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世界末日」近了嗎?
為什麼我們應當關心「世界末日」?(1-3)
「你已準備好迎接世界末日嗎?」多倫多的《星報》如此問道。這個問題會使有些人想到像以下一類的報導:
「澳洲雪梨——在澳洲未開墾的野外,一百個城市居民撇下了自己的住宅和現代生活的舒適享受,準備迎接他們相信業已迫在眉睫的『世界末日』。」
2 可是今日有許多人卻憂慮「末日」可能由核子戰爭、污染或其他實在的危險所帶來。例如:
「科學作家以撒·亞斯模夫列舉出二十件可以使地上的生物滅絕的事,從太陽冷卻至饑荒不等。」——多倫多《星報》。
3 可是我們卻有一個更嚴肅和基於上帝之道的理由要關心這件事。有許多人在聖經中讀到「世界的末了」。(馬太福音13:39,40;24:3)我們既知道上帝所應許的一切事均必定會發生,就應當渴望看看聖經怎樣論及這件事以及這會對我們現今和將來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末日——什麼的末日及何時來臨?
據聖經透露,什麼會遭遇末日?(4)
4 聖經向我們提出保證,上帝必定會將一切助長罪惡和痛苦的人消滅。(詩篇37:28;145:20)耶穌基督和使徒彼得均將上帝執行判決的日子比作上帝在挪亞時代對世人所施的一場有所選擇的毀滅。地球本身並沒有遭受毀滅。但是惡人卻被一場普世的洪水所處決。上帝保全了挪亞和他的一家;他們在潔淨了的地球上形成一個公義的屬地社會。彼得在上帝感示之下提及這件事,然後預告「不敬虔的人受審判和遭滅亡的日子」行將來臨。在此之後會有一個「新天新地」,『有公義居於其中』。——彼得後書3:5-7,13,《新譯》;傳道書1:4;以賽亞書45:18。
為什麼我們可以肯定「末日」必定會來臨?(5,6)
5 我們自然想知道目前這個事物制度遭受毀滅的日子會在什麼時候來到。耶穌說唯獨父知道「那日子那時辰」。(馬太福音24:36)但這是不是說我們對此完全一無所知呢?不然,因為上帝仁慈地將一些資料記錄在他的道裡,使敬拜他的人能夠知道什麼時候這個日子已臨近了。——可參閱阿摩司書3:7。
6 聖經使我們有理由相信上帝有能力預知未來的發展。例如,上帝在但以理書9:24-27命人記錄了一個預言,透露彌賽亞(基督)會在何時來臨。第一世紀的醫師路加提及,在公元29年,猶太人由於知道但以理的預言而期待彌賽亞出現。(路加福音3:1,2,15)猶太學者亞巴·希勒爾·西爾佛(Abba Hillel Silver)同意這點,他寫道:「人們期望彌賽亞在第一世紀的第二個二十五年期間出現。」耶穌在公元29年受浸成為基督,這一年正是但以理的預言所指定的。
關於猶太的事物制度,耶穌作了什麼預言?結果有什麼事發生?(7-10)
7 但以理書的同一個預言透露在彌賽亞死後,『城市和聖所均會被毀。』不錯,上帝預先宣告耶路撒冷及其中的聖殿會遭受毀滅,使當時的猶太事物制度隨之而終止。——但以理書9:26。
8 耶穌在公元33年死前不久進一步論及這件事;他說上帝會捨棄耶路撒冷和其中的聖殿。此外,他說他不久便會離去,但以後會回來。(馬太福音23:37-24:2)他的門徒問道:
「請告訴我們,什麼時候會有這些事?你的臨在和事物制度的終結[或,『世界末日』]會有什麼徵象呢?」——馬太福音24:3,《新世》。
9 他的回答對第一世紀的基督徒具有生死攸關的重要性。這件事對我們一樣重要,因為正如我們在以後會見到,耶穌的回答含有超乎使徒們所問及和所能了解的意義。——約翰福音16:4,12,13。
10 耶穌提及但以理的預言。(馬太福音24:15)這個預言並沒有明確地表示耶路撒冷會在那一年淪為荒涼,耶穌也沒有如此行。但是耶穌描述一個由若干事件形成的「徵象」,表示猶太的制度已臨到末期了。你可以在馬太福音24:4-21和路加福音21:10-24讀到他的話。他預言會有假彌賽亞(假基督)、戰爭、糧食短缺、地震、瘟疫、基督徒受人逼迫和一項廣泛的傳道運動進行。歷史證明這些事的確在當時那個世代之內發生;這個世代一直存留到羅馬人在公元70年將耶路撒冷摧毀為止。
假基督:第一世紀的歷史家約西佛斯提及三個以彌賽亞自居的人
戰爭:在西南亞洲有帕提亞的戰爭;在高盧和西班牙有叛亂發生;猶太人在帝國的各部份發動反叛,敘利亞人和撒馬利亞人則起來反抗猶太人
饑荒:饑荒在羅馬、希臘和猶太地區發生,使徒行傳11:28提及其中的一場
地震:當時有地震在革里底、士每拿、希拉波立、歌羅西、基阿、米利都、撒摩、羅馬和猶太等地發生
基督徒飽受逼迫,但卻將福音傳遍廣大地區:可參閱使徒行傳8:1,14;9:1,2;24:5;28:22的記錄
了解「徵象」對我們重要到什麼程度?(11,12)
11 因為基督徒相信耶穌的預言,他們遂能夠採取行動挽救自己的性命。基督曾警告說:『你們若看見耶路撒冷被兵圍困,就要趕快逃走。』(路加福音21:20-24)正如耶穌所預言,羅馬軍隊在迦勒斯將軍率領下於公元66年十月包圍耶路撒冷。基督徒怎能逃走呢?出乎意料地,羅馬軍隊突然撤退,基督徒遂聽從耶穌的警告逃出城外。公元70年,羅馬大軍在提多將軍率領下捲土重來。他們將城徹底摧毀,殺死了超過一百萬猶太人。你若往羅馬觀光,你可以在提多拱門上見到一些紀念這件事的雕刻。
12 在猶太制度末期發生的事證明耶穌所提出的「徵象」是絕對可靠的。這對我們十分重要,因為耶穌論及『事物制度終結』的預言在今日甚至具有更重大的意義。
耶穌的預言獲得另一項應驗
為什麼我們應當留意「徵象」獲得另一次的應驗?這次應驗會怎樣與徵象的第一次應驗不同?(13-16)
13 耶穌論及假基督、戰爭、饑荒、地震和基督徒受人逼迫的預言在公元70年之前獲得應驗。可是,他所預言的其他一些事卻顯然是要到後來才會發生的。他說「世上的萬族」都會被迫承認他帶著屬天的榮耀臨在。(馬太福音24:30)此外,他預言到世上的人會被分為『綿羊和山羊』兩個階級,像綿羊的人會進入永生之中。(馬太福音25:32,46)這些事並沒有在公元70年之前或在那一年發生。
14 耶路撒冷陷落超過二十五年之後,上帝感動使徒約翰在啟示錄一書中寫及未來的事件。約翰在第六章預見到一些會為地上帶來種種禍患的『騎士』。你讀讀啟示錄6:3-8便會見到,約翰預告說會有(1)戰爭、(2)「饑荒」及(3)「瘟疫」。這些正是耶穌論及末世的「徵象」時所預言到的事。由此我們有額外的證據表明耶穌所預言的事會有一項第二次或較大的應驗。羅賓孫(A. T. Robertson)教授論及這件事說:
「我們有理由認為耶穌把聖殿和耶路撒冷在公元70年的毀滅同時用來象徵他自己的復臨和世界的末日或時代的終結。」——《新約字詞圖畫》,第一卷,188頁。
15 『但是,』也許有人會說,『世上一向都有戰爭、饑荒和流行病。既是如此,我們怎能看出「徵象」的第二次應驗呢?』
16 顯然這個徵象必定是異乎尋常的,與地方性的戰爭,偶爾發生的流行病或僅是一場地震截然不同。請留意啟示錄6:4說戰爭會「從地上[而非僅是從一個國家或地區]奪取太平」。除此之外,耶穌表明這會是個綜合的徵象。因此,除了普遍的戰爭之外,世上還會有值得注意的饑荒、地震和瘟疫;這些僅是徵象所包括的一部份事件而已。這些事件會全部在一個世代之內發生。(馬太福音24:32-34)由於體會到這件事及回顧人類的歷史,有許多人均清楚看出『事物制度終結的徵象』現在已經出現了。
在我們這時代出現的徵象
聖經所預言的戰爭怎樣在我們這時代中發生?(17-19)
17 啟示錄6:4表示屆時會有普世的戰爭。這樣的戰爭有沒有發生呢?的確有,以1914至1918年的世界大戰為開始。專欄作家薛尼·哈利士(Sydney J. Harris)寫道,『第一次世界大戰牽涉到佔世界人口百份之九十以上的國家。』據《美國百科全書》說,有超過八百萬兵士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喪生,並且有超過一千二百萬平民死於屠殺、饑餓或凍餒。
18 有些人拒絕考慮這些事實;他們聲稱以前的人只是沒有足夠的交通工具和工業技術去發動世界大戰而已。但這正好有力地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獨特性。
「自從1914年八月的那些日子以來,隨著時間的過去,我們可以越來越清楚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意味到一個時代的結束。」——《諾爾頓現代歐洲歷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生還者僅稱之為大戰——在人們的心目中仍然是現代歷史的分水嶺。……大部份人均不自覺地相信現代開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這個見解其實有相當理由。我們在當時失去了我們的天真無邪。」——蒙特利爾《新聞報》。
「1918年並沒有為我們帶來千禧年,反之它帶來了半個世紀的衝突、騷亂、戰爭、革命、荒涼和毀滅,規模之大是以前從未見過或甚至未想像過的。」——甘馬格(H. S. Commager)教授。
19 不錯,正如聖經所預言,『戰爭以一種從未想像過的規模發生。』不久之後又發生了第二場世界大戰,喪失的人命介乎「三千五百萬至六千萬」之間。
「第二次世界大戰使死亡和毀滅蔓延到世界的大部份,達到以前從未經歷過的程度。……試圖將大戰所毀滅的財產和生計的價值以金錢表達出來是徒然的:數額會達到天文學數字那麼巨大。」——《美國百科全書》。
你知道除了自1945年以來所發生的許多場戰爭之外,現在我們正受到核子戰爭的威脅。
關於流行病,有什麼應驗聖經預言的情形發生?(20)
20 前所未見的疾病流行是表明「徵象」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而開始獲得大規模應驗的另一項證據。(路加福音21:11)《科學文摘》雜誌承認,在較早的時期瘟疫曾在數十年的期間殺害了數目龐大的人,但接著指出1918年的西班牙流行性感冒威力怎樣較此大得多:
「大戰在四年持續不斷的戰鬥中殺死了超過二千一百萬人;流行性感冒卻在大約四個月期間奪去了差不多這個數目的人的性命。有史以來死亡從未發揮過更猛烈和更迅速的威力。……有一位醫生將這場流行病稱為有史以來醫學上的最大災禍。」
「通常的數字是全世界有二千一百萬人死亡,但是這個估計『很可能比實際的死亡人數低得多。』很可能僅在印度次大陸便有這麼多人喪生;1918年十月發生的死亡率『在疾病史上是空前絕後的。』」——《美國科學》月刊。
自那時以來,科學家並未能制止疾病所造成的巨量死亡。每逢一種疾病看來「被征服了」,另一種疾病卻變成更猖獗。人能夠將火箭發射到月球上,但卻未能征服瘧疾、癌症和心臟病。
你還可以提出其他什麼證據表明末世的「徵象」正在應驗中?(21-23)
21 耶穌說末世「徵象」的另一個特色是『多處必有地震』。(馬太福音24:7;路加福音21:11)在歷史上,自古至今均有地震發生。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時期和以前比較起來怎樣呢?紀奧·馬拉高利(Geo Malagoli)在意大利的一份報紙(Il Piccolo)中評論說:
「正如統計顯示,我們這個世代生活在一段發生高度地震活動的危險時期中。事實上,在一段1,059年(從公元856至1914年)的時期中,可靠的資料來源只列出廿四場大地震,總共有1,973,000人喪生。可是,在近年來的災禍中,我們卻發現僅在63年期間,從1915至1978年所發生的四十三場地震便使1,600,000人喪生。這項戲劇性的激增進一步強調另一件人所公認的事實——我們這代人從許多方面說來都是個不幸的世代。」
22 也許有人會說,由於世界人口增加和現在的城市比以前更大,所以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死於地震的人數亦隨之增加。即使這便是原因,這並不會改變所發生的事。饑荒的情形也一樣。雖然人在糧食生產方面有長足的進步,例如有所謂綠色革命,我們仍然讀到像以下一類的新聞報導:
「地上每八個人當中便至少有一個人仍然遭受某種形式的營養不良。」
「聯合國世界糧食會議今年夏天在渥太華開會,證實每年有五千萬人餓死。」
「世界糧食機構估計今年會有超過十億人食不果腹。」
23 『不法事件大增』和愛心的消退也是標明『事物制度終結』的證據。(馬太福音24:3,12,《新世》)很可能你並不需要任何關於罪案或恐怖行為的統計數字才能使你相信這件事正在今日獲得應驗。但是關於這點,請讀讀提摩太後書3:1-5論及「末世」的預言。你可以看看這項描述與我們現今所見到的情形多麼吻合。
這對你有什麼意義
「徵象」目前的應驗與你的生活有什麼關係?(24-26)
24 耶穌預言到,「徵象」的應驗會使許多人深感痛苦。「人人在等待著那將要臨到世上的事,恐懼戰慄,以至於暈厥。」可是,他的跟從者卻與此大為不同。基督吩咐他們說:「這些事發生的時候,你們要挺身昂首,因為你們得救的日子就到了!」(路加福音21:26,28,《現譯》)我們絕不能將世上所發生的事置諸不理,或愚蠢地將其僅視為巧合。在古代的耶路撒冷,將耶穌的預言在當時獲得的應驗置諸不理的人結果均為此而喪生。耶穌吩咐我們說:「你們要時時儆醒……使你們能逃避。」——路加福音21:34-36。
25 不錯,渡過目前這個邪惡制度的末日是可能的。沒有人知道末日會在什麼『日子和時辰』來臨。但是在我們一生中地上所發生的事證明這個日子已很近了。可是,我們並非僅是『保持儆醒』便夠了。(馬太福音24:36-42)這件事應當對我們的思想和行為深具影響。彼得寫道:「你們應該過著聖潔、虔誠的生活,等候上帝的日子。……[要盡力]追求聖潔,過沒有過錯的生活。」——彼得後書3:11-14,《現譯》。
26 耶穌說「徵象」的一部份是:「這王國的好消息要傳遍為人所居的大地,對萬民作一個見證;然後末日便會來到。」(馬太福音24:14,《新世》)我們若要在這件事上適當地盡一份力,就需要知道這「王國」是什麼,以及為什麼這件事在末日臨近之際如此重要。現在讓我們查考一下這個問題。
[第140頁的附欄]
「自古即已有人預言到世界末日的將臨。……可是,今日卻有些不祥的徵兆歷久不逝;看來甚至最精明的政客也無法解決的『人民難題』;在一個核子世界中的瘋狂派系和人類像白蟻一般不斷破壞他那無可替換的環境。」——《旁觀者報》,加拿大安大略省。
[第147頁的附欄]
「戰爭一向都不容易解釋,而第一次世界大戰也許是最難解釋的一場戰爭。歷史家用敵對和聯盟去解釋戰爭。但在他們那枯燥的記載之下潛伏著一種遠較嚴重得多的感覺,一種困擾世界的不安之感。……這場戰爭尚未完全結束,世界便開始為下一場作準備了。」——巴雷·倫富(Barry Renfrew),美聯社記者。
「一九一四年八月四日所觸發的事件……消滅了一個道德和政治規制,破壞了國際的勢力均衡,使歐洲不再能扮演左右世事者的角色,同時殺害了幾千萬人。……世界在一九一四年失去了一種連貫性,自此之後從未能將其恢復過來。」——倫敦《經濟學家》周刊。
[第149頁的附欄]
地震所造成的死亡
(統計根據1,122年的一段時期)
直至1914年——1,800人一年
1914年以來——25,300人一年
[第144頁的圖片]
基督徒聽從耶穌的警告,在羅馬大軍毀滅耶路撒冷之前便逃出這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