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20
介紹經文適當有效
在聚會裡施行的教導是以聖經為根據的。我們傳道的時候,也常常引用經文。經文在我們的話中起多大作用,往往取決於我們有沒有適當地介紹經文。
介紹經文的時候,僅是提到經文,然後請聽眾閱讀,是不夠的。我們還要設法達到以下兩個目的:(1)使聽眾希望讀到經文;(2)說明引用經文的理由。我們可以用幾個方法來達到這些目的。
提出問題 如果你提出的問題,答案是聽眾不清楚的,效果就會最好。你提出的問題應該能激發聽眾的思考。耶穌在這方面立下榜樣。法利賽派在聖殿裡當眾考驗耶穌對聖經的認識有多深,耶穌就問他們:「你們對基督有什麼看法?他是誰的子孫呢?」他們回答說:「是大衛的子孫。」耶穌再問:「這樣,大衛怎麼在聖靈啟示下稱他為『主』呢?」然後他引述詩篇110:1。法利賽派被問得啞口無言,群眾卻喜歡聽耶穌說話。——馬太福音22:41-46。
傳道的時候,可以提出以下的問題做引言:「你和我都有名字,那麼,上帝有沒有名字呢?我們可以在詩篇83:18找到答案。」「人類終有一天會受同一個政府統治嗎?請看看但以理書2:44怎樣說。」「聖經有沒有論到今天的情況呢?請讀讀提摩太後書3:1-5的記載,把經文和你所知的世界情況比較一下。」「終有一天,世上不再有痛苦和死亡嗎?我們可以在聖經的啟示錄21:4,5找到答案。」
演講的時候,要運用精心設計的問題去介紹經文。就算聽眾已很熟悉經文,你也能促使他們從一個嶄新的角度去看事情。不過,他們會不會對經文感興趣,關鍵往往在於問題跟他們有沒有切身關係。即使你所講的話題是聽眾所關心的,如果你所讀的經文耳熟能詳,他們也可能心不在焉。所以你必須好好想一下,怎樣介紹經文才能吸引聽眾。
舉出一個難題 也許你可以舉出一個難題,然後引用一節經文,說明經文提供解決的辦法。有時經文只提供部分的解決辦法,所以不要讓聽眾期望過高。你讀出經文之前,可以請聽眾一邊聽你讀經文,一邊想想經文提供什麼指引,可以幫助人應付難題。
你也可以提出聖經一條道德原則,然後舉一個聖經事例,說明按照這個原則行事是明智之舉。如果經文包含兩個或更多要點,是跟所討論的問題有關的,有些講者會在讀出經文前請聽眾加以留意。如果某個難題較難解答,你不妨舉出幾個可能性,先激發聽眾的思考,然後讓他們從經文和經文的應用中找出答案。
引用聖經作為權威 如果你已引起了聽眾對課題的興趣,又談論過不同的看法,接著就可以介紹經文,說:「請留意聖經 怎樣說。」這表明你打算讀出來的話為什麼是有權威的。
耶和華任用很多人寫成聖經,其中包括約翰、路加、保羅、彼得等。但他們只是執筆的人,耶和華才是聖經的作者。對於不熟悉聖經的人,我們介紹經文的時候,與其說是「彼得說的」或是「保羅說的」,倒不如說是聖經說的,反而更有說服力。值得注意的是,耶和華吩咐耶利米,他宣告信息時要說明:「你們要聽耶和華的話。」(耶利米書7:2;17:20;19:3;22:2)無論我們介紹經文時有沒有提到耶和華的名,結束談話的時候,都該設法指出聖經中寫的是上帝的話。
考慮上下文 介紹經文的時候,要考慮經文的上下文。有時你會直接提到上下文,有時上下文會影響你介紹的方式。例如,你介紹義人約伯的話時所用的方式,不會跟你介紹他那些假朋友的話時一樣。使徒行傳是路加寫的,但他引述了不同的人的話,這些人包括雅各、彼得、保羅、腓力、司提反、天使、迦瑪列和其他不是基督徒的猶太人。你引述使徒行傳的經文時,應該表明話是誰說的。要記住,詩篇並非全是大衛寫的,箴言也不都是所羅門執筆的。另外,知道聖經執筆者說話的對象是什麼人,講論的是什麼事,也是好的。
提供背景資料 要是你能夠指出聖經時代的情況跟你所談論的情況怎樣相似,效果就會更好。有時你需要提供一點背景資料,聽眾才會明白某段經文的意思。舉個例,如果你在解釋贖價的演講中引用希伯來書9:12,24,經文顯示至聖所預表耶穌升天後要進去的地方,你讀出經文之前,可能要稍為解釋一下至聖所是什麼。但背景資料不可過多,以免喧賓奪主。
為了改善介紹經文的技巧,要留意經驗豐富的講者怎樣做。分析一下他們所用的各種方法,看看這些方法怎樣有效。你為演講做準備時,要先找出主要的經文,想想引用每節經文要達到什麼目的,再仔細考慮怎樣在演講裡有效地介紹這些經文。日後,你每次引用經文,都該用適當的方法加以介紹。你越熟習介紹經文的技巧,就越能使聽眾留意上帝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