今來,人類都夢想著終有一天能翱翔天際,乘風飛行。
[第2,3頁的圖片]
洛克希德SR-71黑鳥是世上速度最高的噴氣式飛機,時速約2200英里
[第3頁的圖片]
約1940年的波音307同溫層客機,載客量33人,飛行速度為每小時215英里
[鳴謝]
Boeing Company Archives
[第3頁的圖片]
1903年,萊特兄弟的「飛行家號」
[鳴謝]
U.S. National Archives 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