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洞悉下》 西奈
  • 西奈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西奈
  • 洞悉聖經(下冊)
  • 相似資料
  • 西奈山——摩西之山和慈悲之山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3年
  • 讀者來函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0年
  • 何烈山
    詞語解釋
  • 對耶和華的承諾
    大家一起學聖經
查看更多
洞悉聖經(下冊)
《洞悉下》 西奈

西奈

(Sinai)

1.阿拉伯的一座山(加4:25),看來也叫何烈山。(參看出3:1,12;19:1,2,10,11;見何烈山)在西奈山附近,以色列人和一大群不同族裔的人,連同無數羊群牛群,安營居住了差不多一年。(出12:37,38;19:1;民10:11,12)西奈山周圍的地區很遼闊,能夠容納一大群人在那裡安營,當時人數也許超過三百萬。那一帶也有充足的水源和牧放牲畜的土地,至少有一條急流從山上流下來。(申9:21)西奈山的山腳顯然有一片廣闊的空地,讓以色列人聚集起來觀看山頂的景象。他們還可以向後退,站在遠一點的地方觀看,甚至從營地也看得見西奈山頂的情景。(出19:17,18;20:18;24:17;另見申5:30)

位置 西奈山(何烈山)的具體地點不能確定。傳統認為西奈山是一個紅色花岡岩山脊,位於紅海北部兩個海灣之間,西奈半島南部的中央。這個山脊從西北到東南大約3公里(2英里),有兩座山峰,即塞夫薩法峰和穆薩峰。山脊所在的地區水源充足,有好幾條溪流。北山峰(塞夫薩法峰)的前面是拉哈平原,長約3公里(2英里),寬約1公里(0.6英里)。(見上冊540頁圖片)

在19世紀,A.P.斯坦利到這個地方進行視察。根據視察所得的結果,他寫道:「在這樣一座懸崖前面,能有這樣一片平原,實在跟聖經的記載配合得天衣無縫。這充分表明聖經所記述的事就發生在這裡,而且是由目擊者親自記錄下來的。」關於摩西和約書亞從西奈山下來的記載,斯坦利說:「塞夫薩法峰後面隱藏著幾個盆地,任何人從其中一個盆地下來,穿過南北兩側傾斜的溝壑,都能聽到從平原傳來的陣陣聲音,劃破了周圍的寂靜。但他看不見平原,直到從代爾溪谷或萊賈溪谷出來。他一出來,就會置身於陡峭的塞夫薩法懸崖之下了。」斯坦利又說,摩西把金牛犢的粉末撒進「從山上流下來的急流中」(申9:21),這件事也符合當地的地形。他說:「這完全可能發生在埃拉海溪谷,萊賈小河從這個溪谷流出來。誠然,萊賈小河是從聖凱瑟琳山流下來的,但還是跟穆薩峰有不可分割的關係,所以水流可說是從這座山流下來的。」(《西奈山與巴勒斯坦》,1885,107-109頁)

傳統認為,西奈山可能是較高的南山峰(穆薩峰,意思是「摩西山」)。不過,很多學者同意斯坦利的觀點,認為北面的塞夫薩法峰更有可能是西奈山,因為穆薩峰前面沒有廣闊的平原。

事件 在西奈山(何烈山)附近,耶和華的天使在燃燒的荊棘叢中向摩西顯現,吩咐他帶領受奴役的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出3:1-10;徒7:30)大約一年之後,獲得自由的以色列人抵達西奈山。(出19:2)摩西上了山,顯然是要從耶和華那裡得到更多的指示,因為天使曾在燃燒的荊棘叢中告訴他,以色列人「必在這座山上事奉上帝」。(出3:12;19:3)

耶和華吩咐摩西向民眾說,他們如果切實聽從耶和華的話,謹守他的約,就必成為祭司的王國,聖潔的國族。(出19:5,6)以色列的長老代表整個國族同意這樣做。耶和華隨即吩咐摩西叫民眾自潔,好在第三天前去迎接他。西奈山四圍都劃定了界限,凡越過界限的,不管是人是獸,都必須處死。(出19:10-15)

第三天早晨,「雷電交加,密雲蔽山,角聲大作」。營裡的民眾全都顫抖起來。摩西帶他們出營地,來到西奈山腳下迎接上帝。西奈山猛烈震動,整座山濃煙滾滾。(出19:16-19;詩68:8)上帝召摩西上山,再次吩咐他告誡民眾不可上山,連「祭司」(不是利未人,看來指一些執行祭司職務的以色列男子,他們像族長一樣按習俗和家族中的權利為家族擔此重任)也不能越過所劃定的界限。(出19:20-24)

摩西從西奈山下來後,以色列人聽見上帝從火和雲中頒布「十誡」。(出19:19-20:18;申5:6-22)使徒行傳7:38,希伯來書2:2和加拉太書3:19清楚表明,當時耶和華是通過天使對以色列人說話的。民眾看見令人生畏的閃電和濃煙,聽見角聲和雷聲,就很害怕。他們通過代表懇求上帝不要再用這種方式對他們說話,而是通過摩西向他們說話。耶和華就吩咐摩西叫他們回到帳幕去。耶和華讓以色列人看見西奈山上的壯觀景象,是要使他們對他產生敬畏之心,好繼續謹守他的誡命。(出20:19,20;申5:23-30)這件事之後,摩西也許由亞倫陪同(參看出19:24),走近西奈山上的烏雲,聆聽耶和華更多的訓示和法令。(出20:21;21:1)

摩西從西奈山下來後,把耶和華的話傳達給民眾,他們再次表示願意服從上帝。之後,摩西把上帝的話寫了下來。第二天清早,他在山腳築了一座壇,又立了十二根柱子,獻上全燒祭和交誼祭。摩西用祭牲的血做立約之血,律法之約就生效了。(出24:3-8;來9:16-22)

以色列人跟耶和華立約之後,就能夠通過他們的代表靠近西奈山。摩西、亞倫、拿答、亞比戶和以色列的七十個長老都上山去,途中看見一個反映上帝榮耀的壯觀異象。(出24:9-11)隨後,摩西由約書亞陪同,登上西奈山,這次是要從上帝那裡得著進一步的指示和領取寫著「十誡」的石版。到了第七天,上帝才呼召摩西進入雲裡。看來約書亞繼續在山上等候摩西,他停留的地方既看不見也聽不到以色列營地發生的事。(出24:12-18)至於約書亞在這四十天裡有沒有像摩西一樣不吃不喝,聖經沒有說明。四十天後,摩西和約書亞下山,聽見以色列營地中歡慶的歌聲。在西奈山的山腳,摩西看見金牛犢和以色列人歡慶作樂的場面,立刻把兩塊石版扔出去,摔碎在山腳下。(出32:15-19;來12:18-21)

後來,上帝吩咐摩西鑿出兩塊石版,跟先前摔碎的石版一樣,叫他再次上西奈山,上帝要把「十誡」寫在這兩塊版上。(出34:1-3;申10:1-4)摩西在山上又待了四十天,不吃不喝。無疑他得到上帝的幫助,才能這樣做。(出34:28,看來這裡說的四十天跟申9:18提到的是同一段時間;另見出34:4,5,8;申10:10)

聖幕或會幕設立後,雲彩開始把會幕遮蓋起來。此後,上帝不再從西奈山直接說話,而是在西奈山附近的會幕傳達他的話。(出40:34,35;利1:1;25:1;民1:1;9:1)

多個世紀後,先知以利亞來到何烈山(西奈山),也就是「上帝的山」。(王上19:8)

2.「西奈」也用來指鄰近西奈山的曠野。(利7:38)聖經的記載沒有說明西奈曠野的具體邊界,因此人無法確知西奈曠野的實際範圍。西奈曠野看來在利非訂附近。(出19:2;另見出17:1-6)摩西的岳父葉忒羅帶著摩西的妻子西坡拉和西坡拉的兩個兒子革舜和以利以謝到西奈曠野,跟摩西重聚。(出18:1-7)在西奈曠野發生的重大事件包括:以色列人在摩西上山期間崇拜牛犢像(出32:1-8);三千個無疑是帶頭拜牛犢像的人被處死(出32:26-28);以色列人取下身上的飾物以示悔改(出33:6);以色列人建造聖幕和其中的設備,做祭司的聖服(出36:8-39:43);祭司舉行就職禮,開始在聖幕供職(利8:4-9:24;民28:6);亞倫的兒子拿答和亞比戶違法獻上香火,結果被耶和華降火處死了(利10:1-3);以色列男子按照軍隊的編制做第一次登記(民1:1-3);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後第一次慶祝逾越節(民9:1-5)。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