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瑟
(Gezer)〔一塊;一部分〕
位於巴勒斯坦海岸平原的內陸王城。聖經首次提到基瑟,是記述基瑟王試圖拯救拉吉城,卻被約書亞手下的以色列軍隊打敗了。(書10:33;12:7,8,12)其後基瑟給了以法蓮人作為邊城(書16:3;代上7:28),可是以法蓮人沒有把當地的迦南居民完全趕走(書16:10;士1:29)。後來,基瑟撥給哥轄人,成為利未人的城。(書21:20,21;代上6:66,67)
聖經記述大衛日子的非利士人時也提到基瑟,說大衛粉碎了他們的勢力,「從迦巴直到基瑟」。(撒下5:25;代上14:16)此外,戶沙人西比該在基瑟跟非利士人交戰時,擊殺了利乏音人的後代斯派,因而聞名。(代上20:4)後來,埃及法老為了某個沒有說明的理由去攻打基瑟。他放火燒城,殺了住在城裡的迦南人,然後把城送給女兒做嫁妝,他的女兒就是所羅門的妻子。所羅門重建基瑟,可能也加強了城的防衛能力。(王上9:15-17)
世俗史籍也常常提到基瑟。在凱爾奈克神廟的牆上,圖特摩斯三世記下了攻佔基瑟的經過。這個城在阿馬爾奈泥板多次出現,至少有九次指名提到。法老邁爾奈普塔在石碑上誇耀自己「奪取了基瑟」。
學者認為古代的基瑟就是現代的耶澤爾土崗(阿布舒舍;蓋澤土崗),在耶路撒冷往特拉維夫-雅法(約帕)的路上大約中途的位置。鄰近也有另一條主要道路,數千年來,這條路把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連接起來,可以往來通商和調遣軍隊。耶澤爾土崗高踞在薩非拉丘陵的山脊上,因而從這裡能控制這兩條路的運輸。
20世紀初,考古學家首次在這個土崗進行發掘。從那時起,這個土崗成了巴勒斯坦其中一個挖掘得最徹底的地方。發掘出來的有「所羅門城門和放置炮台的城牆」,建於一堆瓦礫上。有些學者推斷這堆瓦礫是法老燒城後遺留下來的。在基瑟發掘到的建築跟在夏瑣和米吉多發掘到的建築相當類似,學者因此認為這三個地方的建築都是根據同一個圖樣的。考古學家又從遠古的地層中發掘出大量非利士人的陶器。不過,耶澤爾土崗最著名的出土文物要算基瑟「曆」,看來是一個學童用來鍛鍊記憶的泥板。這個發現深具價值,因為研究人員可以從中了解到古以色列的農耕季節,也可以看到一些希伯來語的手跡和所羅門日子常用的語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