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洞悉下》 以斯拉
  • 以斯拉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以斯拉
  • 洞悉聖經(下冊)
  • 相似資料
  • 聖經的第15本書——以斯拉記
    「聖經全部都是上帝所感示而有益的」
  • 以斯拉記
    洞悉聖經(下冊)
  • 以斯拉記經文選講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6年
  • 以斯拉教導人上帝的法律
    大家一起學聖經
查看更多
洞悉聖經(下冊)
《洞悉下》 以斯拉

以斯拉

(Ezra)〔幫助〕

1.祭司;亞倫的子孫,是通過以利亞撒、非尼哈衍生的後代;既是學者、律法教師,又是熟練的抄經士,精通希伯來語和阿拉米語。以斯拉熱心維護正確的崇拜,「虔心考究耶和華的律法,謹守遵行,又把條例和公正的法度教導以色列人」。(拉7:1-6,10)除了以斯拉記之外,看來他也寫了歷代志上下兩卷書。猶太人的傳統聲稱,《希伯來語經卷》的各卷書是他最早開始輯錄和編纂的。以斯拉還擅長搜集資料,他在歷代志上下兩卷書中引用過大約二十份資料。在以斯拉的日子,猶太人散居各地,因此有必要製作許多《希伯來語經卷》的抄本供他們使用,以斯拉很可能在這件事上擔任先驅的角色。

關於以斯拉早年的生活,聖經沒有提供任何細節。他住在巴比倫,雖然出自大祭司的世系,卻不屬於猶太人於公元前537年獲釋回鄉後出任大祭司的那個宗族。在以斯拉的祖先中,最後一個做大祭司的人是西萊雅。他在猶大王西底家的日子任職大祭司。耶路撒冷於公元前607年陷落之後,西萊雅被尼布甲尼撒王所殺。(拉7:1,6;王下25:18,21)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之後,繼續尊重祭司制度,因此祭司家族得以保持他們的特殊身份。除此之外,受長老督導的猶太社區組織仍繼續運作。(結20:1)以斯拉的家人很可能希望他精通上帝的律法,他自己亦然。因此以斯拉受過優良的教育。

有些學者相信,人要等到三十歲才能成為抄經士。要是這樣,以斯拉於公元前468年前往耶路撒冷時就已三十出頭了。他生活於亞哈隨魯王統治的時期,經歷過末底改和以斯帖日子的危難,渡過了王下令把波斯帝國境內所有猶太人滅絕的艱險。當時有許多猶太人住在巴比倫,那次滅族危機必定在以斯拉的腦海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使他堅信耶和華必定會照顧和拯救自己的子民。這樣的經歷也幫助他培養成熟的判斷力,裝備他面對日後要執行的艱巨任務。(斯1:1;3:7,12,13;8:9;9:1)

前往耶路撒冷 小群忠心的猶太人在所羅巴伯率領下從巴比倫獲釋回鄉。之後又過了六十九年,波斯王亞達薛西(長手君亞達薛西一世)於公元前468年允准以斯拉「一切所求的」,容許他回耶路撒冷恢復正確的崇拜。按照王的諭旨,凡願意跟以斯拉一同前往耶路撒冷的,都可以去。(拉7:1,6,12,13)

為什麼以斯拉日子的猶太人也要有堅強的信心,才會願意離開巴比倫?

因為在巴比倫,許多猶太人已變得家財豐厚,所以從物質的角度去看,耶路撒冷居民稀少,對他們實在沒有什麼吸引力。猶太人在所羅巴伯率領下返回耶路撒冷之後,起初情勢很好,但這種佳境看來沒能維持多久。評注家迪安·史丹利說:「耶路撒冷本身居民寡少。人們剛抵達時,看來有不少發展的機會,但不久就經營艱難了。……不論是由於這個地方本身的弱點,還是因為四周的民族對猶太人潛移默化造成的影響,耶路撒冷的城牆遲遲未能修復;被焚毀的城門洞開,還未重建;四周多石的山邊,仍有不少頹垣斷壁;聖殿雖已落成,卻設施不足,裝飾簡陋。」(《以斯拉與尼希米:他們的生活與時代》,喬治·羅林森著,倫敦,1890,21-22頁)因此,猶太人若返回耶路撒冷,就要蒙受不少損失,與親朋好友分離,放棄舒適安定的生活,要在艱難困苦甚至危險的情況下另起爐灶,更不用說還要長途跋涉,冒很大的風險,因為他們在途中可能會遇到許多仇視猶太人的阿拉伯部族和其他敵人。人必須對正確的宗教有熱忱,對耶和華有堅強的信心,並且有很大的勇氣,才會毅然踏上回鄉的路途。當時只有約莫1500個男子和他們的家人願意返回或能夠成行,也許總共有6000人左右。要帶領這批人,以斯拉的擔子絕不輕省,但以往豐富的人生經驗卻使他應付裕如。當然,最主要是他靠著耶和華的幫助,有力量應付一切。(拉7:10,28;8:1-14)

耶路撒冷的經濟情況不佳,隨同以斯拉回鄉的人也財力有限,但耶和華卻給他們所需的物質援助,感動亞達薛西王和他的七個策士自願捐出財物,讓回鄉的猶太人用來購買祭牲和穀祭澆祭用品。不但如此,王更授權給以斯拉,讓他把從巴比倫全省得到的相關捐款一併帶走;如有餘款,以斯拉和跟他一起的人可以自行決定怎樣使用。以斯拉要把聖殿的器皿全部帶到耶路撒冷去。如有需要,他可以從王家寶庫取得額外的款項。王通知河西所有司庫,以斯拉可以向他們索取某個數量的銀子、小麥、酒和油,鹽則可以任意取用,沒有限額;他們還要迅速響應以斯拉的請求。除此之外,以斯拉也有權委任裁判官和審判官。凡不遵行上帝律法或國王律法的人,以斯拉都要速速處罰,「或處死,或放逐,或罰款,或監禁」。(拉7:11-26)

以斯拉看出耶和華正指引事態發展,就馬上採取行動。他將以色列人召集到亞哈瓦河邊,花了三天時間視察民眾。他發覺民眾當中雖然有一些祭司,卻沒有非祭司的利未人,可是聖殿極需利未人供職。以斯拉表現出領導才能,當機立斷,派首領組成代表團去迦西斐雅見猶太人。當地的猶太人反應良好,派出38個利未人和220個殿役前去供職。加上這些人的家屬,隨同以斯拉回鄉的民眾增至逾7000人。(拉7:27,28;8:15-20)

以斯拉隨即宣告禁食,祈求上帝指引他們走上正路。以斯拉一行人攜帶著巨量財物,但他既已向王表示堅信耶和華會保護自己的僕人,就不願求王派軍隊護衛他們,免得辱沒耶和華的名。他向上帝禱告祈求之後,從祭司長當中挑出十二個人來,將以色列人所奉獻的財物仔細稱好,交給他們保管。按現代的價值,這批財物的總值超過4300萬美元。(拉8:21-30)

耶和華伸手保護以斯拉和跟他同行的人,使他們不致被「路上的仇敵」所傷,最後安全抵達耶路撒冷。(拉8:22)在聖殿任職的祭司和利未人都歡迎以斯拉,他就把帶來的金銀和器皿稱好交給他們。(拉8:31-34)

促請以色列人遣走外邦妻子 以斯拉在聖殿獻上祭物後,從眾首領的口中獲悉有很多住在當地的以色列人、祭司和利未人都娶了外邦女子為妻。以斯拉一聽見這件事,就撕裂衣服和外袍,拔掉一些頭髮和鬍鬚,呆呆地坐著,直到傍晚獻穀祭的時候。然後他雙膝跪下,伸開雙手,在聚集起來的以色列人面前向上帝公開認罪,數算自己的同胞從列祖的日子以來所犯的罪過。(拉8:35-10:1)

之後,舍迦尼雅代表民眾發言,建議他們跟耶和華立約,按照律法的規定遣走外邦妻子和她們所生的兒女。舍迦尼雅對以斯拉說:「你起來吧,這件事交由你處理,我們支持你,你要剛強,堅決去做。」以斯拉於是起來,叫民眾起誓。首領們則通知所有獲釋回鄉的人,在三天之內到耶路撒冷聚集,好解決這個問題。以斯拉勸聚集起來的人向耶和華認罪,並遣走外邦妻子。不過,娶外邦妻子的人很多,不可能馬上就地處理所有個案,結果他們用了三個月左右才把這種不潔徹底清除。(拉10:2-17)

與尼希米共事 我們不肯定處理完這件事之後,以斯拉是繼續留在耶路撒冷,還是回到巴比倫去。不過,城中的情況又變得惡劣,連祭司也受到腐化,由此看來,以斯拉並沒有留下。但耶路撒冷的城牆重建以後,看來尼希米請以斯拉回去助他一臂之力。聖經說,當時民眾聚集起來,以斯拉向他們朗讀律法,教導他們。大會的第二天,民眾的首領跟以斯拉舉行一個特別聚會,想要進一步洞悉律法的話。他們一起歡樂地慶祝住棚節七天,第八天舉行莊嚴的集會;慶祝完節期之後,他們把提斯利月二十四日定為禁食認罪、向上帝禱告的日子。在以斯拉和尼希米主導下,他們訂立了「信實的約」,但這次不是僅僅口頭上承諾,而是寫下字據,再由首領、利未人和祭司蓋印確認。(尼8:1-9,13-18;尼9章)

寫作 聖經的歷代志上下和以斯拉記顯示,以斯拉在搜集資料方面孜孜不倦,明察秋毫,能辨識當時各律法抄本之間的差異。他熱中於鑽研國家的官方記錄。顯然由於他的努力,才有歷代志上下兩卷的準確記錄。可是我們必須記住,以斯拉是受上帝的靈啟示執筆的。為了我們的益處,上帝引導以斯拉把以色列歷史的頗大部分保存下來。

以斯拉熱心維護正義,全心倚靠耶和華,忠心地教導以色列人認識上帝的律法,竭力推廣正確的崇拜,足以表明他是古代多如雲彩的「大群見證人」之一,是我們效法的好榜樣。(來12:1)

2.祭司;隨同所羅巴伯於公元前537年從巴比倫回到耶路撒冷。(尼12:1,13)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