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架——商業化的恐怖活動
「綁架跟侵犯財產的罪行不一樣。綁架罪行令人髮指,綁架者用殘暴不仁、冷酷無情的手段對待肉票一家,肆意侵害了人類社會賴以維繫的家庭安排。」馬克·布萊斯在《綁票生意》一書這樣說。家人被綁架的消息,好像晴天霹靂,叫肉票的家屬悲痛不已。他們的心情就像波浪般翻騰不定,一時滿懷希望,一時感到絕望,一分一秒都十分難過。他們心裡很內疚,常常怨恨自己無能為力。時間一天又一天地過去,但肉票的家屬還是憂心忡忡、寢食不安。有些事例表明,這個噩夢可以延續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
綁匪深知肉票的家屬憂心如焚、焦急萬分,於是獅子大開口地索取贖金。一幫盜匪強迫肉票寫了一封公開信給新聞界,說:「請新聞界代我發布這封信,我要是不幸遇害,綁匪當然要承擔罪責;不過,我的家人也難辭其咎,因為他們認為金錢比我更重要。」在意大利,綁匪為了迫使有關方面交付贖金,不惜殘害肉票的身體,把割去的身體部分送交肉票的家屬或電視台。在墨西哥,一個綁匪竟然一面虐待肉票,一面用電話跟他們的家人談判。
另一些綁匪則設法討好肉票。舉例說,在菲律賓,匪徒把被綁的富商安置在馬尼拉一家豪華的旅館裡,用白蘭地、威士忌款待他,還安排美女陪伴左右,直到家屬交付贖金為止。不過,大多數的情況是,綁匪把肉票關起來,哪裡還管得他們身體怎麼樣,衛生怎麼樣。被綁架的人,許多都受到粗暴對待。不管情況怎樣,肉票總是提心吊膽,因為不知道自己日後會有什麼遭遇。
應付創傷
肉票獲釋以後,仍不免心有餘悸。綁架所留下的創傷也許經久不愈。瑞典一個護士曾在索馬里被人綁架。她發表意見,說:「當事人該向朋友和親屬傾訴,這樣做比什麼都重要,必要時向專業人員求助。」
治療專家已經定出了一套輔導方法。肉票獲釋以後,先跟治療專家接觸。在幾次短暫的會談中,專家會通過推理分析,幫助當事人消除惶恐不安的感覺。當事人隨後才跟家人會面,恢復正常的生活。紅十字會的危機治療專家里格莫爾·伊爾貝里說:「肉票獲釋之後,隨即接受治療,有助於緩和心靈上的創傷,避免讓綁架事件造成永久的傷害。」
惡果接踵而來
受綁架事件影響的不止是肉票和他們的家屬。綁架事件可以使旅遊業一蹶不振,使外國投資者望而卻步。綁架事件擾亂社會的秩序,害得人民惶恐不安。1997年,在短短幾個月內,就有六家跨國公司因綁匪橫行霸道而撤出了菲律賓。在一個撲滅罪行的民間團體工作的菲律賓女子喊道:「我們老是提心吊膽地過日子。」
《亞利桑那共和報》一篇報導指出:「墨西哥的行政人員生怕被人綁架,惶惶不可終日,情緒緊張得不能自已。老實說,他們的確有理由感到害怕。」巴西《閱讀》雜誌報導,巴西的兒童常被匪徒綁架劫持,他們在噩夢中見到的不再是妖怪了,而是匪徒的醜惡嘴臉。台灣的學校正教導兒童怎樣防範匪徒把他們擄去。美國的幼兒園紛紛安裝保安攝影機,以防不法之徒把小孩子劫走。
保安顧問生意興隆
綁架事件不斷增加,跟事件相關的問題又十分棘手。這個趨勢為私營保安業提供了發展空間,業務蒸蒸日上。就以巴西里約熱內盧市為例,當地有五百多家私營保安公司,總收入達18億美元之巨。
國際保安公司不但教人怎樣防備綁架,還向顧客指出哪些地區的綁架風險最大,有的更代表肉票的家屬跟綁匪討價還價。提供這類服務的保安公司越來越多。保安公司給家庭和商業機構提出建議,教他們認識綁匪的策略,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在肉票獲釋以後,有些保安公司還設法擒拿綁匪,取回贖金。不用說,他們提供的服務是要收費的。
儘管有保安公司協助,在許多國家綁架事件還是有增無減。談到拉丁美洲的情況,塞特林保險公司副總裁理查德·約翰遜說:「人人都預計,綁架事件會持續增多。」
綁架事件激增的理由
綁架事件近期劇增,專家為此提出了一連串的理由。一個理由是,有些地區經濟蕭條,為了維持生計,人民不得不鋌而走險。在俄羅斯納爾奇克鎮,一個救濟工作人員說:「眾所周知,最容易賺錢的方法就是擄人勒贖。」在前蘇聯的一些共和國,據說地方軍閥靠索取贖金來維持私人軍隊的開支。
出外公幹或旅遊的人,比以往任何時期要多,為蠢蠢欲動的綁匪開展了新的活動範圍。綁架外國人的事件五年內增加了一倍。從1991年到1997年,發生遊客被綁架事件的國家約有26個。
這些綁匪到底從哪裡而來?在一些地方,由於軍事衝突逐漸緩和下來,大批士兵被迫失業,以致生活無著。下崗士兵強悍善戰,自然曉得怎樣「幹大買賣」。
另一個原因是,警方不但採取卓有成效的措施對付銀行劫匪,還嚴厲打擊販毒活動。為了增補收入,罪犯惟有擄人勒贖。綁架案專家邁克·阿克曼說:「各地警方都採取嚴厲措施,打擊侵犯財產的罪行,罪犯就只好把作案的目標轉到人的身上。」家屬交付巨額贖金的消息一經傳媒報導,也可以引起不良分子的貪念,誘使他們效尤。
動機各不相同
綁匪大多旨在索取錢財。他們索取的贖金有時只是小數目,有時卻達到創紀錄的金額。香港地產界的巨子被人綁票,家屬交付了6000萬美元的贖金,但肉票至今仍然下落不明。
另一些綁匪則旨在揚名,有的則利用人質去換取食物、藥物、收音機和汽車,有的把人質當做討價還價的籌碼,要求當局開辦學校、修築道路、興建醫院等。在亞洲,綁匪把一個行政人員綁架走,要求有關方面交出一批籃球和籃球運動員的制服。他們的要求得到滿足後,就把行政人員釋放了。為了阻止外國的投資者和遊客剝削本國的土地和天然資源,有些團體不惜進行綁架活動,藉此把外國人嚇走。
由此可見,綁架動機不一而足,綁架手法五花八門。企圖綁架的匪徒、可綁架的對象可真不少。解決辦法又是否同樣多呢?有什麼解決辦法?這些辦法果真能夠解決問題嗎?回答這些問題之前,讓我們深入探討一下,綁票「生意」興旺的背後原因。
[第5頁的附欄]
萬一你被人綁架
研究綁架問題的人員提出以下的建議,以備不時之需。
• 要跟綁架者合作,避免固執己見。人質越是頑抗,就越發受到虐待,遇害的風險也就相應地增加。他們大有可能成為綁架者的主要攻擊對象。
• 千萬不要驚慌失措。要記住,大多數的人質都能夠從綁架事件中挺過來。
• 想出計算時間的方法。
• 設法建立一些生活常規。
• 即使你能夠挪動身子的機會很有限,你也要做運動。
• 要留心觀察;把每一細節謹記在心,盡量辨認不同的聲音和氣味。掌握綁架者的資料。
• 可行的話,跟綁架者閒聊,設法跟對方保持聯絡。綁架者要是對你有點惻隱之心,就不會那麼輕易動手傷害你,或把你置於死地。
• 用溫和有禮的態度把你的需要告知綁架者。
• 千萬不要自行跟綁架者討價還價。
• 假如你發覺拯救行動在進行中,你最好倒在地上,靜觀事態的發展。
[第6頁的附欄]
綁架保險——惹起爭議
綁架事件不斷增多,使相關的保險業迅速發展起來。在20世紀90年代,倫敦勞埃德保險公司的綁架保險生意,每年都有百分之50的增長。承擔綁架保險的公司越來越多。保險範圍包括安排談判專家跟綁架者討價還價,替肉票的家屬交付贖金,有時還用專業處理手法把贖金取回。不過,這類保險卻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反對者認為,這類保險使綁架罪行變得商業化,利用綁架事件牟利是不道德的。他們聲稱,投保人可能對自身安全掉以輕心,讓綁架者有機可乘,結果助長了擄人勒贖的歪風。有些人擔心,投保人給自己保了綁架險之後,就自編自導綁架事件,藉此向保險公司索賠。綁架保險在哥倫比亞、德國和意大利都是不合法的。
支持者卻指出,綁架保險就像其他保險一樣,由眾人分擔少數人所蒙受的損失。他們認為,綁架保險給投保的家庭和公司增添安全感,因為他們可以得到勝任的專業人員幫助。這些專家能夠緩和緊張局勢,通過討價還價把贖價降低,使警方能夠掌握線索把綁匪抓住。
[第7頁的附欄]
斯德哥爾摩綜合徵
1974年,美國報業巨頭赫斯特的女兒帕蒂·赫斯特被人綁架。出乎大眾的意料,帕蒂竟然站在綁架者的一邊,甚至跟他們一起持械搶劫。在另一個事例上,西班牙一個足球運動員不但寬恕綁架他的人,還對他們表示同情,希望他們走運。
在20世紀70年代早期,這個現象叫做斯德哥爾摩綜合徵,是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一家銀行在1973年所發生的劫持人質事件命名的。在那個場合,有些人質居然跟劫持者結下友情。這樣的友好關係對人質能起保護作用,正如《犯罪行為》一書指出:「人質和劫持者越是相互認識,就越能相互產生好感。這個現象說明,劫持者跟人質相處一段時間以後,不會那麼輕易動手傷害對方。」
在車臣被劫持的英國女子遭守衛強姦。她說:「我看出,守衛對我們動了惻隱之心,就知道自己做錯了。他不再對我施暴,還向我道歉。」
[第4頁的圖片]
家人被綁架的消息,好像晴天霹靂,叫肉票的家屬焦慮萬分、悲痛不已
[第5頁的圖片]
被綁架的人需要親友好言安慰
[第7頁的圖片]
大多數的情況是,綁匪把肉票關起來,哪裡還管得他們身體怎麼樣,衛生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