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21
朗讀經文時突出要點
無論是私下還是在講台上,你向別人談論上帝的旨意,都應該以聖經為重心。這通常牽涉到讀出聖經的經文,所以你讀經文要讀得好。
通過流露感情來強調 讀經文時要富於感情。例如,你讀出詩篇37:11的時候,你的聲音該表明你熱切期望經文所應許的和平實現。如果你讀出啟示錄21:4,經文既然談到不再有痛苦和死亡,你的語調就該反映出你多麼嚮往經文所說的紓解。要是你讀出啟示錄18:2,4,5,呼籲人離開惡貫滿盈的「大巴比倫」,你的聲音就該顯示出情勢緊急。當然,你流露的感情應該真摯而非出於造作。你該流露多少的感情,全看你所用的經文和引用經文的方式。
強調關鍵的字眼 要是你只想評論經文的某部分,朗讀經文的時候,就該突出那個部分。舉例說,如果你打算分析馬太福音6:33的「先追求王國」是什麼意思,讀出經文的時候,就不會強調「他的正義」或「這一切別的東西」。
你在傳道工作聚會裡發表演講,打算讀出馬太福音28:19,你該強調哪些字眼呢?如果你打算鼓勵聽眾建立聖經研究,就要強調「使……人做我的門徒」這句話。要是你打算談論基督徒有責任向外國的移民傳講聖經真理,或鼓勵傳道員到需求大的地區傳道,就可能要強調「所有國族的人」了。
我們引用經文,往往是為了回答問題,或者就某個爭論運用經文作為我們的論據。如果經文的每個思想你都強調,聽的人可能不明白你為什麼要讀出這節經文。在你看來論點雖然很明顯,對方卻可能看不出來。
舉個例:你讀出詩篇83:18,其中提到上帝的名字,如果你只顧強調「至高者」,住戶就可能沒有留意到上帝有個名字這件事,所以你該強調「耶和華」。但如果你引用這節經文去談論耶和華的至高統治權,就該強調「至高者」。同樣,當你引用雅各書2:24去說明信心和行動相輔相成時,如果強調「稱義」而不是「行動」,別人就可能看不出經文怎樣支持你的論點了。
另一個例子是羅馬書15:7-13。這段經文是使徒保羅寫給一群會眾的信的一部分。這群會眾的成員,有的是外邦人,有的是猶太人。在這段經文裡,使徒保羅要證明基督來到世上執行職務,不僅造福受了割禮的猶太人,也造福列國的人,好「叫列國的人因上帝的慈悲而把榮耀歸於上帝」。保羅引述四段經文,使聽眾留意列國的人也有機會得救。你會怎樣朗讀這些經文,好強調保羅所提出的論點呢?假如你把需要強調的字眼劃下來,應該劃下第9節的「列國」,第10節的「列國」,第11節的「萬國」和「萬民」,第12節的「列國」。讀出羅馬書15:7-13的時候,要強調劃下的字眼。這樣,保羅的論據就會顯得更加清晰、更容易明白了。
強調的方法 你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強調發揮某個論點的關鍵字眼。你所用的方法應該配合經文和演講的場合。以下是一些提議:
語調變化 語調的變化可使句子裡的關鍵字眼更加突出。你可以用音量的轉變,例如強弱來達到強調的效果。不少語言能用聲調的變化來達到強調的效果,漢語卻不能,因為一個漢字如果換了另一個聲調,意思可能完全改變。遇到主要的字眼,放慢速度來讀能起強調的作用。有些外國語言沒有語調的變化,因此也不能用這個方法來突出適當的字眼。說這些語言的人按照這些語言的習慣去強調字眼,也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運用停頓 讀出經文的主要字眼之前、之後或前後,都可以停頓。讀出一個主要字眼之前停頓,能使聽眾特別留意接著的話;之後停頓,能加深聽眾的印象。不過,如果停頓太多,就什麼也不能突出了。
複述要點 為了強調某個要點,有時你可以在朗讀中途停下來,再讀一次主要的字眼。但最好的辦法還是把經文讀完後,才複述主要的字眼。
手勢表情 讀出某個字眼時,如果有適當的手勢和表情去配合,聽起來就會更富於感情。
語氣適中 讀某個字眼的時候加重語氣,可以改變字眼的意思,並起強調作用。但採用這個方法時要小心,用諷刺的語氣時,尤其要運用判斷力。
別人讀出的經文 如果經文是由住戶讀出來,對方可能強調得不對,或沒有強調任何字眼。那麼,你該怎樣做呢?一般來說,你最好首先說明經文的意思,然後才向對方指出經文的關鍵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