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聞點滴
傳染病十大殺手
在世界各地,死於傳染病的人每年不知凡幾。據《博物學》雜誌所載,下列傳染病在1997年對人類為害最烈。像肺炎一類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奪去了370萬人的性命,名列榜首。其次就輪到結核病了,這病導致290萬人死亡。霍亂和其他腹瀉病排列第三,250萬人因染上這些疾病而喪生。愛滋病毀了230萬人的性命。死於瘧疾的人至少有150萬,更可能多達270萬。麻疹導致96萬人死亡。乙型肝炎使60萬5000人喪命。41萬人患百日咳而死。27萬5000人死於破傷風。14萬人的死因不是登革熱,就是出血性登革熱。由此可見,儘管人類對抗疾病不遺餘力,在世上許多地方,昔日流行的傳染病至今仍然威脅著人類的健康。
委內瑞拉人嗜酒成癖
加拉加斯的《宇宙報》報導,按人口平均計算,委內瑞拉人喝的酒比其他拉丁美洲國家的人民要多。據估計,每個委內瑞拉人一年消耗60至70升的烈性酒。按衛生部計算,在加拉加斯大都會區發生的謀殺案和自殺事件,其中半數是因酒而起的。可是,根據委內瑞拉中央大學、治安中心和司法警察這三個機構所做的調查,在該區發生的暴力兇殺案中,跟酗酒有關的竟然佔九成以上。為了掃除酗酒的歪風,有關當局開設了一連串的講習班,目的是教導學生怎樣應付友儕的壓力,抗拒喝酒的引誘。講習班還指導學生怎樣找點有益身心的消遣活動,而不是終日流連醉鄉。講習班也鼓勵父母子女,彼此開誠布公、互訴心事。
海洋有禍
《科學新聞》報導,在全球各地,珊瑚礁的面積已大為削減,珊瑚不是遭傳染病侵害,就是患腫瘤,有的受到損傷,有的面臨其他威脅。海洋生物學家詹姆斯·塞維諾指出,近20年來,至少有15種新的綜合症狀出現,侵害了許許多多的珊瑚。其他種類的海洋野生生物,例如海草、甲殼類生物、海龜和海牛等,也有滅絕的危險。海洋學家西爾維婭·厄爾說:「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物可以生存的區域,海洋佔其中的百分之95。可見,海洋有禍,我們也自身難保。麻煩的是,海洋真的有禍啊!」
虛有其表的讀物
許多人的書架都堆滿了書刊,但這並不表示,他們一定是喜歡看書的。店主克里斯·馬特烏斯就是其中一例。他說:「說實話,我很少看書,但我喜歡置身在書叢中。」馬特烏斯給同道想了一個省錢的法子。據《威悉信使報》報導,他和搭檔開設了德國首家售賣假書的商店,出售的貨品約有2800件。這些「貌似書本」的貨品中,有涉及藝術的,有談論哲學的,也有探討科學的。假書花樣繁多,有的是用普通薄紙板造的,有的是用上等柚木製成的高檔複製品。跟美術有關的書籍一般索價驚人,如今顧客只需花10至15美元[15至25德國馬克]就可以買到一本外表精美的仿製書了。馬特烏斯說:「價格因書本大小而異,不是根據內容而定的。」
有益身心的電視遊戲
一提起「電視遊戲」這個片語,許多人就聯想到渲染暴力的遊戲。可是,《技術評論》雜誌卻報導,研究人員發現,「患糖尿病或哮喘病的兒童可以借助適當的遊戲,學會控制病情」。斯坦福大學醫療中心向大約60個患糖尿病的兒童做了一次研究調查。他們的年齡由8歲至16歲不等。醫療中心安排了一半的兒童玩時下流行的電視遊戲。另一半兒童所玩的遊戲卻是經過特別設計的。這個遊戲講述兩隻充滿活力的大象,一隻叫帕基,另一隻叫馬龍。兩隻大象會幫助玩遊戲的兒童選擇合適的食物,給他們檢查血糖水平,教他們怎樣服用胰島素。《技術評論》指出,經過六個月的訓練,玩大象遊戲的兒童「需要看急診的次數比以往少了百分之77」。至於患哮喘病的兒童,上述醫療中心也為這些病童設計了類似的遊戲,教導他們怎樣保持呼吸順暢,提醒他們切忌抽煙。
愛滋病肆虐
近十年來,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一帶,人民的平均壽命已減少了差不多六年,預計這個趨勢會持續下去。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改變?《教科文組織信使》道出箇中原因:「愛滋病」在區內的國家「逞兇肆虐」。這一帶的人口中,超過一成已經感染了人體免疫缺陷病毒,也就是誘發愛滋病的病毒。愛滋病對博茨瓦納、馬拉維、莫桑比克、納米比亞、南非、贊比亞和津巴布韋的人民為害最烈。此外,據《紐約時報》所載,聯合國指出,「非洲每天有5500個喪禮是為愛滋病患者舉行的」。
要理問答課一敗塗地
錫耶納總主教加埃塔諾·博尼切利最近寫了一封牧函給堂區教友。他在信裡嗟嘆,20歲的年輕人雖然從小就上要理問答課,但「到現在還是弄不清楚,三位一體和聖母之間的分別」。年輕的天主教徒對教理一無所知,由此可見,天主教會另一個高級教士的確言之有理。意大利米蘭的《晚郵報》報導,賴辛嘉樞機聲稱「目前的要理問答課簡直一敗塗地」。總主教博尼切利建議恢復傳播福音的工作。「在第三個千年裡,天主教如果要繼續發揚光大,可行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執行傳播福音的使命。」
道德標準止降回升?
《今日中國》雜誌報導,最近在中國所做的調查顯示,「儘管中國的成人對婚外情日趨寬容,但大多數青少年都反對這樣的行為」。有關方面訪問了大約八千個青少年,最後得出以上的結論。調查報告指出,「六成的青少年贊成,對破壞別人婚姻的第三者處以罰款,或施加某種懲罰。可是,在年齡從37歲到45歲的成人中,竟有七成認為,搞婚外情的男女不該受罰」。
穿便裝上教堂
美聯社報導,越來越多美國人穿便裝上教堂。看見教徒穿著短褲、牛仔褲或其他便服上教堂做禮拜,有的牧師深感不安。教堂的行政人員不知怎麼辦才好。他們一來不想引起新信徒的反感,二來也不想惹怒另一批教徒,他們雖然穿著得很隨便,卻經常做禮拜。一次調查發現,「約有百分之30的美國人喜歡不拘禮節、跟上潮流的崇拜儀式」;相比之下,只有百分之21.5的美國人喜歡傳統的禮拜儀式。
少女未婚懷孕已為社會認同
墨西哥市的《新聞報》評論:「未婚媽媽的數目所以持續上升,主要是因為這個現象已為社會認同。社會竭力維護少年未婚媽媽的尊嚴,使她們免受歧視,似乎有點矯枉過正了。這樣做可能會助長少女未婚懷孕的歪風。」這個趨勢可以給扭轉過來嗎?文章說:「如果宣傳機構能夠把抽煙顯得世故的形象改變為腐化墮落的象徵,如果美國人能夠改變飲食習慣,少吃高脂食物,多吃含豐富纖維的食物,那麼有關當局就能夠改變青少年的思想,使他們看出,就讀高中期間懷孕生子是愚蠢的行為,結果實在得不償失。」
用圖表記下仁慈之舉
《多倫多星報》引述一篇報告說:「至少在四歲之前,小孩子一般都是自我中心的。他們要到四歲才開始領會同情心是什麼。」為了幫助兒童養成惻隱之心,有關方面建議,父母在家裡訓練孩子以助人為樂。家庭各成員可以每天都在圖表上,至少記下自己主動做的兩件好事。父母目睹兒女的仁慈舉動,也可以一一記在圖表上。有些學校採用這個方法,去抵消學生恃強凌弱的壞影響。校方告訴學生,他們一旦看見其他孩子的好行為,就得記在圖表上。報告指出,「用圖表記下仁慈的舉動,能夠幫助兒童領會憐恤的意思。兒童必須明白憐恤是什麼,才能學會對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以助人為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