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61 1/15 52-55頁
  • 叛徒無法推諉罪責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叛徒無法推諉罪責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1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猶大逐漸轉壞
  • 不配受人憐憫
  • 加略人猶大有辯護餘地嗎?
    警醒!1979
  • 《猶大福音》值得相信嗎?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3年
  • 變成賊的使徒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2年
  • 變成賊的使徒
    聆聽偉大的導師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1年
《守》61 1/15 52-55頁

叛徒無法推諉罪責

今日有許多人為猶大的命運作種種猜測,但是從聖經顯明的證據看來,這種推測實在是不必要的,下文即將此點表明。

在我們的紀元年代的開始,猶大克里奧夫村的西門·加略夫婦家裡誕生了一個男孩。當時這對夫婦對這個男孩抱著很高的期望。既是一對敬畏上帝的父母,他們給他取名為猶大,即「受讚美」的意思。可是猶大卻未能夠達到他們的期望,反之從他那時起直到現在,沒有任何熟悉他的一生事蹟的父母會考慮將自己的兒子命名為猶大。

然而有許多人均企圖為猶大脫罪。在懷持這種見解的許多所謂的基督徒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便是「註釋者的聖經」(Interpreter’s Bible)。在約翰福音18:2它論及「猶大的奧秘,」然後接著說,「自此之後第四部福音逐漸……變成令人不滿,特別在講及猶大的地方。……難道猶大在事後對自己和自己的行為所感到的難以忍受的厭惡也不能為他帶來半點希望嗎?」「基督的愛是奇妙的。我自己對這種愛的經歷使我仍然為猶大,也為我自己,懷持著希望。」——第八冊,第754-757頁。

誠然,憐憫是我們都必須具有和表現的一種美德,如果我們想獲得憐憫的話。(馬太福音5:7)可是,既然耶穌將猶大稱為「滅亡之子,」並且說「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由此看來我們是否可以為猶大找藉口脫罪呢?當然不可以,雖然發們自己也需要上帝的憐恤。耶穌比地上的任何人都更了解人的內心;他已為一切相信聖經是由上帝默示的人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若仔細地查考聖經的證據,便會發現猶大的命運根本沒有什麼奧祕。——約翰福音17:12;馬太福音26:24。

有一件令我們感覺興趣的事實就是猶大似乎是十二位使徒中唯一不是來自加利利省的人,因為他是一個猶大省人。在他的日子,巴勒斯坦被劃分為猶大,加利利和撒瑪利亞三省。猶大省的人瞧不起加利利人,而兩者又都鄙視撒瑪利亞人。加利利人都帶有一種頗不文雅的口音。這便是為什麼當彼得否認是耶穌的門徒時有些人不信他的話的緣故,因為他的口音使人認出他是加利利人。且可以很可能猶大認為自己比其他的使徒高出一籌,而他之被派擔任出納管理錢財的工作也很可能表明他比其他的使徒受過更高的教育。——馬太福音26:73;路加福音22:59。

這些事實雖然使我們更清楚地了解猶大的性格,但均不能作為為他卸罪的藉口。四福音的作者們絕沒有為他製造藉口。馬太和馬可在列出十二位使徒的名字時不但把猶大放在最後,同時還加上「後來出賣耶穌的」一詞;而路加則更強調地將他稱為「後來變成叛徒的。」事實上幾乎在每次提及他的時候他們都顯然表露出他們的義憤。——馬太福音10:4;馬可福音3:19;路加福音6:16,譯自NW。

猶大逐漸轉壞

耶穌也沒有為猶大找出任何卸罪的藉口。除了以上所提及的之外,直到耶穌行將結束他在地上的傳道工作的最後一個星期,在四福音的記載裡唯一提及猶大的地方便是載於約翰福音6:64,70耶穌嚴厲地譴責猶大的說話。「耶穌從起頭就知道誰不信他,誰要賣他。」這並不是說耶穌故意選擇一個叛徒,因為這是完全不可思議的;這句話的意思乃是說當猶大的心開始變壞時,耶穌立刻便注意到了。在同一個場合中,耶穌又接著說:「我不是揀選了你們十二個門徒麼?但你們中間有一個是魔鬼。」如果當時其他的使徒未能夠了解這句話的意思,猶大無疑體會到耶穌這句話的含意。

顯然地,猶大每天的生活都是虛偽的。在他被選為使徒的最初一段時期他曾為了耶穌所傳揚的王國好消息而歡欣。和其他的人一樣,他也期望一個在地上的王國。但是在他這個人的心裡,對自私利益的愛戰勝了對公義的愛。既然發現跟從耶穌需要他行走一條狹窄艱難的克己之路,猶大遂開始欺騙了。他拒絕付出所需的代價,反而開始從他所掌管的公款中竊取一部份作為自己的酬報,因此約翰曾率直地將他稱為一個賊。猶大將耶穌對貪心和貪愛錢財所作的警告都置若罔聞。他盜用有些人在受到靈性上或身體上的醫治之後感恩而獻出的捐款,而且並不感到有任何不合之處,但他的主人耶穌卻連枕頭的地方也沒有。在這方面猶大和以利沙的僕人基哈西很相似。基哈西企圖從他主人對乃縵所作的醫治謀利,結果卻染上了大痲瘋。猶大的自私則使他在靈性上染上不可醫治的大痲瘋,即故意而犯的罪。——馬太福音8:20;列王紀下5:1-27;希伯來書10:26-29。

可是,「掩藏的事沒有不顯出來的,隱瞞的事沒有不露出來被人知道的。」所以到最後情形變成如此明顯以致所有的人都看出猶大雖然和耶穌及各使徒生活在一起,他在心裡卻不是他們中間的一員。到了公元33年的逾越節時期,「那時祭司長和法利賽人早已吩咐說,若有人知道耶穌在那裡,就要報明,好去拿他。」(路加福音8:17;約翰福音11:57)當耶穌和門徒在痲瘋病人西門的家中作客時,拉撒路和馬大的妹妹馬利亞來到那裡,「就拿著一斤極貴的真哪達香膏抹耶穌的腳,又用自己頭髮去擦。」從馬太和馬可的記載看來,她還將這貴重的香油倒在耶穌的頭上。——約翰福音12:1-3。

可是這件事在貪詐無情的猶大看來卻實在是太過份了。聖經的記載接著說:「有一個門徒,就是那將要賣耶穌的加路人猶大,說:『這香膏為什麼不賣三十兩銀子賑濟窮人呢?』他說這話並不是掛念窮人,乃因他是個賊,又帶著錢囊,常取其中所存的。耶穌說:『由她罷,她是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只是你們不常有我』」——約翰福音12:48。

雖然馬太和馬可的記載表示還有其他的門徒也反對馬利亞這樣做,但從約翰的記載看來這些門徒之所以和猶大一起反對僅是因為他們認為這樣行是合理的而沒有懷疑到猶大所存的詭秘動機。由於他所提出的表面理由受到耶穌駁斥,猶大遂容許惡毒,憤恨和魔鬼進入他的心裡。馬太告訴我們說,「加略人猶大……去見祭司長說:『我把他交給你們,你們願意給我多少錢?』他們就給了他三十塊錢。從那時起,他就找機會要把耶穌交給他們。」——馬太福音26:14-16;馬可福音14:3-11。

如果我們注意這些錢的價值,也許我們能夠更清楚了解貪心怎樣左右了猶大所走的路。誠然,三十塊銀子或『舍客勒』僅值$12.00美金而已。(出埃及記21:32)而300個銀錢(denarii)亦只值$51.00美金。但根據克拉克氏的詮釋(Clarke’s Commentary),在耶穌的日子一個銀錢等於當時一日的平均工資。這樣說來猶大所得的那筆錢相當於兩個半月的工資,而那瓶貴重的香膏油則等於一整年的薪水,因為他們在安息日及其他的節日都是不作工的。——馬太福音20:2。

猶大的卑鄙更可以從他居然敢在每年一度的逾越節和其他的十二個人一同慶祝一事看出來。他虛偽地假裝和其他的人一樣虔誠地慶祝這個節日。再者請注意當耶穌在那天晚上宣告他們之中有一個會出賣他之後,他居然敢厚顔問耶穌說:「拉比,不是我吧,是嗎?」當時耶穌回答說:「那該由你來說了。」在別人聽來這句話也許有點隱昧不明,但無疑猶大必定完全了解這句話的含義,正如他必定也明白耶穌接著對他所說的話:「你所作的快作吧。」——馬太福音26:25,譯自NW;約翰福音13:21-30。

將不配在場的猶大打發走了之後,耶穌設立了一個記念他的死亡的儀式,即「主的晚餐。」在吃完晚飯和對門徒作完臨別的訓示之後,耶穌於是和十一個使徒到客西馬尼園去,在那裡耶穌開始向上帝祈禱。不久,「猶大來了,並有許多人,帶看刀棒,從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那裡與他同來。……猶大隨即到耶穌跟前說:『請拉比安。』就與他親嘴。耶穌對他說:『朋友,你來要作的事,就作罷。』」「猶大,你用親嘴的暗號賣人子麼?」——馬太福音26:47,49,50;路加福音22:48。

不配受人憐憫

一個殺人犯可能冷酷無情地殺死一個人,但在事後見到他的犯罪結果均不禁感覺後悔。猶大便是如此。他的罪行並不像彼得三次否認耶穌一樣是由於外來的壓力和肉體的軟弱而引起的一時衝動。反之猶大的罪行牽帶到惡毒,驕傲,偽善和陰謀。他所行的乃是一條早已決定好的途徑。同時我們還需要記得猶大是由於自己的心地邪惡才會讓撒但乘機而入和騙使他繼續犯罪的。事後他因為罪孽深重和畏懼懲罰而感到的悔恨並不能替他卸罪。像以掃一樣,他悔恨的眼淚是白流了。他自己也深知這件事實;他承認自己在道德上已完全破產而無法再生活下去,因此他終於走上自殺一途。聖經的記載說:「這時候,賣耶穌的猶大看見耶穌已經定了罪,就後悔,把三十塊錢拿回來給祭司長和長老。」但祭司們拒絕收回這些錢。「猶大就把那銀錢丟在殿裡,出去弔死了。」——馬太福音27:3-10。

在這裡我們想順帶提及的一點便是,雖然有些聖經批評家大事渲染地指出以上馬太的記載和後來彼得所說猶大「身子仆倒,肚腹崩裂,腸子都流出來」的話有所出入,但兩者卻並不互相抵觸。有些人建議說可能猶大將自己吊掛在崎嶇不平的山坡的一棵樹上。後來繩子或樹枝斷了,於是猶大的死狀便正如彼得所描述的一樣。——使徒行傳1:16-18。

因此聖經所載的事實幫助我們瞭解為什麼耶穌將猶大稱為滅亡之子,並且為什麼說「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所謂「猶大的奧祕」其實是一種沒有任何根據的理論;因此企圖為他脫罪會將我們領入反叛和疏忽的雙重陷阱中。

既然上帝的判決已使猶大成為毫無希望,我們若再可憐同情他便等於違背上帝的旨意了。上帝在和他的百姓以色列人的交往中曾屢次清楚地表明這條原則。所以當拿答和亞比戶向上帝獻上不合法的火祭而被耶和華處死時,耶和華警告亞倫和他其他的兒子不可為他們悲傷。當撒母耳為掃羅王被上帝廢棄而哀傷時,上帝責備他不可這樣行。我們數次講到上帝對耶利米論及他那故意作惡的百姓說:「你不要為這百姓祈禱,不要為他們呼求禱告,也不要向我為他們祈求,因我不聽允你。」我們的態度不論在何時都必須是:「[耶和華]上帝全能者阿,你的作為大哉,奇哉;萬世之王阿,你的道途義哉,誠哉。」——耶利米書7:16;啟示錄15:3。

我們若為猶大懷持希望便會使我們變成輕率而疏忽。如果這個出賣上帝的愛子的大叛徒是仍有希望,那麼不論我們犯了什麼罪都仍然會有希望了,因為既然上帝的兒子永不會再到地上來作一個人,我們自然不可能降到像猶大一樣卑鄙的地步。但這樣想法是不對的。反之我們必須認清猶大在開始的時候必定是善良的,否則耶穌便不會選擇他了。但他容許自私的心佔了上風,以致終於向魔鬼投降。他的結局使我們深深地體會到箴言4:23所說的教訓:「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效果是由四心發出。」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