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口奶到一匙奶粉
《儆醒!》駐新西蘭通訊員報導
古今中外,奶在人類飲食中都佔一重要位置。不用說,奶就是雌性哺乳動物乳腺所分泌的液體,是幼兒所需營養齊全的食物。不過,跟動物不一樣的是,人也喝來自其他哺乳動物,尤其是母牛、駱駝、山羊、羊駝、馴鹿、綿羊和水牛等富於營養的乳汁。人不但喜歡喝奶,還吃各種各樣的奶類食品,像黃油、乾酪、酸乳和冰淇淋等就相當受歡迎。
一般人較常喝的牛奶,基本上是一種乳狀液,當中水分佔百分之87,其餘百分之13則是固體。固體部分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像鈣一類的礦物質,而鈣對骨骼生長和健康都十分重要。順帶一提,牛奶並不是最具滋養作用的。在上面提到的動物當中,馴鹿的奶營養價值最高,當中百分之37是固體!
不管是哪一種奶,要是沒冷藏起來,保存期都不長,因此人們常常把奶製成奶粉。不過,奶是怎樣變成奶粉的呢?讓我們一起到新西蘭懷卡托一所現代化牛奶加工廠跑一趟。這所工廠的規模,是世上同類型工廠中數一數二的,每天為全球食物工業生產添加了營養素的奶粉多達400噸。
從液體變成粉末
每天,一輛輛拖著閃閃發光鋼製奶罐車的貨運掛車,把新鮮的牛奶從新西蘭乳牛場運送到工廠來。工廠用隔熱的筒倉儲存牛奶,以保持牛奶新鮮。接著,牛奶就給送到按有關標準校妥了的分離器那裡,好從牛奶分離出脫脂奶和奶油,然後按指定分量重新把兩者混合起來,使成品達到預期的標準或濃度。在進一步把牛奶製成奶粉前,牛奶給保存在緩衝存儲器裡。
經消毒處理後,牛奶就在真空之下給加熱濃縮。為什麼一定要真空呢?這是要確保牛奶在一個遠低於平常的溫度沸騰,好把熱力對牛奶造成的破壞減到最少。蒸發階段完成後,牛奶的固體含量會增加至百分之48左右。接著就是最後一個步驟,即脫水過程。
在脫水前,濃縮牛奶通過管子給輸送到多層不鏽鋼製的脫水器的頂部去。在脫水器裡,濃縮牛奶以噴霧器化為小水滴,噴到熱氣流中脫水,令牛奶的水分含量降至百分之6而變成粉末。經過另一個步驟後,水分含量進一步下降至百分之3。待粉末稍稍冷卻,工人就可以把奶粉包裝和運輸了。製造奶粉的整個過程十分嚴謹,務求盡量把牛奶的養分和精華都保存下來。
在你生活的地方,新鮮的奶也許唾手可得。但是,對不少住在偏遠地方的人來說,要買到新鮮的奶並不容易,價錢往往也不便宜。多虧人們把奶製成奶粉,問題才得以解決。現在,只消把幾茶匙奶粉加進水裡去拌勻,就成了一杯奶了。雖然這樣的奶味道比不上鮮奶,營養卻還是挺豐富的。
[第14頁的附欄或圖片]
消毒處理和均質處理
在英語裡,消毒處理(pasteurization)一詞是從法國科學家路易斯·巴斯德而來的。消毒過程包括把牛奶加熱處理一段特定的時間,然後急速冷卻。這個過程可把牛奶中的細菌殺死,從而延長牛奶的保存期。可是,由於不能把細菌完全消滅,奶類食品的保存期始終有限。要是好好冷藏,高素質的牛奶經消毒後大概可保存14天。
均質處理(Homogenization)就是實際改變牛奶中的脂肪小球或奶油小球,使它們不會浮在牛奶表面而形成一層奶油。均質器令脂肪球破裂,成為體積較小的粒子,均勻地分布在牛奶之中,令每一口牛奶都香滑可口。
[鳴謝]
By courtesy of 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第15頁的圖片]
這個多層脫水器用來烘乾奶粉,每小時可製乾奶粉超過9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