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但業
(Nathanael)〔源自希伯來語,意思是:上帝已經賜下〕
極可能是「巴多羅買」的另一個名字,因此是耶穌的十二使徒之一。「巴多羅買」的意思是「多買之子」,這是一個源於父名的稱呼。使徒約翰用拿但業的本名稱呼他,馬太、馬可、路加則稱呼他「巴多羅買」。馬太、馬可、路加常提及腓力與巴多羅買,使徒約翰則提及腓力與拿但業。(太10:3;可3:18;路6:14;約1:45,46)在古代,人有不止一個的名字並非罕見的事,例如「約翰的兒子西門」又稱為「磯法」或「彼得」(約1:42)。所以,拿但業被稱為「巴多羅買」(「多買之子」)並非不尋常,就如某個人被稱為「巴提邁」(「提邁的兒子」)一樣(可10:46)。隨後的幾個世紀,基督教作家交替使用「拿但業」和「巴多羅買」這兩個名字。
拿但業來自加利利地區的迦拿。(約21:2)耶穌開始傳道不久,拿但業就成為耶穌的門徒了。耶穌對腓力說:「來跟隨我吧。」腓力響應耶穌的呼召,並立即找著他的朋友拿但業,要他來看看彌賽亞。拿但業卻說:「拿撒勒能出什麼好東西嗎?」不過,他還是去看了。耶穌看見拿但業向他走過來,就說:「看,這是個真真正正的以色列人,他心裡沒有詭詐。」拿但業必定與眾不同,耶穌才會這樣說,因為耶穌說這話時提及,在腓力叫拿但業來以前,即拿但業還在無花果樹下的時候,他就已看見拿但業了。拿但業聽見耶穌這番話,就承認耶穌確實「是上帝的兒子……是以色列的王」。耶穌向拿但業保證,他「會看見比這些更大的事」。(約1:43-51)
耶穌傳道期間,身為十二使徒之一的拿但業一直追隨左右,受到培訓在未來為上帝服務。(太11:1;19:25-28;20:17-19,24-28;可4:10;11:11;約6:48-67)耶穌犧牲和復活之後,拿但業和別的使徒重操舊業,以捕魚為生。一天早上,他們的船快要靠岸時,耶穌站在海灘上呼喚他們。跟彼得不同,拿但業留在船上,直到上岸,然後跟別的使徒一起與耶穌共進早餐,聽到耶穌對彼得所說的那番語重心長的話。(約21:1-23)五旬節那天,使徒們聚集起來禱告,拿但業也在場。(徒1:13,1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