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在地上享永生對我們有什麼意義
一個人若能夠享有良好的健康而在理想的情形之下活到七八十歲以上,這無疑是一件可羨的事。事實上,科學家曾花了許多年的時間研究抵抗衰老和疾病的方法。他們時常表示一百歲的平均壽命是個可以達到的目標。
可是,無窮的生命卻看來沒有同樣的吸引力。有許多人可能辯稱:『世上若沒有疾病、死亡和若干煩惱,我們就會失去對各種美好事物的體會了。在地上永遠活下去會變成十分沉悶。最後我們會無事可做。』也許你聽過別人表示這樣的意見,但這是你個人對生命的看法嗎?老實說,這樣的想法合理嗎?
例如我們需要生病才不致對良好的健康感覺厭倦嗎?人並不會因為感覺健康舒暢而失去生活的樂趣。安全、愉快的環境,富於趣味和意義的工作以及豐足的食物也不會使人對生活感覺厭倦。反之,豈不是捱饑抵餓、惡劣的環境、煩惱和磨擦才使生活變成不愉快嗎?一個人無需砍下一隻手才能體會另一隻手的價值,對嗎?我們無需經歷壞事也能欣賞和體會美好的東西。
人達到身心完美的地步並不意味到人人對所有的事都會同樣地擅長及具有同一的濃厚興趣。聖經所提出的應許是沒有疾病和死亡的生活。(啟示錄21:3,4)今日健康的人並不彼此相似,因此我們有什麼理由要認為身心的完美會使人變成好像全由一個模子裡出來一般呢?人們的個性仍會各有不同。他們對於工作、建築、住宅的布置、庭園的設計、飲食、娛樂、藝術等仍會有不同的喜好。他們個人的喜好會對他們所培養的技能和選擇的活動範圍有強大的影響。
但是地上真的有足夠的事讓人去做,使他們能夠永遠保持活躍嗎?人的知識會有一天不再增加,因為我們什麼事都已做過了嗎?
有很多事可做
請想想你現在的生活。你覺得已將自己的才幹能力發揮到極限了嗎?有多少事是你感覺自己有能力做得到和渴望能夠成就的——如果你有足夠的時間和所需的資產的話。
也許你想培養自己在音樂、繪畫或雕刻方面的才能,或者想學木工、機械、設計、建築,或想研究歷史、生物學、天文學或數學,或想種植某些植物或飼養若干動物、雀鳥或魚類。也許你想到世界各地旅行觀光。有許多人想做這些事當中的好幾樣而非僅是一樣。但是即使你有所需的資產,時間仍然不會容許你做盡你所想做的一切事。
再者,由於時間有限,你豈不是受到相當壓力要將各事儘快做好嗎?如果你能夠從容不迫地做事,你豈不會感覺高興嗎?
我們絕不用擔心我們會無事可做。我們的家鄉,這個地球,布滿種類繁多的植物和動物,我們有無窮的機會可以學習新事及將所得的知識加以應用。地上還有許多秘密等待我們去發掘。試想想:地上有超過30,000種魚,約有3,000種兩棲動物,5,000種哺乳類動物和超過9,000種雀鳥。昆蟲,地上最多的生物,約有800,000種。科學家相信仍有一百萬到一千萬種尚未為人發現。除此之外還有幾十萬種植物。
對於地上的生物,我們當中有多少人能夠說我們知道其中甚至最小一部份的名字呢?我們對這些生物的有趣習慣和每一種在延續地上生命方面擔任的重大角色所知更為有限。可以增加的知識數量實在大得驚人。
你也許從未聽聞過一種稱為芝克列(cichlid)的淡水熱帶魚。可是有一位研究這種魚的科學家說:「對我來說,芝克列提供了一項引人入勝而長達十四年的研究。」試想想研究數以千計的動植物及自其得益會需要多少年的時間。
且以低微的藤壺為例。當這種動物附於船隻上時,牠們給人不少麻煩。人必須將牠們從船上刮掉,因為牠們會造成很大阻力,甚至可能使船所消耗的燃料增加百分之四十。你也許以為我們不可能從這麼討厭的動物學到什麼。但其實卻不然。
藤壺用來緊附於他物之上的膠的厚度大約僅一吋的3/10,000(0.0076公厘)。可是這種膠對於被刮離表面的抵抗力卻超過每方吋7,000磅(每平方公分492公斤)。在黏性方面,這比近年來用於太空船上的強力膠大一倍。研究者將藤壺膠置於華氏662度(攝氏350度)的高熱中,但膠並沒有溶化;在華氏零下383度(攝氏零下231度)的低溫中膠亦沒有爆裂或脫落。藤壺膠也能抵抗大部份的溶劑。這種膠的傑出性能促使研究者試圖發明一種人造的藤壺膠,一種「超級膠」。
由此可見研究所得的知識可以對人有所造益。今日我們無法知道地上生物所做的事有多少可以由人加以利用或模仿,但是研究者所作的發現足以表明在這方面還有巨量的知識等待人去發掘。
甚至在人已作了深入研究的方面,尚待發現的知識還很多。例如綠色植物的驚人作用之一是將水和二氧化碳化為糖。科學家研究這種作用(稱為光合作用)已有兩個世紀之久,但至今仍未能明其究竟。植物生理學家羅倫斯·C·華爾克聲稱,「我們若揭開這個秘密,人便很可能有力量餵飽整個世界了——只運用一間像普通學校那麼大的工廠。」
對植物和動物有更深認識可以使全人類均大為得益。藉著了解生物與其需要之間的相互影響,人可以避免在無意之間破壞了自然界的平衡。正確的知識可以幫助人避免傷害自己和其他生物。
例如人若完全了解滴滴涕的有害影響及按照這項知識而行事,就不致造成廣泛的染污了。但是很不幸地,人不分皂白地將滴滴涕亂用一通。結果怎樣呢?法國國際癌症研究會的勞倫索·多馬提斯博士說:「目前地上沒有任何動物、水源或土地不受到滴滴涕所染污。」有時動物和鳥類在體內積聚的滴滴涕份量達到致命的地步。正確的知識的確可以防止這種可悲的染污情形發生。
人也可以繼續研究聲音、光、化學反應、電子、礦物和其他許多無生物。這仍然留下太空的廣大領域待人探測。這提供一個多麼廣闊的研究範圍!宇宙含有億萬個銀河系,這些銀河系含有億萬的星辰。——詩篇8:3,4。
不容忽視的一點是,即使沒有作過多年的研究,生物和無生物也可以激發人的創造力和想像力。植物、動物和無生物的許多不同顏色和設計不但悅目,同時是裝飾藝術一個無窮的靈感來源。我們無需恐懼有一天人的創造力會枯竭麻木,以致生活變成沉悶單調。
但是即使人有可能達到對地球和其上各種生物無所不知的地步,這件事本身是否使生活變成沉悶無趣呢?請想想:一個人在一年之內可能吃過一千頓飯。到四十歲時,一個人可能已吃過逾四萬頓飯。但隨著每年的過去,吃飯是否變成愈來愈沉悶無趣呢?吃過四萬頓飯的人是否比吃過二萬頓飯的人感覺更厭倦呢?
甚至屢次重複的事可以為人帶來真正的樂趣。我們當中有誰會對微風的吹拂、親者的觸摸、溪澗的潺潺水聲、拍岸的濤聲、雀鳥的鳴聲、燦爛的日落、蜿蜒的河流、清澈的湖泊、飛濺的瀑布、青翠的草原、雄峻的山嶺、椰樹環繞的海灘和花朵的芬芳氣味感覺厭倦呢?——可參看雅歌2:11-13。
表現愛心的機會
當然,僅是學習及將所得的知識加以應用並不足以使人永遠過一種豐富而有意義的生活。我們人生來便具有愛人及為人所愛的需要。我們若感覺別人需要、賞識和愛我們,我們便想生命繼續下去。我們若知道別人在與我們分離時想念我們及渴望與我們再次聚首,我們的內心會感覺溫暖。與所愛的親友交往對我們有莫大的造就和鼓勵。能夠為我們所愛的人做事,對他們的福利有所造益,也為我們帶來很大快樂。
永生會使我們有無窮的機會向人表現愛心及從別人的愛得益。這會給我們充分的時間去結識我們的同胞,體會他們的優良品質而對他們養成真摯的愛心。地上的居民的確多姿多彩——在個性、服飾、口味、建築、音樂和其他藝術方面均各有不同。若要結交和賞識地上億萬的人,向他們的經驗和才幹學習——所需的時間簡直令人無法想像。但是能夠結識地上所有的人,將其中每一個都視為親密的朋友,這豈不是一件樂事嗎?
在地上享永生能夠向我們提出豐盛和富於酬報的幸福。我們既有這麼多的東西可以學習,加以應用而自其得益,我們怎可能感覺沉悶呢?我們怎可能對於向人表現愛心感覺厭倦呢?伊奈斯·立普博士在《死亡及其奧秘》一書中評論說:
「體驗過真愛和心智成就的人知道得很清楚他們永不會達到飽和點。將所有時間和精力用在研究方面的科學家知道自己所知的愈多,想知的也愈多,求知慾也愈強。同樣地,有愛心的人真正知道他們在愛心方面的增長是永無止境的。」
但是我們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享有永生所提供的一切機會呢?上帝的基督王國會在什麼時候使這件事成為可能呢?我們若在這個日子來到之前死去,我們有復生的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