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的觀點
憂慮
憂慮是一體兩面的,對人有益也有害。聖經提醒我們不要過度憂慮。
感到憂慮是正常的嗎?
現實的情況
憂慮會讓人侷促不安,感到煩亂又無助。我們生活在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因此難免會憂慮煩惱。
聖經怎麼說
古代的君王大衛描述自己:「終日痛心,要到幾時呢?」(詩篇13:2)他怎麼應付憂慮呢?大衛會在禱告裡向耶和華傾心吐意,因為他相信上帝對他懷有忠貞之愛。(詩篇13:5;62:8)事實上,上帝希望我們全心倚靠他。彼得前書5:7說:「你們要把一切憂慮卸給上帝,因為他關心你們。」
實際為你關心的人做點事,可以減輕憂慮
不過,我們可以正面看待憂慮,讓它推動我們找出方法解決問題。比如說,聖經執筆者保羅雖然「為各地會眾憂慮」,他卻仍盡力去協助和鼓勵他們。(哥林多後書11:28)這時候,憂慮反而促使他積極地用行動去關心有需要的人。我們也能效法保羅的榜樣,主動對人表現愛心,不要抱著漠不在乎的態度。(箴言17:17)
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及別人的事。——腓立比書2:4
怎樣才不會過度擔憂?
現實的情況
過往所犯的錯、擔心未來與經濟壓力,都可能使人感到憂慮。a
聖經怎麼說
為過往犯的錯擔憂懊悔:1世紀有些人在成為基督徒以前,曾過著不道德的生活,像是淫亂、偷竊、醉酒和敲詐。(哥林多前書6:9-11)但是他們沒有讓自己深陷在懊悔中,反而改過自新。他們相信耶和華是「真正寬恕人」的上帝,樂意對人表現慈悲。(詩篇130:4)
為未來擔憂:耶穌說:「總不要為明天憂慮,明天自然有明天的憂慮。」(馬太福音6:25,34)耶穌的意思是什麼呢?只要專心應付今天的難題就好。如果我們為未來憂慮太多,可能會失去良好的判斷力,草率地作決定。有時候,我們會發現其實擔心是多餘的。
為金錢擔憂:一個有智慧的人禱告說:「求你叫我既不貧窮也不富有。」(箴言30:8)他知道上帝喜歡知足常樂的人,所以不貪求財富。希伯來書13:5說:「你們處世為人,不要貪愛錢財,要以現在所有的為足。上帝說過:『我決不離棄你,決不撇下你。』」信賴金錢的人終究要失望,但信靠耶和華,過簡單生活的人,他們的希望絕不會落空。
我從未見過義人完全被棄,也未見過他的子孫討飯。——詩篇37:25
有可能不再憂慮嗎?
有些人說
《衛報》作家哈麗雅特·格林在2008年的專欄中寫道:「我們進入了憂慮新世代。」另外,在2014年,《華爾街日報》的記者派翠克·奧康納說:「美國人的憂慮指數屢屢創下新高。」
聖經怎麼說
箴言12:25說:「人心擔憂,鬱鬱不樂;聽見良言,心裡歡喜。」經文提到的良言,其中包括「王國的好消息」。(馬太福音24:14)對於消除憂慮以及造成憂慮的種種原因,像是疾病和死亡,人根本無能為力。但上帝很快就會通過他的王國,「擦去[我們]的所有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哀慟、呼號、痛苦」。(啟示錄21:4)
但願賜人希望的上帝因為你們相信,就使你們滿懷十足的喜樂與平安。——羅馬書15:13
a 受嚴重焦慮症所苦的人,該向專業醫師求助。《警醒!》不會推薦任何特定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