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哥拉
(Nicolaus)〔人民的征服者〕
1.公元33年五旬節之後,耶路撒冷的早期會眾舉薦七個合資格的男子,讓使徒委派他們管理日常的膳食分配,確保人人待遇平等。在記載裡,這七個人當中只有尼哥拉被稱為「安提阿的歸信者」,這暗示惟獨尼哥拉不是猶太人。其餘六人的希臘語名字在猶太人當中是頗常見的。(徒6:1-6)
2.啟示錄記載了耶穌寫給七群會眾的信(分別記載於啟示錄2,3章),其中兩封指名譴責「尼哥拉派」(尼哥拉門徒)。既然基督耶穌本身對這個教派深惡痛絕,那麼以弗所會眾恨惡「尼哥拉派的所作所為」,「以弗所會眾的使者」自然得到耶穌的稱讚。(啟2:1,6)相反,別迦摩會眾裡有些人卻「執意行尼哥拉派所教的事」,所以基督促請這些人要從速悔改。(啟2:12,15,16)
除了啟示錄所說的事之外,我們對於尼哥拉派受譴責的行為和主張、起源和發展,就所知無幾了。啟示錄提及以色列人執意行「巴蘭所教的事」(啟2:14,15),就是拜偶像、行淫亂;之後,啟示錄的經文用「照樣」一詞連接上下句,這也許暗示巴蘭的惡行跟尼哥拉派有若干相似之處,但經文也說明兩者有不同的地方。由於聖經只提及一個名叫尼哥拉的基督徒,有些早期教會作家就認為尼哥拉派的創始人是安提阿的基督徒尼哥拉(本條1)。這種想法其實並無根據。我們也沒有理由認為,有些叛道教派擅自採用尼哥拉的名字去增強自己的公信力。尼哥拉很可能只是聖經中某個身份不明的人物,被某個邪惡宗派以他為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