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洞悉上》 歸信者
  • 歸信者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歸信者
  • 洞悉聖經(上冊)
  • 相似資料
  • 基督徒與人類世界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7年
  • 哥尼流
    洞悉聖經(上冊)
  • 一部改變世界的聖經譯本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8年
  • 「充滿神聖力量」
    「為上帝的王國作徹底的見證」
查看更多
洞悉聖經(上冊)
《洞悉上》 歸信者

歸信者

(Proselyte)

改信猶太教的人,男性的歸信者全都要受割禮。(太23:15,Rbi8 腳注)《七十子譯本》和《希臘語經卷》都曾用希臘語pro·seʹly·tos(普羅塞利托斯,意即「歸信者」)一詞。

在一千九百多年間,耶和華特別恩待亞伯拉罕的家族,後來更揀選他的子孫以色列人做子民。不過,即使不是希伯來人或以色列人,凡是按照上帝的要求去崇拜他的人,都可以如願以償。當然,這個人必須改變信仰,歸信正確的宗教才行。關於僑居以色列的外族人可以怎樣做,摩西律法有明確的指引。僑居的人都可以正式成為耶和華的敬拜者,若是男子的話,就得先接受割禮,以表示自己誠心歸信正確的崇拜。(出12:48,49)歸信的人有義務履行整套律法,猶太人則要待他如兄弟。(利19:33,34;24:22;加5:3;見僑居的人)雖然譯作「僑居的人」(「陌生人」,現譯)的希伯來語ger(格爾)不一定指歸信的人(創15:13;出2:22;耶14:8),但在《七十子譯本》裡,大凡譯者認為是指歸信者的地方,都一律譯做希臘語詞「普羅塞利托斯」,共七十多次。

在以色列人的古代歷史中,非猶太人成為歸信者的例子很多,摩押女子路得的話正好代表了他們的心聲。路得對拿俄米說:「你的民族就是我的民族,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得1:16;書6:25;太1:5)所羅門把聖殿呈獻給上帝時所作的禱告,充分反映上帝很樂意接納列國中渴望歸附他、事奉他的人。(王上8:41-43)聖經曾指名提到一些非猶太裔的歸信者,包括以東人多益(撒上21:7)、赫人烏利亞(撒下11:3,11)和埃塞俄比亞人以伯米勒(耶38:7-13)。在末底改的日子,猶太人獲授權可以自衛,當時「國中不同的民族……就宣稱自己是猶太人」。(斯8:17)《七十子譯本》的譯文是:「許多外邦人都接受割禮,成為猶太人。」(巴格斯特爾英譯本)

積極使人歸信 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以後,猶太教也因此廣泛傳播。另外,散居各地的猶太人也逐步跟不同國家的異教徒有了接觸。隨著猶太會堂的出現以及《希伯來語經卷》被譯成希臘語,羅馬境內的人要認識猶太人的信仰也就容易多了。根據古代作家如賀拉斯和塞內加的記載,各地有不少人跟猶太人來往,歸信猶太人的宗教。約瑟夫斯報導,在敘利亞的安提阿,猶太人「舉行的宗教慶典上,經常有大批希臘人參加,這些人基本上已成為他們的同道了」。(《猶太戰記》第7卷45節[3章3段])《聖經考釋辭典》指出,「住在羅馬城的猶太人積極遊說別人歸信,被當局指控是用異端邪說去毒害羅馬公民。公元前139年,他們的主要宣傳人員被當局驅逐出城」。(G.巴特里克編,1962,第3卷,925頁)當然,這些指控也許都是誇大其詞,毫無根據的,說不定是為了達到政治目的,或出於種族和宗教偏見。無論如何,耶穌確曾對虛偽的抄經士和法利賽派說:「你們橫越海洋陸地,要一個人歸信,等他歸信了,你們就使他比你們加倍有罪,更該丟到欣嫩谷去。」(太23:15)

用武力強迫人歸信 然而,歸信猶太教的人卻不一定都是自願的。歷史家約瑟夫斯指出,公元前125年左右,約翰·海爾卡努斯一世征服以土邁人後宣布,只要他們接受割禮,就可以留在自己的國家;換言之,就是強迫他們歸信。(《猶太古史》第13卷257-258節[9章1段])約翰·海爾卡努斯的兒子阿里斯托布魯斯同樣用強權迫使以土利亞人改信猶太教。(第13卷318節[11章3段])後來,亞歷山大·傑尼爾斯授權猶太人把佩拉摧毀,因為當地的居民不肯歸信。(第13卷397節[15章4段])顯然,用武力強迫人歸信的行為是出於政治上的考慮,而不是出於熱心傳教。

歸信猶太教的人成為基督徒 《希臘語經卷》的記載顯示,有些受了割禮、歸信猶太教的人是誠心事奉耶和華的。公元33年五旬節那天,來自不同地區的群眾聽見彼得發表的演講後成了基督徒,他們當中就有「猶太人和歸信的人」。(徒2:10)這些歸信的人按照耶和華律法的規定,長途跋涉到耶路撒冷去守節。一個埃塞俄比亞的宦官的情況也類似,他到耶路撒冷做崇拜後,回程時在車上朗讀上帝的話語,後來腓力為他施浸。(徒8:27-38)他稱為「宦官」,顯然是指他任職宮廷侍臣,而不是被閹割的太監,因為「閹人」是不能成為歸信者,加入猶太人的會眾的。(申23:1;見埃塞俄比亞,埃塞俄比亞人)在基督徒會眾成立初期,「充滿聖靈和智慧」的尼哥拉是「安提阿的歸信者」,他獲派執行特別任務,負責分配膳食的工作。(徒6:2-6)

好消息傳給外邦人 公元36年以前,基督徒只向猶太人、受了割禮的歸信者和撒馬利亞人傳道。聖經形容意大利人哥尼流「為人虔誠……敬畏上帝。他對人慷慨好施,時常向上帝懇切祈求」。但他是個未受割禮的外邦人,因此不可能已歸信猶太教。(徒10:1,2;另見路7:2-10)成為基督徒的這道大門一旦向外邦人打開,傳道工作就開始迅速擴展。不過,保羅無論到哪個城,往往會先向猶太人和歸信者傳道。保羅深愛猶太同胞,很希望他們可以得救。(羅9:3;10:1)事實上,首先接觸猶太人和歸信者是合情合理的,因為這些人已對耶和華和他的律法有一定的認識,也正等待彌賽亞的來臨。基於這個背景,他們當中心地良善的人不難認出耶穌基督就是他們所盼望的彌賽亞。這些人成為基督徒後,就能在會眾裡形成鞏固的核心,繼而幫助其他對耶和華和他的話語一無所知的外邦人。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