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創造》 8章99-113頁
  • 突變是進化的基礎嗎?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突變是進化的基礎嗎?
  • 生命——從何而來?進化抑或創造?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突變有益還是有害?
  • 突變可以創出新東西來嗎?
  • 果蠅實驗
  • 斑蛾
  • 「各從其類」
  • 並非進化的基礎
  • 事情究竟是怎樣發生的?
    警醒!1974
  • 多麼自相矛盾!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9年
  • 進化論——假設與事實
    生命來自創造嗎?
  • 進化論——證據確鑿,毋庸置疑?
    警醒!2006年
查看更多
生命——從何而來?進化抑或創造?
《創造》 8章99-113頁

第8章

突變是進化的基礎嗎?

1,2.進化論者認為什麼機能是進化的基礎?

進化論還有一項困難必須應付。究竟進化是怎麼樣 發生的呢?論者假設有什麼基本的機能,使生物能夠由一種進化成另一種呢?進化論者說,細胞核內發生的某些變化就能發揮這種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一種稱為突變 的「意外」變化。一般人認為受突變影響最值得注意的部分是性細胞裡的基因和染色體,因為在這裡發生的突變是可以傳諸後代的。

2 《世界書籍百科全書》說:「突變……是進化的基礎。」1 古生物學家史蒂文·斯坦利同樣把突變稱作進化的「原料」。2 遺傳學家彼歐·科拉爾也聲言突變是「進化發展所必需的」。3

3.哪一種突變才符合進化的要求?

3 可是,並不是任何一種突變都符合進化的要求。羅伯特·賈斯特羅指出必須「慢慢累積有利的突變」才行。4 卡爾·薩根也說:「突變——遺傳上急遽的變化——可以育成純種。突變提供進化的原料。有了能夠增加生存機會的少數突變種,環境便加以選擇,結果生物經過一連串緩慢的轉化,由一種變成另一種,這就是新物種的起源了。」5

4.如果聲稱突變可能造成迅速的進化,這引起了什麼困難?

4 也有人說,突變是「間歇平衡」論要求有迅速變化的關鍵。約翰·格利德曼在《科學文摘》寫道:「進化論修正主義者相信,發生在起控制作用的主要基因中的突變,可能正好是他們那套突躍理論所必需的遺傳利器。」但是英國動物學家科林·帕特森說:「人大可以隨便揣測。我們對於起控制作用的總基因一無所知。」6 揣測姑且不說,在進化過程中假定發生的突變,都是一些微小的、意外的變化,經過長時間累積起來,這倒是公認的。

5.突變是怎樣引起的?

5 突變是怎樣引起的呢?據說大部分突變都是在細胞繁殖的正常情況下發生的。可是實驗證明,諸如輻射和化學品的外界動因也可以引起突變。它發生得很頻常嗎?細胞之內遺傳物質的繁殖是顯著地恆常不變的。比較上說來,如果按照生物體內能分裂的細胞總數來計算的話,突變是很少發生的。就如《美國百科全書》評論說:「組成一個基因的脫氧核糖核酸連環[在繁殖方面]是十分準確的。翻印錯誤或複製錯誤都是極少發生的意外。」7

突變有益還是有害?

6,7.有多少突變是有害而非有益的?

6 假定有益的突變是進化的基礎,那麼突變又有多少是有益的呢?進化論者對於這個問題,意見完全一致。例如卡爾·薩根說:「突變大部分都是有害或者致死的。」8 彼歐·科拉爾說:「絕大多數的突變對於帶有突變種基因的那個生物,都是有損害的。實驗表明要經過成千成萬有害的突變,才會有一個是成功、有用的。」9

7 可見,「中立」的突變除外,有害的以千萬與一之比在數量上超過有益的。《大英百科全書》說:「這個結果是意料中事;大凡在任何複雜的組織中,意外變化的情形都是這樣的。」10 由於這個緣故,據稱突變是數以百計先天遺傳疾病的禍首。11

8.實際結果怎樣證實某百科全書的話?

8 鑑於突變的有害性質,《美國百科全書》說:「大部分突變都有損於有機體,這是事實;某些人卻認為突變是進化原料的來源,這個見解顯然很難與事實吻合。其實,生物學課本上繪示的突變種都是些畸形的怪物,而突變看來不是建設性的而是破壞性的過程。」12要是拿突變種昆蟲和正常昆蟲競爭,結果總是一樣。萊迪亞德·斯特賓斯說:「經過若干代之後,突變種遲早被消滅。」13 牠們沒有競爭力,因為牠們非但沒有改良,反而退化了而處於不利的地位。

9,10.為什麼假設突變造成進化可說是全無根據的?

9 科學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在所著的《生命的泉源》中寫道:「大多數的突變都是變得較差的。」可是他接著揚言道:「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長遠來說,突變使進化過程向前、向上發展。」14 真的如此嗎?一種過程如果在發生1000次之中有999次是有害的,它算不算有益呢?如果你想建造房子,你會不會雇用這樣的建築商——他造出數千所粗劣的房子才有一所是妥善的?如果某個駕駛汽車的人在駕駛時作出數千次拙劣的決定才有一次是穩當的,你想乘坐他的車子嗎?如果某位外科醫生在動手術時數千次下手失誤才有一次恰到好處,你想請他在你身上開刀嗎?

10 遺傳學家多布贊斯基有一次說:「一次意外、一項不規則的變化,對於任何精密的裝置都不可能起改良的作用。把枝條插進手錶或者收音機的機件裡,很少會使它更靈。」15因此,請問問自己:在生物體內這一切複雜得出奇的細胞、器官、肢體、機能,全靠一種起破壞 作用的過程建設 起來,你覺得合理嗎?

突變可以創出新東西來嗎?

11-13.突變向來有創出什麼新東西來嗎?

11 縱使所有的突變都是有益的,它們能夠創出什麼新東西來嗎?不能夠。突變只能使已經存在的某種特徵發生變異而已。它能使品種多樣化,但是從不能產生什麼新的東西。

12 《世界書籍百科全書》舉例說明一次有益的突變會有什麼結果:「旱帶裡一棵植物的基因發生突變,於是植物長出較大較壯的根。植物有了吸水力較強的根,自然比其他品種有較大的生存機會。」16 但是有什麼新東西變了出來嗎?沒有,仍舊是那一棵植物,並沒有進化成別的東西。

13 突變可以改變一個人頭髮的顏色或質地。可是頭髮仍舊是頭髮,總不會變成羽毛。突變也可以改變人的手,使它生出畸形的手指。有時一隻手可能有六隻手指,或者別的畸形結構。可是手始終是手。它總不會變成別的東西。沒有什麼新的東西產生出來,而且永遠也不會有。

果蠅實驗

14,15.數十年以果蠅做實驗的結果顯示什麼?

14 很少突變實驗在廣泛程度上及得上在普通果蠅(學名Drosophila melanogaster)身上進行的實驗。自從1900年代初期,科學家把千千萬萬的果蠅暴露在X光之下。這使發生突變的頻率增加到比正常大一百倍以上的程度。

15 過了好幾十年的工夫之後,實驗表明什麼呢?多布贊斯基透露其中一項結果說:「果蠅的明確突變種——早期遺傳學大量研究的對象——幾乎無一例外在活力、繁殖力和壽命方面遜色於野生的品種。」17 另一項結果就是從來沒有任何新的東西憑突變產生。果蠅生出畸形的翅、足、軀幹以及其他歪扭的結構,但始終都是果蠅。突變種蒼蠅彼此交配,過了若干代之後,竟然孵出些正常的果蠅來。如果聽其自然的話,正常果蠅可以歷久猶存,而較弱的突變種最後卻絕了跡,結果果蠅以本來的形態繼續存在。

16.遺傳密碼怎樣有助於使各種有機體維持不變?

16 遺傳密碼——脫氧核糖核酸(DNA)——具有修補遺傳性損害的奇妙能力。這有助於保存密碼原來所屬的那種有機體。《美國科學》月刊闡釋說,「每一種有機體的生命,以及它一代接一代的延續性」都是「由不斷[對遺傳性損害]起修補作用的酶」維持下去的。這份刊物指出說:「尤其是脫氧核糖核酸分子,如果受到嚴重的損害,就會引起緊急反應,化合出更多的修補酶。」18

17.為什麼戈德施米特對於突變實驗感覺大失所望?

17 所以,《重審達爾文》一書的作者對於備受敬重的遺傳學家——已故的理查德·戈德施米特——說了以下的話:「戈德施米特觀察果蠅突變許多年之後,陷於一片絕望。他慨嘆變化簡直微乎其微,就是有一千次突變集中發生在一隻果蠅身上,也不會有新的物種產生出來。」19

斑蛾

18,19.進化論者就斑蛾提出什麼聲稱?為什麼?

18 進化論論著常常援引英國的斑蛾,作為進化過程的現代例證。《國際野生動物百科全書》說:「這是人類目擊之下最顯著的進化演變例子。」20 賈斯特羅在《紅巨星與白矮星》中提到達爾文苦無能力證明任何物種的進化,然後說:「當時其實有例可援,而這本可以提供所需的證據,他只是不知道而已。這個例證是極為罕見的。」21 這個例證當然就是斑蛾。

19 到底斑蛾發生了什麼事呢?起初,這種蛾的淺色類型比深色類型較為常見。淺色類型跟淺色的樹幹色澤很調和,因而受到保護,不容易被鳥雀察覺。可是,由於工業地區多年污染,樹幹的顏色變深了。這樣,蛾的較淺顏色反過來變成有害,因為鳥雀可以更快察覺出來而把牠們吃掉。於是據說是突變種的深色類型斑蛾也就較容易生存,因為牠們附在蓋著煤煙的深色樹幹上,鳥雀很難看得見。深色的種類也就迅速成為優勢種了。

20.某英國醫學雜誌怎樣解釋斑蛾其實並沒有進化?

20 但是斑蛾有沒有進化成另一種昆蟲呢?沒有,牠仍然是同一種斑蛾,不過色彩不同而已。因此英國醫學雜誌《應診》說,利用這個例子企圖證明進化論的手法是「醜惡的所為」。它聲明說:「這是說明保護色作用的極好例證,可是,由於牠始終都是蛾,並無新物種形成,所以要是談到進化論的證據,這根本就不對題。」22

21.關於細菌有能力對抗生素養成抵抗力的聲稱,我們可以怎麼說?

21 有關斑蛾進化的錯誤主張還有其他類似的例子。比如說,有些細菌證明能夠抵禦抗生素,於是有人聲稱發生了進化。可是耐力好的細菌仍舊是細菌,並沒有進化成什麼別的東西。況且,學者認為這種變化可能不是突變所致,而是因為有些細菌本來就具有免疫性。其他細菌被藥物所殺的時候,免疫的細菌就繁殖起來,成為優勢種。正如《進化從太空而來》說:「在這幾種情況下,我們卻認為除了已經存在的基因當選之外,並沒有發生什麼。」23

22.有些昆蟲證明對毒藥具有免疫性,這個事實是否表示牠們在進化中?

22 某些昆蟲能抵抗用在牠們身上的毒藥,可能也是同一種情形。毒藥要就把接觸到的昆蟲殺死,要就沒有效。被殺的自然不能養成抵抗力,因為已經死了。別的能夠生存,可能表示牠們自始就有免疫性。免疫性是一種遺傳因子,某些昆蟲有,某些卻沒有。無論如何,昆蟲始終是同一種類,並沒有進化成別的東西。

「各從其類」

23.突變進一步證實了創世記的什麼通則?

23 突變再一次證實了創世記第1章的公式:生物繁殖總是「各從其類」的。理由就是遺傳密碼阻止植物或動物過度偏離常態。品種可以豐富多變(例如人類、貓類、狗類便是),但斷不能變到由一種生物轉為另一種生物。向來涉及突變的每一個實驗都證明了這點。實驗也證明了生源律:生命只能源於已經存在的生命,而親子兩代必然同「類」。

24.育種實驗怎樣表明生物繁殖總是「各從其類」的?

24 育種實驗也證實了這件事。科學家嘗試以雜交育種法不停地改變動植物的品種。他們想看看能否終於發展出新的生物來。結果怎樣?《應診》報導說:「育種者通常發現過了幾代之後,就會達到一個最適度,再培育下去也不可能有所改良。……由此看來,育種過程否定而非支持進化論。」24

25,26.科學書刊對於生物繁殖的限度怎麼說?

25 《科學》雜誌作了大同小異的評論:「物種誠然具有一種能力,可以在身體和其他特點方面經歷微小的變異,但是這種能力是有限度的,而且長遠來看,它好像環繞著平均[常態]擺動一樣。」25 因此,生物通過遺傳獲得的不是持續改變的可能性,而是(1)穩定性,(2)有限的變異幅度。

26 例如《從分子到活細胞》這本書說:「取自胡蘿蔔或者鼠肝的細胞,經過無數次繁殖周期之後,始終保持著各自的組織特點和有機體特點。」26 《細胞進化中的共生現象》也說:「所有生物……繁殖時都可靠得出奇。」27 《美國科學》月刊評論說:「生物在形態上極度紛繁,但在任何一個遺傳系統之內,形態是顯著地恆定不變的:豬不離豬,橡樹總是橡樹,一代接一代都是這樣。」28一位科學作家寫道:「玫瑰叢中只有玫瑰開花,總不會長出山茶。山羊只生小山羊,萬不會生下綿羊羔。」他的結論是突變「不能解釋何以有全面的進化——何以有魚,有爬行動物,有鳥,也有哺乳動物」。29

27.關於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的雀科鳴鳥,達爾文誤以為什麼?

27 同類內部的變異可以解釋觸發達爾文當初想出進化之說的那種現象。他在加拉帕戈斯群島上觀察到一種雀科的鳴鳥。這些鳥跟南美洲大陸的親本同類,看來就是由南美洲移棲過來的。可是兩種鳥之間有一些奇怪的差別,例如喙形不同。達爾文以為這就是發生進化的例子。但其實這不過是同類變異的又一個例證,而這種變異的餘地是生物的遺傳結構所容許的。雀仍舊是雀。牠們沒有變成別的東西,而且永遠也不會。

28.科學事實怎麼與創世記「各從其類」的規律完全一致?

28 由此可見創世記的話與科學事實完全一致。你播下種子時,種子一定會「各從其類」地衍生,所以你大可對於這個定律的可靠性滿懷信心地種植園圃。貓生下來的子代永遠是貓。人生下來的兒女永遠是人。顏色、大小、形狀上可有變異,但永遠是在「類」的限度之內。你向來有親眼看見過例外嗎?其他任何人都沒有。

並非進化的基礎

29.法國某生物學家就突變怎樣說?

29 結論很清楚。遺傳上意外的變化,不論發生多少次,總不能使一種生物轉變成另一種生物。就如法國生物學家朱安·胡斯唐有一次說:「儘管有天然選擇的幫助,甚至有漫長時間讓進化過程在生物身上發揮作用的有利條件,我也絕對不能令自己相信:這些遺傳上的『錯誤』能夠建造起這個結構豐盛精密、充滿驚人『適應』現象的世界。」30

30.一位遺傳學家對於突變作了什麼評論?

30 同樣,遺傳學家沃丁頓對於相信突變這件事說:「其實這套理論好比說:只要隨便拿十四行意義連貫的英文,一次轉換一個字母,只保留仍舊有意思的詞句,那麼最後的結果就會是莎士比亞的一篇十四行詩了。……在我看來,這是一種瘋狂的邏輯。以我們的聰明,應該想得比這好一些才對。」31

31.一位科學家怎樣形容認為突變是進化原料的想法?

31 實情正如約翰·穆爾教授所說:「根據十分嚴謹的研究和分析,如果武斷地聲稱……基因突變是涉及天然選擇的任何進化過程的原料,那就是信口雌黃了。」32

[第99頁的精選語句]

「突變……是進化的基礎」

[第100頁的精選語句]

突變好比在遺傳機器裡發生「意外」,而意外是造成害處而非好處的

[第101頁的精選語句]

「突變看來不是建設性的而是破壞性的過程」

[第105頁的精選語句]

「就是有一千次突變集中發生在一隻果蠅身上,也不會有新的物種產生出來」

[第107頁的精選語句]

「談到進化論的證據,這根本就不對題」

[第107頁的精選語句]

突變所證實的事理就是:生物繁殖總是「各從其類」的

[第108頁的精選語句]

「育種過程否定而非支持進化論」

[第109頁的精選語句]

「豬不離豬,橡樹總是橡樹,一代接一代都是這樣」

[第110頁的精選語句]

突變「不能解釋何以有全面的進化」

[第110頁的精選語句]

「在我看來,這是一種瘋狂的邏輯。以我們的聰明,應該想得比這好一些才對」

[第112,113頁的附欄或圖片]

哪一樣符合事實?

看完以上幾章之後,應該問問:進化抑或創造,哪一樣符合事實?下列各欄展示進化模型、創造模型以及在現實世界發現的事實。

進化模型的推論創造模型的推論在現實世界發現的事實

生命是由無生命的東西憑生命只源於已經存在的生命; (1)生命只源於已經存在的生命;

化學演變碰巧進化而成的起初是由一位有智慧的創造者 (2)複雜的遺傳密碼無法碰巧形成

(自然發生說) 創造出來的

化石應該顯示: 化石應該顯示: 化石顯示:

(1)簡單的生物逐漸化生; (1)複雜的生物突然以(1)複雜的生物突然以繁多的

(2)有過渡類型連繫繁多的種類出現; 種類出現;

先前的物種(2)各大類生物之間有深溝 (2)新出現的物種與先前的

相隔;並無連接類型物種截然分開;並無連接類型

新物種逐漸形成; 並無新物種逐漸形成; 並無新物種逐漸形成,

開始有發展不全、 並無發展不全的骨頭 但同類內部多變;

屬於不同過渡階段的 和器官,各部分發展完備並無發展不全的骨頭和器官

骨頭和器官

突變:總結果是有益的; 突變對複雜生物有害; 突變小者有害,大者致命;

發展出新的特徵並不產生什麼新東西從來沒有產生什麼新東西

文明的起源是逐漸的, 文明是與人類同時發源的, 文明是與人類同時出現的;

開始時是簡陋粗野的開始時已經複雜任何穴居人都是與文明同時的

語言是由動物的簡單語言是與人類同時發源的; 語言是與人類同時發源的,

鳴叫聲進化成複雜的古代語種往往比現代 古代語種複雜而完整

現代語種的語種更加複雜

人是幾百萬年前出現的人是大約6000年前出現的最早的文字紀錄上溯僅5000年左右

……合理的結論

我們拿現實世界裡所發現的事實,與進化的推論以及創造的推論作一個比較時,不是可以清楚看出哪一個模型和事實相符,哪一個模型和事實相悖嗎?在我們四周生物世界裡的證據,以及遠古生物化石紀錄裡的證據,都支持同一個結論:生命是創造出來的,並不是進化而成的。

生命並非發源於某種不得而知的原始「湯」。人類也並不是由像猿的祖先演變出來的。相反地,生物創造出來是豐富多采、種類分明的。同「類」之內可以衍生出形形色色的品種,但是異類之間有不可逾越的界限。在生物界裡可以清楚看見,這種類限是由不育所確定的。異類之間的差別也由各自獨特的遺傳結構所保障。

可是,除了事實與創造模型的推論一致之外,還有極多證據表明有創造者存在。試想想地球上以至全宇宙各種瑰奇的設計和複雜的構造。這些東西也都作證有一位智慧無極的主宰存在。以下數章也就集中討論幾樣令人稱奇的東西——大如令人懍然生畏的宇宙,小至微生物世界的精巧設計。

[第102頁的圖片]

如果某建築商造出數千所粗劣的房子才有一所是妥善的,你會雇用他嗎?

如果某駕駛者作出數千次拙劣的決定才有一次是穩當的,你會坐他的車子嗎?

如果某外科醫生數千次下手失誤才有一次恰到好處,你會讓他在你身上開刀嗎?

[第103頁的圖片]

多布贊斯基:「把枝條插進……收音機的機件裡,很少會使它更靈」

[第104頁的圖片]

果蠅實驗產生了很多畸形的突變種,但始終都是果蠅

正常果蠅

突變種果蠅

[第106頁的圖片]

斑蛾改變色彩並不是進化,只是同類變異而已

[第108頁的圖片]

狗類豐富多變,但狗始終都是狗

[第109頁的圖片]

人類豐富多變,但只會繁殖人『類』

[第111頁的圖片]

達爾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島上觀察到的雀始終都是雀,所以他觀察到的是同類變異,不是進化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