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4
說話流利
你朗讀的時候,有些詞語總是讀得結結巴巴嗎?你向一群人發表演講時,往往吞吞吐吐,因為想不到用什麼詞語而語塞嗎?如果你有這些情況,你講話就不算流利了。說話流利的人,不論朗讀還是說話都會從容不迫、流暢達意。說話流利並不表示說話的人會滔滔不絕、發連珠炮,或者不假思索。流利的話是優美悅耳的。傳道訓練班的一個訓練重點,就是說話流利。
講話不流利的成因很多。你要特別留意下面哪一個呢?(1)朗讀時碰到生字生詞。(2)過多停頓。(3)準備不足。(4)講稿內容雜亂無章。(5)由於想不到用什麼詞語而語塞。(6)強調太多字眼,結果說話時斷時續。(7)不知道怎樣的句子結構才正確通順。
在王國聚會所裡,講者如果說話不流利,聽眾雖然不會實際走開,卻不免心不在焉,結果大部分內容都聽不進去。
說話有力流利固然好,但千萬不要給人咄咄逼人的感覺,更要避免讓聽者難堪。假如你講話的方式,在聽者的文化中被視為輕率無禮或者不夠誠懇,那就弄巧成拙了。值得留意的是,使徒保羅雖然在演說方面很有經驗,但為了避免過度突出自己,他向哥林多人說話時「又軟弱又恐懼,戰戰兢兢」。——哥林多前書2:3。
影響說話流利的壞習慣 不少人講話時都會慣性地加插一些像「唔」「呢」「嗯」等語氣詞。有些人每說一句話前總先來一個「其實」「的確」或「不錯」,有些人就經常在一句話中間加插「這樣」「那個」等詞語。你可能不察覺自己有這種毛病。但你可以做一次試驗,請別人留心聽你演講,並且每次聽到上述一類的詞語,就向你複述一次,結果可能使你詫異。
有些人在朗讀或說話時總是斷斷續續。他們開口講了半句話就會停下來,再重複先前講過的話,然後才說下去。
有些人雖然口齒伶俐,說話卻東一句,西一句。雖然每個字都聽得清楚,但由於思路紊亂,根本談不上流利。
怎樣改善 假如你常常由於找不到貼切的用詞而語塞,你就要下一點苦功多學些詞彙了。閱讀《守望台》和《警醒!》等刊物時如果碰到生字,要特別留意。查一查詞典,看看生字的讀音和意思,並且記在心上。你如果沒有詞典,可以向精通漢語的人請教。
經常朗讀也能叫人講話更流利。碰到特別難讀的詞語,要反覆朗讀出來。
朗讀要流利,首先要明白各個詞語在句中的關係。一般來說,朗讀時以詞語或詞組為單位,才能自然清晰地表達文章的思想。要特別留意句子中的詞組。不妨把它們劃下來。朗讀不僅是把每個字讀得正確就行的,還要清楚達意。要把每個段落逐句分析,了解其中的思路。分析完一段文字,就反覆朗讀出來,直到讀得流利,不會在錯誤的地方停頓為止。然後就練習下一段。
加快看字的速度也很有用。明白句子當中詞語跟詞語的關係之後,你就能一組一組詞語地看,並且能預料到會出現的詞語。這樣做會大大提高你的朗讀能力。
經常作沒有預先準備的朗讀,是很好的練習方法。例如,你可以試試,每天看當日經文和經文的評論時,事先不預習過就把小冊的內容讀出來。要養成辨認詞組的能力,不要每次只看一個單字。
與人交談時要說話流利,要訣是想清楚才開口。要習慣無論什麼場合都「三思而後言」。先想清楚自己要說哪幾件事,而且盤算好講述的次序,然後才開始說。不要心急。要讓每句話都意思完整,不要忽然停下來或者中途改變話題。用簡單的話,對說話流利很有幫助。
如果你知道自己要說什麼,話通常會隨口而出,一般不必字斟句酌。事實上,練習時最好只在腦子裡有個清晰的概念,然後一邊說一邊想想怎樣表達。假如你專注於概念而不是詞語,言詞就能隨口而出,心裡想著什麼,就能說出來。反過來說,一旦專注於詞語 而不是概念,說起話來就可能時斷時續了。說話和朗讀必須流利才會有力。你只要多加練習,說話就會越來越流利。
耶和華派摩西代表他向以色列人和埃及的法老說話時,摩西自覺不能勝任。為什麼呢?因為他口齒不伶俐,也許有某種語言障礙。(出埃及記4:10;6:12)縱使摩西連番推搪,耶和華卻沒有改變主意。他一方面派亞倫做主要的發言人,另一方面也教摩西怎樣說話。結果,摩西能經常向個別的人、一群人,以至整個民族發表有力的演說。(申命記1:1-3;5:1;29:2;31:1,2,30;33:1)你只要信賴耶和華,加上努力不懈,你也能用自己的語言能力榮耀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