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93 5/1 8-9頁
  • 西奈山——摩西之山和慈悲之山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西奈山——摩西之山和慈悲之山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3年
  • 相似資料
  • 西奈
    洞悉聖經(下冊)
  • 讀者來函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0年
  • 充分認識耶和華的道路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5年
  • 摩西
    洞悉聖經(上冊)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3年
《守》93 5/1 8-9頁

應許之地的風貌

西奈山——摩西之山和慈悲之山

想到西奈山,你很可能自然會聯想起摩西。何以故呢?因為摩西曾在西奈半島的一座高山上接獲來自上帝所頒布的律法。但究竟是哪一座山呢?很可能便是上圖所示的那一座。a

在半島的南部,約在紅海兩個小灣之間的中央,聳立著一道有兩個山峰的山脈,位置大致跟聖經裡一些與摩西有關的記載吻合。其中一個山峰稱為杰貝爾·穆薩,意即「摩西的山」。

從聖經的各項記載看來,這個名字頗為適切。你還記得,當摩西替葉忒羅牧羊之際,一位天使曾在燃燒著的樹叢中向他顯現嗎?那是什麼地方?聖經說那地是『真實上帝的山,就是何烈山』,又名西奈山。(出埃及記3:1-10;列王紀上19:8)摩西率領上帝的百姓離開埃及之後,便把他們帶到這裡來。出埃及記19:2,3說,以色列人「就在那裡的山下安營。摩西到上帝那裡,耶和華從山上呼喚他」。

這是摩西第一次上西奈山。他不是僅攀上一段短短的斜坡而已。我們讀到:「耶和華降臨在西奈山頂上,耶和華召摩西上山頂。」——出埃及記19:20。

今日,有成千上萬的遊客喜歡在夜間沿著標明的小徑攀上山峰,在那裡等候觀賞日出,然後在中午時分回程下山。但摩西卻截然不同。上帝吩咐他說:「你上山到我這裡來,住在這裡,我要將石版並我所寫的律法和誡命賜給你。」那一次,摩西「在山上四十晝夜」。——出埃及記24:12-18。

由此我們可以明白,何以摩西的名字與這座山有如此密切的關係。但這座山為什麼跟「慈悲」扯上關係呢?原來在摩西上山接獲律法時,結集在下面平原(可能是圖中的厄拉哈平原)的百姓行了一件非常愚蠢的事。他們迫使摩西的兄長製造一個神像供他們崇拜。當時亞倫說:「你們去摘下你們……耳上的金環,拿來給我。」於是他們造了一隻金牛犢來崇拜。這件事令真實的上帝大感憤怒,結果導致數以千計的人喪生。(出埃及記32:1-35)但上帝卻向亞倫開恩,使他幸免於難。何以故呢?

上帝在出埃及記32:10所作的評論表明,他並沒有將亞倫視為以色列人犯罪的主要策劃人。後來當摩西揭發以色列人的罪行時,「利未的子孫」選擇站在上帝一方,這無疑包括亞倫在內。(出埃及記32:26)所以,雖然亞倫在這件事上負有若干罪責,他卻在西奈山得蒙上帝恩待。

後來,摩西表示他渴望更熟識耶和華,並看見上帝的榮耀。(出埃及記33:13,18)雖然摩西不可能看見上帝的臉,但耶和華卻將他的一部分榮耀顯給他看,並且強調他「要憐憫誰就憐憫誰」。(出埃及記33:17-34:7)上帝強調慈悲是再適當不過的事,因為上帝眷顧以色列人,在西奈山與他們立約,聖經報導這件事時很頻常提及「慈悲」一詞。——詩篇103:7-13,18,《現譯》。

今日前往西奈山遊覽的人會在山腳下見到一間寺院,但可惜這間寺院卻未能使人想起以往摩西在山上所認識的純真崇拜。相反,寺院內奉行的宗教都集中於崇拜聖像之上。這裡展示的圖片稱為「通往樂園的梯子」,是根據東正教的僧侶約翰·克馬卡斯所著的一本書構思出來的。克馬卡斯在寺院內生活了40年之後晉升為院長,他在自己的著作中描寫有一道通往天堂的象徵性梯子。但是請留意,圖中描繪有些教士正被鬼靈推到地獄裡永遠受烈火所煎熬。圖片的確栩栩如生,但含意卻與聖經完全背道而馳!——傳道書9:5,10;耶利米書7:31。

與這個謬誤的道理大相逕庭的是,真理表明至高者是「有憐憫有恩典的上帝,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出埃及記34:6)摩西在西奈山得以親近這位慈悲的上帝。

[腳注]

a 可參看《1993年耶和華見證人月曆》中的較大圖片。

[第8頁的圖片鳴謝]

Pictorial Archive (Near Eastern History)Est.

[第9頁的圖片鳴謝]

Pictorial Archive (Near Eastern History)Est.

[第9頁的圖片鳴謝]

Pictorial Archive (Near Eastern History)Est.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