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
(Peacock)〔希伯來語tuk·ki·yimʹ圖基因(複數)〕
絢爛多彩的雄孔雀,大型的雉科鳥類,大小跟火雞差不多。雄孔雀(學名Pavo muticus和Pavo cristatus)特別引人注目,因為尾部長著一排覆羽,呈華美的金綠色,羽尖端有具虹彩光澤的藍色大「眼圈」圖案。這排尾羽可以隨意展開,形成一道半圓形、鮮豔奪目的羽屏或羽扇,兩邊都可觸到地面。羽屏顫動,發出嘎嘎響聲,使具虹彩光澤的羽毛閃爍生輝。脖子和胸部的羽毛也十分漂亮,呈有金屬光澤的藍綠色。由於非常華美,孔雀自古就價值不菲。
在所羅門王的日子,他施船隊每三年一次運來「金銀、象牙、猿猴和孔雀」。(王上10:22)所羅門手下的一些船隊出海,前往俄斐(顯然在紅海一帶;王上9:26-28),歷代志下9:21也提到王的船隊「前往他施」(可能在西班牙),運載上述包括孔雀在內的貨品。因此孔雀到底從哪裡進口,無法確定。據說這種美麗的鳥原產於東南亞,還盛產於印度和斯里蘭卡。有些學者認為孔雀的希伯來語名稱tuk·ki·yimʹ(圖基因)跟孔雀的古泰米爾語名稱tokei相關。所羅門的船隊可能途徑一些和印度有商業往來的貿易中心,從那裡獲得孔雀。值得留意的是,由弗雷德里克·德里梅著的《動物王國》一書這樣說:「許多個世紀以來,科學家都認為非洲沒有孔雀,據知孔雀只生長於印度東部和東南亞。1936年,在比屬剛果發現了剛果孔雀[學名Afropavo congensis],推翻了博物學家的見解。」(1954,第2卷,988頁)
有些學者認為希伯來語tuk·ki·yimʹ(圖基因)跟埃及語ky相關。後者指一種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