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洞悉下》 以斯拉記
  • 以斯拉記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以斯拉記
  • 洞悉聖經(下冊)
  • 相似資料
  • 聖經的第15本書——以斯拉記
    「聖經全部都是上帝所感示而有益的」
  • 以斯拉記經文選講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6年
  • 以斯拉
    洞悉聖經(下冊)
  • 耶和華實現了他的應許!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6年
查看更多
洞悉聖經(下冊)
《洞悉下》 以斯拉記

以斯拉記

(Ezra,Book of)

這卷書報導耶和華怎樣實現應許,使以色列人從巴比倫返回故土,在耶路撒冷復興正確的宗教。內容包括波斯王吩咐猶太人返回耶路撒冷(已荒涼了70年)崇拜耶和華所頒下的詔書;記述了重建聖殿所經歷的重重障礙,卻終於大功告成。以斯拉的記載由始至終都緊緊環繞以上重點。看來由於這緣故,以斯拉省略了某些階段發生的事,例如第6和第7章之間的那段時間,他就略去不提,因為他並不是要為當時的人寫一份詳盡的歷史。

執筆者 以斯拉是個祭司、學者和熟練的抄經士。他「虔心……把條例和公正的法度教導以色列人」,糾正返國的猶太人在敬拜耶和華方面的不足之處。他無疑有資格撰寫以他為名的經卷。憑著波斯王授予的權柄,他可以隨意搜集所需的史料,因此由他來撰寫以色列歷史的這個重要部分,可說是順理成章的事。(拉7:6,10,25,26)這卷書從第7章27節開始到第9章,執筆者忠實地使用第一人稱。大部分學者都同意,以斯拉記是歷代志的續篇,只要把歷代志下36:22,23跟以斯拉記1:1-3比較一下,就可以清楚看出這點;這也進一步表明,以斯拉記出自以斯拉之手。猶太傳統同樣認為,以斯拉就是這卷書的執筆者。

真實可靠 以斯拉記被收進《希伯來語經卷》的正典。以斯拉記跟尼希米記原本是一卷書,《巴比倫塔木德·最後一道門》14b跟從這個傳統的分類。但自16世紀以來,希伯來語聖經的印刷本就把兩卷書分開,但在計算《希伯來語經卷》各書的總數時,人們仍然把這兩卷書算做一卷。《杜埃譯本》根據希臘語拼法,把這兩卷書稱為厄斯德拉上下,但指出厄斯德拉下也稱為乃赫米雅(即尼希米記)。有一本希臘語次經稱為厄斯德拉第三集,內容取自歷代志下、以斯拉記、尼希米記的某些部分,以及民間的一些傳說。此外,還有一本杜撰的作品,稱為厄斯德拉第四集。

以斯拉記大部分以希伯來語寫成,但也有不少地方是用阿拉米語寫的,因為這些部分是以斯拉從公眾記錄和官方文獻中抄來的,其中包括「[幼發拉底]河西」的官長呈給波斯王的奏章,以及王給這些官員的諭旨和法令。此外,以斯拉也提供簡短的歷史記載,說明這些文獻彼此間的關係。在以斯拉的日子,阿拉米語是國際貿易通用的語言。第4至7章是用阿拉米語寫的。以斯拉記的部分內容是從猶太檔案抄錄下來的,這些部分自然會用希伯來語去寫。上述事實也進一步表明,以斯拉記是真實可靠的。

以斯拉記7:23-26報導,波斯政府認同猶太人履行摩西律法,因此在恢復正確宗教方面,波斯人也算有點貢獻。以斯拉提到多位波斯國王,對他們在位次序的記述非常準確。今天,大部分學者都同意以斯拉記正確無誤。《新威斯敏斯特聖經辭典》更直截了當地說:「這卷書的歷史記載完全可靠,我們對此毫無疑問。」(H.格曼編,1970,291頁)因此結論是:以斯拉記的確真實可靠,而以斯拉也是個真實人物。

寫作時間和背景 以斯拉記的成書時間跟歷代志大致相同,約在公元前460年寫成。以斯拉一開始就轉述居魯士所下的詔書,吩咐猶太人從巴比倫返回故土。這個詔書是在波斯王居魯士元年頒布的。(拉1:1)公元前607年秋季,尼布甲尼撒遺下的猶太人全都逃到埃及去,猶大和耶路撒冷淪為荒土,土地彷彿被迫安息了。耶路撒冷荒涼的第七十年,土地被迫守安息的日子就在公元前537年秋季結束了。居魯士的諭旨必定是在公元前538年年底或公元前537年年初頒布的,理由有兩個:第一,土地荒涼必須延續到第七十年結束為止;第二,如果諭旨在幾個月前頒布,獲釋的猶太人就不得不在多雨的冬季上路了,這顯然是不合情理的。有鑑於此,諭旨很可能是在公元前537年初春頒發的,好讓猶太人在旱季上路,抵達耶路撒冷後,在公元前537年聖曆七月(提斯利月)一日把祭壇設立起來。這個日子相當於格雷果里曆的9月29日。(拉3:2-6)

建殿工程在公元前515年完成。以斯拉描述完猶太人守逾越節和無酵節的情形,就略過接著的一段時間,記錄公元前468年(即波斯王亞達薛西在位第七年)發生的事,他本人也在記載中出現了。從第7章27節到第9章,以斯拉採用第一人稱代詞,但在第10章又改用第三人稱。他這樣做顯然是要讓自己隱入幕後,好集中報導各首領、祭司、利未人和其他返回故土的人的活動,尤其要記錄他們怎樣撥亂反正,幫助娶了外邦女子為妻的猶太人改過自新。

[第933頁的附欄]

以斯拉記的要點

這卷書報導猶太人從巴比倫獲釋之後,在耶路撒冷重建聖殿,復興正確的宗教

涵蓋的時間是猶太人從巴比倫重返故土後的大約70年

居魯士下令釋放被擄的猶太人,一小群猶太人決心回耶路撒冷(公元前537)重建聖殿(1:1-3:6)

重建聖殿(3:7-6:22)

返回故土後的第二年,奠下了聖殿的根基

仇敵屢次干擾建殿工作,最後成功迫使工程停頓下來,直到大流士一世在位第二年(公元前520),上帝興起先知撒迦利亞和哈該,鼓勵人民恢復建殿工作

大流士一世命人查閱設於巴比倫和埃克巴坦那的檔案室,發現居魯士曾下令猶太人重建聖殿,於是頒令恢復工程,任何人都不得阻撓,違命者必被處死

大流士一世在位第六年(公元前515),建殿工程完成,猶太人舉行啟用禮,並守逾越節

以斯拉帶著獻給聖殿的禮物前往耶路撒冷(公元前468),並委任審判官(7:1-8:36)

波斯王亞達薛西(長手君)允准以斯拉前往耶路撒冷

以斯拉率領1500個男丁,連同來自迦西斐雅的258個利未人和殿役,帶著巨量的金銀和聖殿器皿,聚集在亞哈瓦河邊,然後出發;超過三個半月後,他們抵達耶路撒冷

潔淨以色列人,包括祭司(9:1-10:44)

以斯拉知道有些猶太人娶了外邦女子為妻,淪為不潔,就公開禱告向耶和華認罪

舍迦尼雅認罪,建議立約把外邦妻子和兒女遣走

召集所有從被擄之地回來的人到耶路撒冷去;決定派首領逐一調查與外邦人通婚的案件

祭司、利未人和其餘的男子都相繼把外邦妻子和兒女遣走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