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 6/06 28-29頁
  • 亞當夏娃犯了什麼罪?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亞當夏娃犯了什麼罪?
  • 警醒!2006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合理的限制
  • 妄圖自行其是
  • 從第一對人類學得教訓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0年
  • 伊甸園的禁果是什麼?
    警醒!1973
  • 原罪是什麼?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0年
  • 上帝為什麼容許地上有苦難?
    人生的確有目的
查看更多
警醒!2006年
《警》 6/06 28-29頁

聖經的觀點

亞當夏娃犯了什麼罪?

這個問題的答案對我們影響深遠。為什麼?由於人類的始祖亞當夏娃反叛上帝,他們造成的惡果令世世代代的人均深受其害,我們這一代也不能倖免。聖經說,「所以,罪通過一個人進了世間,死又通過罪而來,於是死就傳給所有人,因為所有人都犯了罪。」(羅馬書5:12)然而,只是吃了一棵樹的果子,為什麼會帶來這麼可悲的後果呢?

上帝創造亞當夏娃,把他們安置在一個美麗的園子。園子裡到處都有可供食用的植物和果實纍纍的樹木。只有一棵樹的果子是不能吃的,這棵就是「辨識善惡樹」。具有自由意志的亞當夏娃,可以選擇服從上帝或反叛他。上帝早就警告過亞當,「你吃了[辨識善惡樹的果子],當天你就一定死。』」(創世記1:29;2:17)

合理的限制

上帝給人這條命令並不難守,因為亞當夏娃可以吃園中其他樹上的果子。(創世記2:16)這項禁令既沒有暗示他們有什麼錯誤的傾向,也沒有剝奪他們的尊嚴。上帝只是禁止人吃一棵樹的果子而已;這個禁令的性質並不像獸交或殺人一般邪惡,彷彿完美的人的本質是邪惡似的,以致處處都要受到限制。對人來說,進食本身就是很自然的事,沒有什麼不當。

有人認為,「禁果」是指性關係,這種看法正確嗎?這種看法並沒有聖經根據。首先,上帝頒布這個命令的時候,亞當還是獨身,而這種情況維持了好一段時間。(創世記2:23)其次,上帝造了夏娃之後,吩咐他們「要繁衍增多,遍滿地面」。(創世記1:28)上帝不可能要人違反他所定的律法,然後又把他們處死!(約翰一書4:8)再者,夏娃自己首先吃了那果子,才分給她丈夫吃。(創世記3:6)顯然,禁果不是指性關係。

妄圖自行其是

辨識善惡樹是一棵實際的樹。它象徵上帝的統治權,他有權為人類決定是非善惡。因此,他們吃了辨識善惡樹上的果子,就等於偷了屬於上帝東西;更甚的是,這表明他們妄圖自行其是。撒但欺騙夏娃,讓她以為自己和丈夫吃了辨識善惡樹的果子,也「一定不會死」。撒但甚至斷言,「只是上帝知道你們吃了,那一天你們的心眼就必打開,你們必像上帝一樣,能辨識善惡』」。(創世記3:4,5)

亞當夏娃吃了辨識善惡樹的果子後,並沒有得到什麼啟迪來辨識善惡。夏娃對上帝說,「是蛇欺騙 了我」。(創世記3:13)其實,夏娃很清楚上帝的命令,她甚至向撒但操控的蛇複述過這個命令。(啟示錄12:9)因此,夏娃是蓄意反叛上帝的。(創世記3:1-3)亞當卻沒有受騙。(提摩太前書2:14)但亞當並沒有忠於上帝而服從他,寧願順從妻子而跟她一同踏上自行其是的途徑。(創世記3:6,17)

亞當夏娃脫離造物主而自行其是,他們跟耶和華的關係破裂。在罪的影響下,他們倆的身體逐漸衰敗,雖然仍能活上好幾百年,卻逐漸步向死亡,情形就像樹枝砍下來以後慢慢枯萎一般。(創世記5:5)此外,他們也嘗到良心不安的滋味,他們意識到自己赤身露體,就躲藏起來不敢見上帝。(創世記3:7,8)他們深感內疚、內心不安、自覺羞愧。罪給他們帶來愁煩痛苦,良心飽受煎熬。

上帝為了緊守誠信,維護他的標準,公正地判處亞當夏娃死刑,並把他們逐出伊甸園。(創世記3:19,23,24)人失去了樂園、快樂和永生,換來的卻是罪、苦難及死亡,多麼可悲!可幸的是,上帝宣布對亞當夏娃的判決後,隨即應許要在不違背他的正義標準下,消除罪帶來的種種禍害。

耶和華定意通過耶穌,為亞當夏娃的所有後代打開得救的機會,讓他們擺脫罪和死亡。(創世記3:15;馬太福音20:28;加拉太書3:16)上帝會藉著耶穌的贖價,除去罪及其影響,使地球按照原定的旨意,成為一個遍及全地的樂園。(路加福音23:43;約翰福音3:16)

你有沒有想過……

◼ 我們怎麼知道禁果不是指性關係?(創世記1:28)

◼ 吃禁果代表什麼?(創世記3:4,5)

◼ 上帝作了什麼安排消除罪的影響?(馬太福音20:28)

[第29頁的精選語句]

禁果不是指性關係

[第28,29頁的圖片]

夏娃妄圖像上帝一樣,自行決定是非善惡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