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01 3/8 26-27頁
  • 納米比亞瞬息萬變的藝術傑作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納米比亞瞬息萬變的藝術傑作
  • 警醒!2001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藝術群英
  • 喜怒無常的藝術家
  • 南密沙漠的奇怪東西
    警醒!1983年
  • 行蹤隱祕的沙丘貓
    警醒!2013年
  • 沙
    洞悉聖經(下冊)
  • 海灘是怎樣形成的?
    警醒!1972
查看更多
警醒!2001年
《警》01 3/8 26-27頁

納米比亞瞬息萬變的藝術傑作

南非《儆醒!》撰稿員撰

這位藝術大師的創作風格千變萬化,創作效果卻令人眼界大開。作品的材料是沙。藝術大師是誰?呼呼的風。風一刮起,形態變化不定的沙丘就會被吹成各種形狀。最廣為人知的要算是新月形沙丘了。沙丘當風的一面是個傾斜度不大的斜坡,背風的一面則較短而陡。沙丘的頂部看去是尖的,但人一不小心踢向它,尖頂頓時就會變鈍了。

要觀賞這些瞬息萬變的藝術傑作,最理想的地方莫過於非洲西南部的納米布沙漠了。在那裡,有些沙丘高達400米,是世上數一數二最高的沙丘。然而,納米布沙漠的面積不算十分大,從大西洋海岸向內陸伸延最多160公里,長1900公里。

藝術群英

在這個荒蕪的「藝術廊」裡,風不是唯一的藝術家。你只要細察沙丘,就會發覺還有其他藝術高手留下佳作。你也許看見一條又細又長的「鍊子」,彎彎曲曲的給擱在沙丘上。你只管耐心等候,就甚至可能看見藝術家怎樣製成妙作。這條鍊子原來是甲蟲夜間在沙丘上走過所留下的足跡。在鍊子附近的流沙上,你可能也發現一行相距均等的小孔。這些小孔其實也是足跡,是象鼩跳往目的地時留下的。突然間,你發覺這個偏僻荒蕪的藝術廊原來充滿生機。

在北面的骷髏岸沿岸一帶,沙漠的其他藝術家各展所長。有些藝術家在流沙上動作粗豪,製成的作品似乎一片凌亂。看!牠們來了,還在沙丘上蹦蹦的跳。牠們盡情發揮創意,想必樂在其中。這些碩大無朋的藝術家以驚人的速度衝向沙丘,周圍頓時黃沙滾滾、塵土飛揚。牠們邊跑邊滑行,又用後腿挖出沙溝。牠們趕到附近的水坑去,縱身跳進水中嬉戲,就像玩得哈哈大笑的小孩子一樣。這些藝術家就是非洲大象,每隻重約6公噸!

另一種古怪的藝術家是一種稱為侏噝蝰的蛇,牠的動作雖不像大象那麼粗豪,卻也稀奇。蛇彷彿在沙上繪出一連串彎彎曲曲的棒形圖案。牠以波浪形的姿態側向地驅前,沿途留下印痕。突然間,軌跡終止了,蛇也消失蹤影。牠在哪裡呢?你只要小心細看,就會發覺黃沙當中露出一雙眯著的眼睛,蛇身的其餘部分則完全沒入流沙裡去。牠匿影藏形,靜候獵物——通常是一條爬過的蜥蜴,然後一快朵頤。

然而,沙丘上也常有劣作:一種宜於在沙漠上行走的三輪摩托車所留下的寬車轍。此外,人類也在黃沙上留下印痕。

喜怒無常的藝術家

事實上,還有數之不盡的藝術家在沙丘上留下佳作。無論在骷髏岸狩獵公園,還是其他地點,你可能也發現到犀牛、獅子、長頸鹿或豺等所留下的痕跡。

然而,風仍然是大自然的首席藝術家。它喜怒無常,隨心所欲地把藝術廊改頭換面。風永無止息地改變沙漠的面貌。你要是現在就到這個藝術廊參觀,不妨在一年後重遊舊地,你會發覺有些沙丘已被移到離原處30米的地方了!要做到這點,納米比亞的風勝任有餘。

[第27頁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非洲

納米比亞

[第26頁的圖片]

象鼩

[第26頁的圖片鳴謝]

Des and Jen Bartlett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