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改變了你的一生
七十年前,在1914年6月29日星期一的早上,報章刊出一條令人大吃一驚的頭條新聞:「奧地利王儲被弒。」這條新聞在你現在看來也許很古老——差不多好像來自古代歷史的往事一般。可是,這項新聞卻使當時活著的人大感驚愕。這引發了一連串的事件。而這些事件至今仍然影響到你。
再者,這些事件表明有其他一些甚至遠較重大的事發生,這些事不久便會對你的一生產生極重大的影響。讓我們看看事情究竟如何。
至今仍然受到影響
首先,你在今日1980年代的生活怎樣受到很久以前的行刺事件所影響呢?請想想,這件事觸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這場戰爭和隨後簽訂的和平條約形成了現今我們所知的世界。
在這場戰爭之前,世界被若干帝國所支配,其中大部分是由勢力強大的歐洲國家所建立的。大戰導至這些帝國的瓦解,因此今日世界的穩定不再由區區幾個歐洲強國所維持了。反之我們見到一項甚至威脅到人類生存的情勢:在兩個超級強國,共產俄國和資本主義的美國,之間持續不斷的角逐。這種情勢也起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
在這場大戰之前,俄國是個廣大、落後的國家,國內人民受俄國正教會所支配及受沙皇所統治。美國雖然強壯,卻無法被視為歐洲列強的敵手。第一次世界大戰改變了這種情勢。據歷史家雷尼·亞爾伯烈特-卡利(René Albrecht-Carrié)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標明美國在世上列國中已達到法定年齡。」他補充說:「大戰結束時,美國的國力在所有方面均遠超過其他國家。」美國擁有巨量的財富,但歐洲各國卻經濟衰竭;這導致美國在目前的世事上居於霸主的地位。
俄國在大戰之前已醞釀著革命。在戰爭期間,俄國與德國對抗。當時俄國的革命黨人列寧正在瑞士流亡,於是德國將他遣回本國,希望藉此增加俄國內部的動亂。這項策略十分成功,結果俄國停止作戰。列寧的政黨,布爾什維克黨,控制了俄國的革命,這件事的直接結果便是我們今日所見到的俄國。
除了超級強國之間的競爭之外,今日在各國內部也出現前所未見的騷動和不穩。這也是歷史家小查爾士·米義(Charles L. Mee, Jr.)稱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其後的和平條約所「留下的混雜後果」的一部分。他聲稱這些後果包括「希特勒的興起,第二次世界大戰,困擾著一個沒有政治秩序的世界的許多暴動和革命。」你在早上的報紙中仍然讀到這些流血事件和苦難。請記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促成了核子彈的發明,以致地上生物的生存亦受到嚴重威脅。
可是作家米義補充說,「同時,舊規制的崩潰乃是一個必需的序幕,所導致的結果是自治成為更普遍,許多新的國家和階級獲得解放,以及新自由和獨立的興起。」1914年之前,大部分國家均受一個擁有特權的世襲貴族階級所統治。階級制度十分嚴格。第一次世界大戰加速了這個制度的崩潰。正如歷史家雷尼·亞爾伯烈特-卡利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擊潰了十九世紀社會結構的堤壩;平民要求受人承認的呼聲不再能加以壓抑了。」今日我們很難想像到以往的統治階級曾一度操有的巨大權力。
不錯,今日我們所知的世界在70年前刺客的子彈擊斃奧國王儲時開始形成。這場悲劇及它所觸發的戰爭若沒有發生,你的生活便會大為不同了。但是在這個世紀早期還有其他的大事發生。大部分人均完全不意識到這些事的重要性。可是這些事對你的生活卻操有甚至更長遠的影響。
[第3頁的圖片]
斐迪南大公與王妃在被弒之前五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