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9 3/22 28-29頁
  • 世聞點滴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世聞點滴
  • 警醒!1999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母乳好處多
  • 貧窮無國界
  • 並不可愛
  • 大屠殺的前兆重現
  • 兒童——戰爭的受害者
  • 網上梵蒂岡
  • 寧願患病
  • 瞌睡司機
  • 細菌有多少?
  • 有喜也有悲
    警醒!1997年
  • 新法治療結核病
    警醒!1999年
  • 細菌——有益抑有害?
    警醒!1979
  • 攜手奪命的「殺手」
    警醒!1998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9年
《警》99 3/22 28-29頁

世聞點滴

母乳好處多

《新聞週刊》說:「母乳可說是嬰兒的萬應靈丹。吃母乳的嬰兒所吸收到的營養,不但可幫助腦部的發育,還能降低染病的機會,像感染疾病,或染上過敏症、腹瀉、濕疹、肺炎的機會,都可降低。」因此,美國兒科研究院和美國飲食協會都敦促母親要為初生嬰兒起碼哺乳一年。不過《新聞週刊》留意到一件事,說:「這麼有用的資源,卻往往受人忽視。」為什麼呢?原來母親往往缺乏正確的知識。有的母親擔心她們沒有足夠乳汁,以維持嬰兒的健康;也有的以為嬰兒食品應趁早餵小孩吃。不過那篇文章說:「其實,即使嬰兒已經有六個月大,慢慢可以吃固體食物時,大部分母親仍然可以為嬰兒提供足夠的營養。不管嬰兒吃什麼,當嬰兒兩歲時,母乳中的抗體和脂肪酸仍然可以令嬰兒受惠。」用母乳餵嬰孩,對母親也有幫助。因為不但可以降低患乳癌的機會,還有助產後體重下降。

貧窮無國界

聯合國最近發表了一份報告,《國際先驅論壇報》引述該報告說:「即使在世上最富裕的國家中,貧窮人口的數字仍在增加。許多工業化的地區中,『基本人權』像工作、教育、醫療護理等等,都給人剝奪了。據報告所說,美國有百分之16.5的人口仍過得相當窮;至於英國的數字,則是百分之15。在工業化的地方,有1億人無家可歸;3700萬人沒有工作;還有約2億人的壽命,估計不會超過60歲。」

並不可愛

「如果你還以為獅子或南非水牛是非洲最危險的動物,那你就錯了。」《華爾街日報》這麼說。報導繼續說:「最危險的動物,其實是河馬。」雖然有許多卡通和童話故事都將河馬形容為一種友善、快樂的動物,很多玩具都製成河馬的模樣,不過在非洲,牠們卻比其他動物傷害了更多的生命。許多導遊都認為,非洲大陸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河馬去喝水的必經之路」;而第二危險的地方,大概是「母河馬和小河馬之間相隔的距離」。雖然河馬看起來相當祥和,常常懶洋洋地在河中心聚在一起,不過若受到驚嚇或挑釁,攻擊力卻非同小可,牠們可厲害得很!一名導遊說:「發了狂的河馬,可以把鱷魚咬成兩截,還可將獨木舟咬個粉碎。」那麼,他們為什麼要讓獨木舟穿梭在河馬群之間呢?一名導遊說,原來這樣可以令河流和兩岸動物的景色,看起來更壯觀。他還說:「這可比遊客在非洲從事的某幾樣活動來得安全,譬如說,起碼比從110米高的維多利亞大瀑布上,用凌空跳索跳下來安全。」

大屠殺的前兆重現

據《多倫多星報》報導,麥吉爾大學法律系教授暨加拿大赫爾辛基人權觀察組織副主席歐文·寇特勒說:「近來,許多地方踐踏人權的個案似乎是個不祥之兆,令人想起20世紀30年代大屠殺發生前的情形,這種情形一想起就令人毛骨悚然。」他說,赫爾辛基人權聯會對41個國家作了一項調查,留意到這些國家仇視少數團體的言論發表得越來越多。這些言論通常都在廣播電台和政府書刊出現,結果令少數團體最後受到迫害。關於這種趨勢,寇特勒說:「由此表明,我們並沒有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學到教訓。」他認為,另一件人們也忘記的事,就是「明知有人踐踏人權,卻漠不關心;由於他們三緘其口,所以跟同謀無異」。

兒童——戰爭的受害者

一份德國報章(Grevener Zeitung)報導說:「聯合國特別代表奧拉拉·奧通努表示,在過去十年所發生的戰爭和衝突中,有兩百萬兒童喪命,逾一百萬兒童頓失雙親,還有六百萬兒童嚴重傷殘。」聯合國安理會大力譴責以兒童為攻擊目標的行為。特別令人注意的是,世界各地有超過30萬兒童服兵役,據說他們大部分都是被迫參軍的,而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女性。兒童士兵的任務,時常是自殺式的攻擊行動。一個最近成立的非官方組織表示,希望達成國際協定,將最低的服役年齡提高至18歲。

網上梵蒂岡

在1994年,梵蒂岡簽約,在網際網路(互聯網絡)上開啟了一個網站。據西班牙語的《金融報》報導,這個網站提供了各種宗教服務,像告解、詢問教士有關宗教的「一切疑難」等等。在一個名為「網上天主教」的網站中,用戶可以要求網站為他們代禱;用戶還可以在網上看到教宗主持週日崇拜的實況轉播。看完後就有一段廣告,請人「用特價買宗教貨品」。不過《金融報》說:「問題是,大部分天主教網頁都沒有幾個人會開啟閱覽。瀏覽梵蒂岡網頁的人每天不會超過25人,而且大部分瀏覽的,都是天主教書刊的出版社。」

寧願患病

《開普時報》說:「結核病是全球第一號殺手。」這種病在南非窮人之間蔓延得十分嚴重。每年有一萬三千多人由於患上結核病而死亡,還有許多人因病情嚴重,而無法工作。政府於是發放傷殘補助金予無法工作的患者,並提供醫療服務。不過由於當地很難找到工作,即使找到了,收入也往往少得可憐,所以病人寧願繼續領取現金補助,也不願繼續接受治療。南非結核護理院一個主管理亞·格蘭特說:「他們領到的錢,比他們做散工所賺到的還要多十倍。患者只要看看能領到多少錢,就寧願病下去,而不願好過來了。」

瞌睡司機

《美國醫學協會雜誌》報導說:「專家認為,司機打瞌睡,就和醉酒駕駛一樣危險。很多人低估了開車時打瞌睡,會造成多麼嚴重的交通意外。其實司機打瞌睡,是其他人健康和安全的一大威脅。」《多倫多星報》則透露,有些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會在什麼時候打瞌睡,或者不曉得自己是不是已經睡著了。美國汽車協會交通安全基金發言人斯特凡妮·福爾說:「睡眠就跟飢餓、呼吸一樣,是身體的需要。如果你的身體想睡覺,那你自然就會打瞌睡。」那麼,如果司機發現自己呵欠連連,眼皮越來越沉重,車子也逐漸失控,該怎麼辦呢?《多倫多星報》說:「把車窗的玻璃搖下來或將收音機的音量調大以保持清醒,通常都不管用。雖然咖啡因可讓人在短時間內提高警覺,卻不會抵消人體對睡眠的生理需要。」司機若昏昏欲睡,就最好找個安全的地方停下來,小睡一下。

細菌有多少?

細菌是地球上常見的生命形態。它們既生長在最深的海床底下,又活躍於距地面60公里的大氣之中。細菌的總數,比其他所有形態的生命還多。美國佐治亞大學的科學家,最近公布了大概是有史以來,第一份正式就細菌數量多寡所作的評估報告。據報告估計,細菌的數目,是5後面有30個零。倫敦《泰晤士報》說:「很多人覺得,細菌只會令人生病;不過能令人生病的細菌,實佔少數。即使把寄生在所有動物身上的全部細菌合計起來,致病的細菌也只佔總數的百分之一左右。有的細菌不但無害,反倒相當重要,例如幫助消化。」令人難以想像的是,百分之92至94的細菌可在海床底下10厘米的沉積物中找到,又可於陸地底下9米深的地方發現。以往,人總覺得這些地方,根本沒有生命存在。細菌脫水後的重量,有一半是碳的重量,而碳則是生物體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泰晤士報》說:「細菌體中的碳,差不多是全球所有植物中所含的碳那麼多。」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