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巨大的變遷」
「20世紀見證了人類歷史上最巨大、影響最廣遠的各場變遷。」——《時代週刊20世紀圖文集》。
檢討一下20世紀的世事發展,許多人無疑會同意《時代》雜誌總編輯沃爾特·伊薩松的話,他說:「綜觀許許多多的世紀,這個世紀可謂其中一個最了不起的世紀:既令人振奮,有時又教人膽戰心驚,卻總又使人著迷。」
前挪威首相布倫特蘭夫人也有類似的評論,她說有人曾將這個世紀稱為「充滿極端事物的世紀,……其中人類的罪孽深重,無法測度」。她指出,這是個「大躍進的世紀,[某些地方]的經濟有空前的增長」。可是,在同一時間,貧民區的前景依然暗淡,「居住環境仍然會過度擠迫,貧窮和衛生環境惡劣仍然會帶來疫症」。
政局動盪
在20世紀初,中國的滿清王朝、奧斯曼帝國,還有幾個歐洲帝國統管世界大部分土地。單是不列顛帝國的版圖已經覆蓋了四分之一個地球,地上每四個人就有一個是這帝國的臣民。但還遠遠未到世紀末,上述的帝國已經通通退居史籍,光輝不再了。正如《時代週刊20世紀圖文集》指出:「帝國主義的時代終結於1945年。」
殖民地主義沒落,在17至19世紀橫掃歐洲各國的國家主義浪潮席捲世界各地。《新不列顛百科全書》指出:「二次大戰以後,在許多歐洲國家中,國家主義的熱忱死寂下來;……但在亞洲和非洲,國家主義迅速高漲,主要是為了反抗殖民地主義的緣故。」最後,根據《柯林斯世界歷史圖文集》,「第三世界已經在歷史舞台上出現,始於500年前、在歐洲擴展的黎明時分誕生的那個時代,現在正式結束」。
帝國覆亡,獨立國家取而代之,其中有許多是民主政體。民主政體時常面對頑強反對勢力,二次大戰時期的對手就是分布歐亞、勢力強盛的獨裁政權。獨裁政權壓制個人自由,鐵腕掌管經濟、媒體和軍事力量。這些國家野心吞併世界,最終一敗塗地,不過也賠上了巨量的金錢和人命。
戰禍頻仍
事實上,20世紀跟已往所有世紀的分別尤其見於戰爭。德國歷史家吉多·諾普這樣論及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8月1日:沒有人能夠推想到,19世紀歐洲長久的和平歲月就在當天結束;也沒有人注意到,直到當天,20世紀才正式開始,然後隨即發生持續30年的戰亂,這其間,人類示範如何互相殘害。」
歷史學教授休·布羅根提醒我們,「大戰對美國的影響既巨大又可怕,到今天[1998年]仍能感受得到」。哈佛大學歷史學教授入江昭寫道:「在許多方面來說,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東亞和美國的歷史上,都是里程碑。」
難怪《新不列顛百科全書》將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定為「20世紀地緣政治的大分水嶺」。該叢書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導致四大帝國沒落,……結果俄國出現了布爾什維克革命,……種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禍根」。《百科全書》更告訴我們,兩場大戰「在傷亡、屠殺和破壞方面都達到史無前例的程度」。吉多·諾普也以類似的筆調說:「殘酷的暴行和人類的獸性超乎人的想像。在一個個戰壕中,……它們種下了新時代的種子,在這新時代中,人類不再被視為獨立的個體,而是工具。」
為了防止同樣的戰禍,國際聯盟在1919年成立。由於國聯未能維持世界和平,聯合國取而代之。聯合國雖然防止了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卻未能制止冷戰,世界幾十年來仍然活在核子大屠殺的恐慌中。聯合國也未能阻止在世界各地發生的小型衝突,巴爾幹半島各國的戰事就是一例。
隨著國家的數目增加,在各國間維持和平的難度也隨之增加。把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地圖和現在的地圖比較一下,就發現有51個非洲國家和44個亞洲國家,在本世紀初都還沒有以獨立國形式存在。聯合國現存的185個成員國中,竟然有116個國家在1945年聯合國成立的時候,不是獨立國!
「嘆為觀止」
在19世紀走向尾聲之際,俄國幅員全世界最廣,卻同時迅速失去勢力。據作家傑弗里·龐頓表示,當時許多人覺得「他們需要搞革命,而不是搞改革」。龐頓也說:「可是,還是要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和隨後的混亂局勢,才造就了一場真正的革命。」
俄國共產黨當時奪得政權,因而為一個新帝國——蘇聯支援的共產國際——奠下基礎。蘇聯雖然在世界大戰時期誕生,卻不在槍炮聲中逝世。邁克爾·多布斯著作《打倒老大哥》,在書中指出,在70年代末,蘇聯「這個由多國組成的龐大國家已下沉至無可逆轉的境地」。
可是,蘇聯的崩潰依然是突如其來的。在《歐洲歷史》一書中,作者諾曼·戴維斯評論說,「蘇聯的崩潰比歐洲歷史上任何一場大崩潰都來得快」,並且「隨自然的因果關係而發展」。真的不錯,正如龐頓說:「蘇聯的崛起、發展和崩潰過程堪稱為20世紀其中一場最令人嘆為觀止的事件。」
其實蘇聯的崩潰不過是20世紀其中一場影響深遠的遽變而已。當然,政局變遷也沒有什麼新鮮的地方,其實這樣的事情幾千年來一直都在發生。
可是,在20世紀期間,政府的層面上有一場變動,下文將論述這是一場怎樣特別重要的變動,還有這場變動跟你有什麼關係。
不過我們還是先檢討一下20世紀的科學成就。關於這方面,邁克爾·霍華德有這樣的結論:「西歐和北美的人民似乎大有理由歡喜迎接20世紀到來,並將其視為人類歷史上一段嶄新而幸福的歲月的黎明時分。」科技發展真的帶來所謂的美好生活嗎?
[第2-7頁的附欄或圖片]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1901
維多利亞女王在位64年後逝世
世界人口達16億
1914
斐迪南大公遭人行弒。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眷
1917
列寧帶領俄國走向革命
1919
國際聯盟成立
1929
美國股市大瀉,導致全球大蕭條
甘地爭取印度的獨立
1939
希特勒入侵波蘭,觸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0年,邱吉爾成為英國首相
納粹大屠殺
1941
日本轟炸珍珠港
1945
美國向廣島和長崎投擲原子彈,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6
聯合國舉行第一次大會
1949
毛澤東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60
十七個新非洲國家誕生
1975
越戰結束
1989
東歐共產主義倒台,柏林圍牆倒塌
1991
蘇聯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