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59 5/15 147-153頁
  • 召集者對有益和徒勞的工作的評論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召集者對有益和徒勞的工作的評論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59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凡事都是虛空」
  • 各種禍患
  • 一種受人憎惡的生活
  • 聖經的第21本書——傳道書
    「聖經全部都是上帝所感示而有益的」
  • 傳道書——教人認識真正的價值標準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0年
  • 被召集起來的人所從事的有益工作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59年
  • 智者的話是什麼意思?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7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59年
《守》59 5/15 147-153頁

召集者對有益和徒勞的工作的評論

「敬畏上帝,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傳道書12:13。

1.自世界第一次大戰以來,有兩種什麼不同的召集工作在進行中?由誰所召集?

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在1918年結束以來,列國的統治者和軍隊正被召聚集合到「一處,希伯來語叫作哈米吉多頓。」(啟示錄16:14,16;以西結書38:7,13)在另一方面,普世愛好和平的男女亦被召聚集合到一塊真正安全的地方。這些人已經形成了一個普及全球的組織,而每日仍然有許多人加入他們的陣營。在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的動盪時期中,他們見到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個世界或事物制度是沒有希望的,它已註定在哈米吉頓的宇宙大戰中遭遇末日。他們知道世人為了苟延這個舊世界的殘喘而作的種種努力是多麼徒勞無益。他們不再願意將他們的生命浪費在有如捕風一樣徒勞的事上。他們決心從此將他們的生命用在一種有益的工作上,這種工作不但在現今能夠為他們帶來滿足和喜樂,並且能夠產生一種能夠通過哈米吉多頓的考驗而存留到上帝榮耀的新世界裡的好結果。所有從事有益的工作的人現在正被一種和操縱這世界的勢力截然不同的力量召集起來。列國的統治者和他們的軍隊正被魔鬼撒但手下的鬼魔集合起來向哈米吉多頓的戰場邁進。從事屬於新世界的公義和平的工作的男女,則正被一個智慧而敬畏上帝的召集者集合起來教導他們從事有益的工作。

2.召集者怎樣表明自己的身份?為什麼他用一個陰性的名詞稱呼自己並沒有什麼不當的地方?

2 這個召集者是誰呢?他的身份是不難發現的。古代最睿智的君王,在耶路撒冷城裡統治了四十年的所羅門王乃是預表他的一個先模。在公元之前一千年所羅門王寫了一本含有超人的智慧的書,通常稱為「傳道書」;他在這本書的開始便將自己稱為召集者或招聚者,說:「在耶路撒冷作王,大衛的兒子,[召集者]的言語。[召集者]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我[召集者]在耶路撒冷作過以色列的王。」(傳道書1:1,2,12)其實在所羅門王用來寫這本書的原文中,這本書稱為「高亥勒」(Qohel’eth),意思便是「召集者」。誠然,在希伯來文中「召集者」這個字是陰性的,正如「智慧」這個字一般;但由於所羅門具有上帝所賜的超人智慧,聖經把他當作智慧的一個象徵,好像他是智慧的化身似的。再者,所羅門王在他智慧的日子所預表的人特別可說是屬天的智慧的化身。——箴言8:12,22-31。

3.所羅門王怎樣是一個召集者?他召集人做什麼?

3 但所羅門王怎樣是一個召集者呢?他將人召集起來做什麼呢?他所召集的乃是他治下的人民和其他友好的善意人士。他將他們召集起來一同敬拜那和平快樂的上帝耶和華。所羅門花了七年半的時間為耶和華在耶路撒冷建造了一間華美堂皇的聖殿,在他統治的第十一年將其全部完成。當所羅門王在聖殿落成之後將它正式呈獻給上帝時,他將所有對這件事特別感覺興趣的人召集起來。這件事的歷史記載說:「那時所羅門將以色列的長老和各支派的首領,並以色列的族長,招聚到耶路撒冷,要把耶和華的約櫃從大衛的城,就是錫安,運上來。祭司將耶和華的約櫃抬進內殿,就是至聖所,放在兩個基路伯的翅膀底下。」(列王紀上8:1,6;歷代志下5:2,7)所羅門將他的百姓召集到新近完成的耶和華的聖殿以便使他們開始在上帝將他的聖名置於其上的地方敬拜上帝。

4.當他寫傳道書時他為什麼將自己稱為召集者?我們在今日研讀他的書會幫助我們怎樣?

4 身為他的百姓的召集者,所羅門行事均以他們的最高福利為念。因為他們整個國家曾和上帝訂立了一個嚴肅的協定要愛戴敬拜和事奉他,所羅門王以身作則地帶領治下的人民從事對上帝的敬拜。後來當他寫傳道書時,他將自己稱為「召集者。」他採用這個名稱不但是因為他將治下的百姓和他們善意的友伴召集起來將新落成的聖殿呈獻給上帝,同時也因為他企圖藉著新近寫成的書將他的百姓召集起來捨棄屬於這個世界的各種徒勞無益的工作而從事屬於上帝的有益的工作。這本在原文稱為「召集者」的書的目的乃是要防止或阻止上帝的百姓沉迷於追求這個俗世的物質。這件事實可以由他在書中最後一章所說的話看出:「[召集者]說『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再者,[召集者]因有智慧,仍將知識教訓眾人,又默想,又考查,又陳說許多箴言。[召集者]專心尋求可喜悅的言語,是憑正直寫的誠實話。」(傳道書12:8-10)研讀召集者所寫的書和其中以如此精鍊的詞句和正確的見解寫成的許多箴言可以幫助我們和耶和華上帝更加接近,並且對事奉他的可貴權利獲得更深的體會。

5.除了有「高亥勒」這本書之外,我們還有更重要的什麼東西?為什麼在我們今日聽從命令是如此重要?

5 可是我們今日不但有被希臘譯者誤稱為傳道書的「高亥勒」這部本,我們同時有一個比所羅門王更偉大的一位召集者。他便是所羅門王所預言的主耶穌基督。當耶穌基督在地上時,聽從他的話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他曾說:「當審判的時候南方的女王要起來定這世代的罪,因為她從地極而來要聽從所羅門王的智慧話,看哪,在這裡有一人比所羅門更大。」(馬太福音12:42)今日我們聽從耶穌基督更為重要,因為他現今正在天上他的父耶和華上帝的右手邊統治著。我們便是生活在這個舊世界「末期」的世代。自從1914年以來,表明他已開始統治的證據正在日益增加中。我們正處於審判時期之中,不但以君王耶穌基督為元首的教會聖徒在受審,這個世界裡正被結集起來走向哈米吉多頓戰場的列國也正在受審。

6.我們怎麼知道我們是否不如示巴女王?她特別預表誰?

6 我們若不認識天上更大的所羅門而來到他面前學習他的智慧和善工,南方的示巴女王所立的忠心榜樣便會定我們的罪。她雖然不是猶太人,卻因為賞識所羅門的智慧而勝過耶穌當日的猶太人。她是不是也勝過我們呢?我們若不賞識那遠較所羅門王偉大的耶穌基督,我們便可說是不如她了。今日耶穌基督這位召集者正在聚集一大群由示巴女王所預表的善意人士;他自己便是這些「另外的羊」的君王和牧人。自從他將屬於以他為元首的教會的「小群」綿羊(144,000)中剩餘在地上的份子召集起來之後,他一直在召集他的「另外的羊」。他將所有這些像綿羊一般純良的信徒召集到上帝的王國之下和上帝屬靈的聖殿裡。關於這點聖經說:「[為]要將上帝四散的子民都聚集歸一。」——約翰福音11:52;啟示錄7:1-17;約翰福音10:16。

「凡事都是虛空」

7.當所羅門王說「凡事都是虛空!」時,他的話包括什麼和不包括什麼?

7 使徒保羅對君王耶穌基督之下的教會寫道:「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裡面不是徒然的。」(哥林多前書15:58)但在傳道書裡所羅門王卻一開始便喊道:「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傳道書1:2)所羅門王若是預表君王耶穌基督的先模,為什麼他要這樣說呢?其實所羅門王在這裡所指的並不是事奉耶和華上帝和他所膏立的王的善工。他所說的「凡事」並不包括這件事。所謂「凡事」是指他在經過仔細觀察之後在他書裡逐一舉例說明和直接指出的各事。這些事是和這個世界有關的,但和上帝的王國,那註定在上帝公義的新世界裡永遠統治的天上王國,卻毫無關係。既然所羅門是上帝所膏立的君王,當時坐在「耶和華的寶座」上,並且曾特別求上帝賜給他智慧以治理審判耶和華的百姓,他可說是處於一個最有利的地位,可以讓他研究世人的種種行為和活動,甚至將他們加以試驗。他自己告訴我們說:

8.關於他所享受過和經營過的事以及他所獲得的結論,他說些什麼?

8 「我[召集者]在耶路撒冷作過以色列的王。我專心用智慧尋求查究天下所作的一切事,乃知上帝叫世人所經練的是[不幸的事務]。我見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凡我眼所求的,我沒有留下不給它的。我心所樂的,我沒有禁止不享受的,因我的心為我一切所勞碌的快樂,這就是我從勞碌中所得的分。後來我察看我手所經營的一切事和我勞碌所成的功,誰知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在日光之下毫無益處。人莫強如吃喝,且在勞碌中享福,我看這也是出於上帝的手。論到吃用享福,誰能勝過我呢?」——傳道書1:12-14;2:10,11,24,25。

9.為什麼當所羅門說凡事都是虛空時他並沒有將建築聖殿和敬拜上帝這兩件事包括在內?

9 當所羅門說他曾親自嘗試過每一件事而「凡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時,他並沒有將他在耶路撒冷的摩利亞山上為耶和華建築一座聖殿這件工作包括在內。這是他一生所成就的最偉大的功業。當他將他所從事過的工作列舉出來時,他提及他所建造的房屋,他所栽種的葡萄園,他所修築的園囿,他為了灌溉田地而挖成的水池,他所獲得的大群僕婢等,但他並沒有提及他所建造的聖殿,因為正如他說,所有其他的工作都是「為自己」而不是為耶和華上帝和敬拜他而做的。所羅門王見到別人從事所有這些工作,並且企圖享受工作所帶來的果實,但在他的日子卻沒有任何其他的人曾像他一樣為耶和華上帝建築一座聖殿。當他建築這座聖殿時他並沒有仿效他人所做的工作或藉此試驗他們的工作是否有益。他所完成的這項最偉大的工程並不是「最大的虛空,」因為所羅門建築聖殿乃是上帝所預言的,並且這件事是在上帝的協助和引導之下完成的。除此之外,在耶和華以這個屬物質的聖殿預表他那更偉大的屬靈的聖殿期間,所羅門所造的聖殿實有助於上帝的旨意成就。(撒母耳記下7:12,13;列王紀上8:15-21)所以當所羅門說凡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時,他並沒有將上帝的聖殿和人對上帝所作的衷心敬拜包括在內。我們也不應該將這兩件事包括在內。

10.在傳道書裡所羅門說什麼是上帝給我們的恩賜?

10 造物的主宰耶和華上帝希望他所造的人類能夠快樂和享受地上的生活。這乃是他給我們的一項恩賜,我們若願意接受的話。請留意所羅門王怎樣向我們指出這項恩賜:「我知道世人莫強如終身喜樂行善,並且人人吃喝,在他一切勞碌中享福;這也是上帝的恩賜。」他又說:「我所見為善為美的,就是人在上帝賜他一生的日子吃喝,享受日光之下勞碌得來的好處,因為這是他的分。上帝賜人貲財豐富,使他能以吃用,能取自己的分,在他勞碌中喜樂。這乃是上帝的恩賜。他不多思念自己一生的年日,因為上帝應他的心使他喜樂。」再者,「我就稱讚快樂,原來人在日光之下莫強如吃喝快樂,因為他在日光之下上帝賜他一生的年日,要從勞碌中時常享受所得的。」——傳道書3:12,13;5:18-20;8:15。

11.我們現在可以怎樣享受這種「上帝的恩賜」?既然所羅門曾說上帝給人一種「不幸的事務」,他的話有自相矛盾嗎?

11 身為正在統治中的君王和召集者耶穌基督治下忠順的臣民,我們可以藉著在行事為人上都遵照他賜給一般謙虛可教的人的屬天智慧而在今日享受這種「上帝的恩賜。」那末,為什麼所羅門說他「專心用智慧尋求查究天下所作的一切事,乃知上帝叫世人所經練的是[不幸的事務]」呢?他的話豈不是自相矛盾嗎?絕不是!那末,上帝到底怎樣給人一種「不幸的事務」,並且給誰呢?

12.所羅門說什麼是帶來「不幸的事務」的主因?上帝怎樣將這不幸降在人身上?

12 所羅門自己解釋這點說:「我所找到的只有一件,就是上帝造人原是正直,但他們尋出許多巧計。」(傳道書7:29)大約6000年前,耶和華上帝在伊甸園裡將亞當造成一個完美正直的人,具有完美的上帝的形象。他並且賜給亞當一個妻子。在古蛇魔鬼撒但誘惑之下,他們企圖利用其他的「巧計」使自己「像上帝一樣智慧」和不死。甚至當耶和華上帝以挪亞時代的洪水毀滅當日的舊世界時,他仍然保存了一個正直的家庭,挪亞和他的妻子以及三個已婚的兒子,以便讓人類有一個正直敬虔的新開始。 但隨著時間的過去,人類又再次妄自訂出許多與上帝的旨意和命令衝突的計劃。為了這緣故,上帝對墮落罪惡的人類執行他的判決而為他們的血肉生命帶來不幸的災難。他告訴亞當犯罪會招致死亡的懲罰;而當亞當犯罪時,死亡的懲罰同時也臨到他未來的後代身上。(創世記2:16,17;羅馬書5:12)他們於是開始像禽獸一樣死亡。

13.所羅門怎樣表明人在這方面和禽獸沒有兩樣?

13 所羅門說:「我心裡說,這乃為世人的緣故,是上帝要試煉他們,使他們覺得自己不過像獸一樣。因為世人遭遇的獸也遭遇,所遭遇的都是一樣。這個怎樣死,那個也怎樣死,氣息都是一樣,人不能強於獸,都是虛空,都歸一處,都是出於塵土,也都歸於塵土。誰知道人的靈是往上昇,獸的[靈]是下入地呢?」——傳道書3:18-21。

各種禍患

14.為什麼人不能夠長久享受他們工作的成果?我們若仍然會死去,我們現在應該努力證明我們有資格怎樣?

14 死亡是一種禍患,但亞當原本是可以避免為他自己和後代帶來這種不幸的,只要他敬畏上帝和遵守他的誡命便行了。死亡是一個大敵。(哥林多前書15:26)。但亞當若保持他對上帝的愛戴和順從而繼續與上帝為友,我們便不致落入這個仇敵的手裡了。由於死亡的影響,沒有一個人能夠繼續不斷地永久享受他個人的勞動的果實。若不是由於上帝慈愛地通過他的召集者耶穌基督為我們準備了一個能夠將死亡的懲罰消除以及將所有在紀念墓裡的人復活的方法,所有的人類都會像野獸一樣永遠死去。(哥林多前書15:17-24)喜歡犯罪而故意不肯服從耶和華的人會像野獸一樣永遠消滅。像禽獸一樣,他們只顧按動物的慾望吃喝生活,一味追求物質而將上帝完全置諸腦後。既然他們寧願像禽獸一樣生活,甚至連禽獸也不如,因為禽獸尚能對上帝有相當用途,那末便讓他們像禽獸一樣消滅好了。為什麼我們要像禽獸一樣自私地過一生,然後和它們一同死去呢?我們若仍然會死,那末何必不趁現在證明自己有在上帝的新世界裡復活的資格而比禽獸勝一籌呢?

15.在將產業傳給兒女這件事上可能有什麼禍患發生?當我們將產業傳給兒女時,較聰明的作法是什麼?

15 無需我們說,由於死亡侵入人間,一般不認識或不願意認識耶和華上帝的人遭遇許多不幸和諷刺性的事。一個以物質為至上的父親可能辛苦工作了很多年為兒子積聚了相當的財富,在銀行裡存有許多金錢或置有其他的財產。但結果銀行倒閉了或發生了其他的不幸,以致這父親失去了所有的一切而沒有產業遺留給他的兒子。一個以地上的事物為念的人豈不會將這件事視為一件大不幸嗎?所羅門說:「我見日光之下有一宗大禍患,就是財主積存貲財,反害自己,因遭遇禍患,這些貲財就消滅,那人若生了兒子,手裡也一無所有。」(傳道書5:13,14)地上的財富是多麼短暫和不可靠,它們會多麼突然地消逝,甚至會對它們的主人或承受它們的人產生靈性上的損害。所以遠較聰明的作法便是努力將屬靈而價值恆久的財富傳給我們的兒子,例如一個好名聲,父母所立的忠心敬虔的榜樣,良好的教養,對上帝的真理的認識和上帝手下的傳道員在對人傳講真理方面所需的神治訓練等。物質上的禍患並不能將這些具有屬靈價值的東西從我們奪去,同時即使我們死去亦不會遺下一無所有的兒女,相反地,他們會獲得一份具有真正價值的產業。

16.所羅門怎樣舉出另一件註定會臨到富人身上的禍患?因此為什麼我們不應該使自己成為錢財的奴隸?

16 在物質上富足的人應該記得另一件註定會臨到他們身上的禍害。所羅門描述這種不幸說:「他怎樣從母胎赤身而來,也照樣赤身而去;他所勞碌得來的,手中分毫不能帶去。他來的情形怎樣,他去的情形也怎樣。這也是一宗大禍患。他為風勞碌有什麼益處呢?並且他終身在黑暗中吃喝,多有煩惱,又有病患嘔氣。」(傳道書5:15-17)所以,為什麼我們要使自己成為自私的財富和瑪門的奴隸,對上帝的旨意一無所知,並且為自己帶來種種煩惱,失望,誘惑,試探和痛苦呢?我們不能作上帝的奴僕而同時作財富或瑪門的奴僕。(馬太福音6:24)一個人可能以自私的手段變成非常富有而積下千萬家財當他死時他們可能將各種飾物,珠寶和衣服,甚至將一隻太陽船和陪葬的奴隸埋入他的墳墓裡,但即使這樣他仍然不能帶走任何東西供他享受。他到這世上時並沒有帶來什麼東西,他亦不能帶走任何東西。他像一隻野獸一樣死去;他並沒有為在將來的世界裡獲致真正的生命和自由打下任何根基。這個沒有事奉上帝的人的遭遇是多麼不幸!「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不辯自明的。(馬太福音16:26)

17.關於滿足自己的慾望這件事,所羅門同時舉出一件什麼禍患?尼布甲尼撒的遭遇怎樣證明這件事?

17 所羅門繼續舉出其他的禍患:「我見日光之下有一宗禍患重壓在人身上,就是人蒙上帝賜他貲財,富豐,尊榮,以致他心裡所願的一樣都不缺,只是上帝使他不能吃用,反有外人來吃用。這是虛空,也是禍患。」(傳道書6:1,2)一個只顧自己的人得著了一件東西卻不能夠享受,這可說是一件傷心的事。有美味的食物擺在面前,卻因為腸胃不好而不能吃,這有如被人戲弄一般。耶和華上帝曾容許尼布甲尼撒在巴比倫成為一個世界霸主;可是當他因為驕傲而妄自誇大時,上帝屈辱他而使他失去理智,以致他以為自己是一隻野獸,王宮裡的山珍海錯都不合他口味。他寧願像牛一樣吃草。這是多麼重大的不幸和厲害的疾病,而尼布甲尼撒受這災禍打擊達七年之久!——但以理書4:28-37。

18.所羅門說死後才出生的嬰孩亦勝過誰?而這一切苦惱來自什麼?

18 即使人能夠長壽,但若對自己所擁有的東西無法享受,以致他甚至渴望早日歸土,這樣他便會感覺不滿和頹喪,好像還欠缺了許多東西似的。「人若生一百個兒子,活許多歲數,以致他的年日甚多,心裡卻不得滿享福樂,又不得埋葬,據我說,那不到期而落的胎比他倒好。因為虛虛而來,暗暗而去,名字被黑暗遮蔽,並且沒有見過天日,也毫無知覺,這胎比那人倒享安息。那人雖然活千年,再活千年,卻不享福,眾人豈不都歸一個地方去麼?」(傳道書6:3-6)人若除了今生之外沒有其他的希望,那末他在母胎裡死去才生出來還勝過生在這個崇尚物質的世界裡,因為在這個世界裡他雖然活到很長的壽命,卻絲毫得不著滿足,相反地只招致許多煩惱和痛苦。人之所以會遭遇這種悲慘的命運乃是由於他除了追求這地上的物質和世上的自私利益之外不知運用其他更重要的東西。

19.所羅門描述關於政府的什麼禍患?為什麼這會使支持這樣的政府的人在哈米吉多頓遭受災禍?

19 所羅門所描述的另一件禍患便是當一個人或一種形式的政府獲得了一個國家的統治權之後濫用職權奴役人民,並且引領人民走錯路而離棄上帝。服從這種錯誤的引導以致服從世人過於服從上帝的人都必須分擔政府所犯的錯誤和與上帝作對的責任。他們必須和他們的統治者一同對政府所犯的愚行負責。所羅門說:「我見日光之下有一件禍患,似乎出於掌權者的錯誤,就是愚昧人立在高位,富足人坐在低位。我見過僕人騎馬,主人像僕人在地上步行。」(傳道書10:5-7)在今日這「末期」的時候,世上的列國正在上帝那業已建立的王國面前受審。因此他通過他的道和他的見證人對列國的統治者和司法官發出忠告,勸他們要行事聰明,敬畏耶和華和服從他的愛子。但世人的統治者和領袖們卻繼續對耶和華上帝行事愚昧,因此他們的政府會在哈米吉多頓被耶和華的愛子耶穌基督所粉碎。這不但對列國的政府和他們的統治者說來是一場世界性的災劫,同時會為一般支持政府所犯的錯誤與耶和華上帝和他的基督王國作對的人帶來殺身之禍。——詩篇2:1-12。

20.因為死亡是所有世人的結局,他們的內心情況如何?他們怎樣使自己陷於一種毫無幫助和安慰的的境況?

20 因為世人沒有從死裡復活的希望,從而認為死亡是每一個人的結局,他們遭受日光之下的另一件災禍:「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有一件禍患,就是眾人所遭遇的,都是一樣的,並且世人的心充滿了惡,活著的時候心裡狂妄,後來就歸死人那裡去了。」(傳道書9:3)西方的民主政府認為自從1956年以來發生在匈牙利的慘劇是一種可怕的災禍。但其實世上的其他部分亦有壓迫存在。可憐的人民並沒有方法幫助自己。可是他們若不仰望耶和華上帝和他的王國,他們能夠從其他什麼方面獲得幫助呢?古代的召集者評論這種不幸的情形說:「我又轉念,見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壓,看哪!受欺壓的流淚,且無人安慰,欺壓他們的有勢力,也無人安慰他們。因此我讚嘆那早已死的死人,勝過那還活著的活人,並且我以為那未曾生的,就是未曾見過日光之下的惡事的,比這兩等人更強。」——傳道書4:1-3。

21.為什麼所羅門有資格評論一般不敬拜耶和華的人所統治的政府治下的情形?

21 所羅門王所描述的並不是在他的統治下上帝在地上預表性的王國裡的情形。在他賢智地作王統治的期間,他的人民絕沒有受政府壓迫。相反地,從但到別是巴他們都「吃喝快樂」,「在自己的葡萄樹下和無花果樹下安然居住。」(列王紀下4:20-25)古代的召集者所統治的王國是和其他由不敬拜耶和華的人統治的暴虐政府截然不同的。因此所羅門王有資格對這些人治下的悲慘情形加以評論。

22.生活在暴虐的政府統治下的耶和華見證人因為知道什麼而不覺得自己可憐?他們怎樣對值得可憐的人表現他們的憐憫?

22 但今日生活在受沒有信心和崇尚物質的世人所組織的暴虐政府統治下的耶和華見證人並不覺得自己可憐。他們有一個安慰者。他們知道耶和華每天都幫助他們。他們意識到他們對耶和華的忠誠現今正在這種暴虐的情形之下受考驗。他們知道古代的召集者所說的話:「你若在一省之中見窮人受欺壓,並奪去公義公平的事,不要因此詫異,因有一位高過居高位的鑒察,在他們以上還有更高的。」(傳道書5:8)我們知道在最高的主席團或最高法庭之上,或在地上世人稱為最高的任何機構之上,我們有兩位遠較崇高的權威——至尊的耶和華上帝和在他右手邊統治的君王耶穌基督。他們乃是神聖的審判官,不論是鐵幕或竹幕都無法阻擋他們對人類的鑒察,而他們所作的的判決不久便會在哈米吉多頓執行而將所有欺壓人的暴君消滅。在今日受壓迫的耶和華見證人正忍耐而充滿信心地等待宇宙最高法庭中的這兩位審判官採取行動。他們受著上帝的道和聖靈的支持,並且有上帝的愛充滿他們的心,因此他們反而憐憫一般生活在這種悲慘的情況之下但卻沒有希望和無能為力的貧弱世人。為了這緣故他們勇敢地對所有願意聆聽的人傳講關於上帝的王國的好消息,指出這乃是人類唯一的希望和唯一的救星。

一種受人憎惡的生活

23.由於對未來的什麼不能預知,所羅門對生命的禍患重重表示憎惡?

23 心中想著上帝王國之外的世人所遭遇的種種禍患,同時想到自己雖然身為地上最智慧的人,卻甚至連怎樣的承繼者會接續自己作王也不知道,所羅門王說:「我所以恨惡生命,因為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事我都以為煩惱,都是虛空,都是捕風。我恨惡一切的勞碌,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的勞碌,因為我得來的必留給我以後的人。那人是智慧,是愚昧,誰能知道?他竟要管理我勞碌所得的,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用智慧所得的,這也是虛空。故此我轉想我在日光之下所勞碌的一切工作,心便絕望。因為有人用智慧知識靈巧所勞碌得來的,卻要留給未曾勞碌的人為分。這也是虛空,也是大患!」——傳道書2:17-21。

24.印度教徒對生命的看法如何?人生若只帶來像所羅門所描述的禍患,我們便有理油對生命採取什麼態度?

24 印度教徒自稱憎惡生命,因為他們認為在一個物質世界中的生活只是不斷的痛苦。因此他們企圖消滅自己的存在而化入一種稱為涅盤的永恆的虛無中,那時他們便認為自己達到幸福的巔峰了。若在這個舊世界裡的生活只帶來像所羅門所描述的禍患,那末人便有理由憎恨這樣的一種屬世和唯物的生活。於是人生便可說是失去了意義,一個人的生存亦不能造成任何具有恆久價值的益處。人在地上的一生只是一連串的各種小禍患,最後則像所有其他的人和禽獸一樣遭遇死亡的大禍患,於是墳墓便成了所有的人的軀體共歸之處。但墳墓或陰間給死者什麼希望呢?請聽聽:

25.所羅門說生者和死者之間有什麼分別?陰間給死者什麼希望?

25 「活著的狗比死了的獅子更強。活著的人知道必死,死了的人毫無所知,也不再得賞賜,他們的名無人紀念。他們的愛,他們的恨,他們的嫉妒,早都消滅了,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他們永不再有分了。凡你手所當作的事,要盡力去作,因為在你所必去的陰間,沒有工作,沒有謀算沒有知識,也沒有智慧。」——傳道書9:4-6,10。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