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逐之子]從事預表性的建殿工作
在巴比倫淪為奴隸而憔悴頹喪的忠心猶太人的確有許多理由要哀傷嘆息。聖經告訴我們說:「因他先知的罪惡和祭司的罪孽,」『耶和華丟棄自己的祭壇,憎惡自己的聖所。』如今他們的土地淪為一片荒蕪,他們的聖殿成為一堆廢墟,而他們自己則成了萬國譏嘲的對象難怪他們的詩篇作者寫道:「我們曾在巴比倫的河邊坐下,一追想錫安就哭了。」——耶利米哀歌4:13;2:7;詩篇137:1。
但這些哀鬱的放逐者並不僅是哭泣而已,他們也向上帝禱告祈求。結果耶和華聽從了他們的懇求,由此應驗了五百多年前所羅門所作的祈求:『你的民若得罪你(世上沒有不犯罪的人),你向他們發怒,將他們交給仇敵擄到仇敵之地,而他們想起罪來,回心轉意懇求你,並盡心盡性歸服你,那時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垂聽他們的禱告祈求,為他們伸冤。』——列王紀上8:46-49。
既然巴比倫王不肯釋放上帝的百姓,上帝便使這個稱霸世界的帝國被另一個願意讓上帝的旨意實現的帝國,米度波斯,所推翻。因此在公元前537年,當上帝預言過猶大會淪於荒涼的七十年行將結束時,非常準時地古列王頒布了他那著名的是釋放令。藉著使但以理有機會向古列指出上帝論及他的預言,耶和華無疑將這個念頭放在古列的心裡。古列不但容許猶太人回到耶路撒冷重建耶和華的聖殿和勸勉不願回去的猶太人捐出建殿所需的費用,並且親自協助這件工作的進行,將尼布甲尼撒王所掠奪的聖殿器皿完全歸還給猶太人我們在這裡可以順帶提及的一點是:有些人也許會留意到古列所下的詔書中的語氣而以為他是一位敬拜耶和華的信徒,事實並非如此。這其實只是和他的宗教自由政策一貫的一種善意表現而已。——以斯拉記1:1-8;以賽亞書44:28;但以理書9:1,2。
所羅巴伯重建聖殿
約有五千個忠於耶和華的信徒利用古列王的這項釋放令返回故土,其他許多人則解囊相助。率領這些放逐者回鄉的是猶大族的總督所羅巴伯和大祭司耶書亞。耶書亞和其他的祭司回國後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建築一座祭壇以便每日早晚向耶和華獻上燔祭。當他們開始重建聖殿時,他們無疑可以利用所羅門的聖殿原有的巨大石塊,因此聖經的記載沒有說他們曾採鑿任何石塊。但在木料方面情形便不同了。巴比倫的兵士曾放火焚燒聖殿,因此聖經告訴我們返鄉的以色列人需要付錢雇請西頓和推羅人伐下利巴嫩的香柏樹,將它們從海道運到約伯,正如以前所羅門雇請希蘭王的工人所為一般。他們返鄉後的第二年便為聖殿奠定了根基;這是一件值得用讚美耶和華的儀式加以慶祝的大事。許多曾見過所羅門的聖殿的老年人都不禁感慨流淚,其他的人則一同高聲歡呼。——以斯拉記3:1-13。
「猶大和便雅憫的敵人聽說被擄歸回的[放逐之子]為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建造聖殿,」他們便立刻提議協助以色列人,說他們也想事奉同一的上帝。當他們的假好意被拒絕時,這些仇敵便惱羞成怒開始毀謗建殿的猶太人,甚至上書給當時冒充為斯麻底斯(Smerdis)而得以暫時成為波斯帝國統治者的波斯高僧哥馬他(Magian Gaumata)誹謗誣告猶太人,以致波斯王下令禁止聖殿的重建工作繼續進行。當這些仇敵用武力強迫猶太人中止他們的建殿工程時,他們無疑感覺非常洋洋得意,由此可見他們自稱和猶太人崇拜同一為上帝的話是多麼虛偽!——以斯拉記4:1-24。
仇敵們的這種行動是否可以就此使以色列的放逐之子免除重建耶和華的聖殿的責任呢?所羅巴伯和當時與他一起的人顯然以為這樣;他們如此熱中於追求物質的繁榮以致完全停止了建造聖殿的工作。為了使他們明白當時這種情況的嚴重,耶和華不再在物質支助他們,並且差遣他的先知哈該和撒迦利亞發出警告提醒他們。這些先知責備他們的同胞猶太人對物質的崇尚,並且辭嚴義正地指出他們必須將靈性上的興盛置於物質的繁榮之先;事實上後者是倚賴前者的。他們努力激勵以色列人奮起恢復建造聖殿的工作。——以斯拉記5:1,2;哈該書1:1-15。
於是他們的仇敵又再度想藉著誹謗來阻止他們;這次他們上書給當時在位的波斯王大利烏一世(海斯他士比[Hystaspes]),不過這次放逐之子卻反抗了。他們向王指出古列王的詔書曾授權給他們重建聖殿。結果他們的仇敵弄巧成拙而自食其果。大利烏王不但准許猶太人繼續重建聖殿的工作和下令任何干擾者處死,並且還命令這些仇敵供應建築聖殿的材料!於是經過四年多的建造之後,聖殿終於在公元前516年完成,——以斯拉記5:1至6:15。
按照古列的詔書,耶和華在耶路撒冷的聖殿應該是九十呎(六十肘)闊和高。這很可能是指外圍的體積,因此這個聖殿並不會比所羅門的聖殿寬闊或高許多。即使它也許在體積上較大,在建築材料的貴重和華美方面,所羅巴伯所建的聖殿無疑遠遜於所羅門的聖殿。除此之外在屬靈的財寶方面它亦較為遜色,因為它沒有約櫃,刻著十誡的石板和代表耶和華臨在的「錫凱那」(Shekinah)光。
再者所羅巴伯的聖殿的落成典禮也不能和以往所羅門的聖殿落成時一百多萬以色列人群集在耶路撒冷的盛況相比。事實上在公元前516年所獻的牛羊祭物尚不及在公元前1027年所獻的百分之一。聖經的記載也沒有表明在重建的聖殿落成時有雲霧似的榮耀充滿其中,亦沒有自天而降的火將祭物和燔祭燒盡。
雖然在這些方面都遜於所羅門所建的聖殿,所羅巴伯的聖殿仍然是耶和華用來和與他立了約的百姓相會之處。特別在以斯拉和尼希米的日子,它享有頗受人敬重的聲譽。當時亞達薛西一世(龍及曼那斯,Longimanus)慷慨地下令「祭司,利未人,歌唱的,守門的,和尼提寧[在聖殿中服務的奴隸]並在上帝的殿當差的人,不可叫他們進貢,交課,納稅。」在舉行大會時人民都群集在聖殿的庭院裡,於是以斯拉站在聖所前面作公開的禱告和演講。——以斯拉記7:24。
所經歷的滄桑
所羅巴伯的聖殿也像所羅門的聖殿一樣經歷了許多滄桑,雖然它所受的污辱沒有達到前一間聖殿所受的那麼厲害,因為以往有些時候以色列人甚至猖狂到在所羅門的聖殿的庭院裡設置偶像,有一度甚至把聖殿的大門釘封起來。但甚至在尼希米的日子——當他離開猶大返回波斯的期間——猶太人亦表現他們對聖殿缺乏敬愛之心。例如我們讀到當尼希米回來時,他發現利未人和祭司都在耕田而不在聖殿裡工作,因為人民沒有履行他們在尼希米治理的初期所作的鄭重諾言將收入的十分之一捐出來作聖殿的費用。——尼希米記10:32,33;13:10,11。
在污辱所羅巴伯的聖殿的異教徒當中,最主要的無疑是安提阿刻斯·以庇芬尼(Antiochus Epiphanes),一個偏激的敘利亞國王。據云由於他擴展疆土的雄心受到挫折,他便企圖藉著狂熱地使他治下的百姓變成希臘化以滿足他的虛榮心和權勢慾。他決心要徹底鏟除猶太人的宗教和習俗,因此他在公元前170年率兵進貢耶路撒冷將聖殿中的許多珍寶掠去。兩年後他在聖殿院中的巨大祭壇上獻上一隻母豬以表示他對耶和華的聖殿的藐視,同時還派了一營軍隊在耶路撒冷駐紮以強迫猶太人執行他的異教政策。
這種宗教的高壓政策觸發了瑪喀比族(Maccabees)的叛變。在安提阿刻斯污辱聖殿三年之後的同一日,瑪喀比族的首領猶大瑪喀比率領凱旋的軍隊進入耶路撒冷城將聖殿加以潔淨,然後重新舉行呈獻禮。(這些事跡都記載在《偽經》中唯一含有可靠的歷史記載的《瑪喀比書》上集裡)為了紀念這個日期,猶太人每年在這天慶祝修殿節。聖經亦曾提及這個節日,說:「在耶路撒冷有修殿節,是冬天的時候。」——約翰福音10:22。
百餘年後,羅馬的龐比將軍在公元前63年率領軍隊從北方進攻耶路撒冷的聖殿區域,結果在聖殿的庭院內對猶太人作了一次大屠殺。公元前54年,四處劫掠的羅馬政客克拉薩斯(Crassus)奪去了聖殿中價值一千餘萬美元的財寶。公元前37年,希律王在與瑪喀比叛變成功之後產生的猶太亞斯摩王朝(Asmonean)所作的戰爭中攻入聖殿而毀壞了其中的一部分廳房。在此之後大約二十年,或在其重建之後約五百年,所羅巴伯的聖殿開始逐漸被它的承繼者希律的聖殿所代替。
預表性的模式
聖經中關於放逐之子重建聖殿的記載乃是為了教訓我們而在「從前所寫的」許多事跡的一部分。在這些事上含有許多指示我們耶和華怎樣處理和對待他的僕人的有力教訓,以及許多特出的預表性模式或對比,因此它們能夠照亮我們今日所行的途徑而使我們更清楚地了解上帝對我們所訂的旨意。)——羅馬書15:4。
正如以往的以色列人由於疏懶不忠而被上帝捨棄,以致他們在公元前607年被古代的巴比倫所俘擄而淪為奴隸,同樣地,在現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上帝亦為了類似的原因容許他的百姓被現代象徵的巴比倫,即魔鬼的世界組織,所俘擄。正如在公元前537年當上帝的百姓經過七十年的被擄和捆綁之後,耶和華藉著使古列王釋放猶太人(恰如耶利米所預言)而奇妙地向他們顯示了他的慈愛,同樣地在公元1919年,經過了象徵性的七十年後,耶和華藉著使較大的古列王耶穌基督釋放他的百姓而再度顯示了他的慈愛。——耶利米哀歌3:22-24。
聖經並且表明耶和華之所以使當時的放逐之子返回故土的主要原因是為了他的聖名的緣故。所以今日他的話仍然適用:「以色列家阿,我行這事不是為你們,乃是為我的聖名,……他們[列國]就知道是耶和華」再者,當時有所羅巴伯督導重建聖殿的工作,今日耶和華亦有一個更大的所羅巴伯,即耶穌基督,在督導著聖殿的活動。當時耶和華因為以色列人在波斯王大利烏一世統治的期間毫不氣餒地為他們的權利奮鬥而祝福他們,在今日,當他的百姓為了合法地建立和維護他們在屬靈的聖殿中對耶和華作純真崇拜的權利而奮鬥時,耶和華亦祝福他們。在他們無法向法庭申訴的極權國家中,他們冒險繼續從事地下的傳道活動,直到被強迫停下來為止,這正如以往的「放逐之子」在騙子斯末底斯(Smerdis)統治的期間繼續建殿的工程直到被他們的仇敵強制他們停工為止。——以西結書36:22,23。
此外我們還可以學得一個關於物質至上主義的危險的寶貴教訓。當日由於百姓崇尚物質的緣故以致建殿的工作停頓了許多年。在尼希米的時候,以色列人也由於崇尚物質而忽略了聖殿裡的工作,於是耶和華便不再賜福給他們。今日我們若陷入崇尚物質的網羅中以致讓事奉上帝的工作在我們的生活上僅佔次要的地位,我們便不能期望耶和華祝福我們的活動。當時的猶太人有義務將收入的十分之一捐出來作聖殿的費用,今日我們也必須顯出屬靈的或象徵性的十分一捐,即我們能夠直接用在事奉耶和華的工作之上的一切,作為證明我們業已獻身給他的標記。
最後但絕非最不重要的一點便是:當時上帝所作的一個令人振奮的預言到我們今日才首次獲得應驗:「我必震動萬國,萬國的珍寶必都運來,我就使這殿滿了榮耀,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哈該書2:7)在這預言發出之後五百年,保羅引用它的上文,並且將它應用在未來的時候。聖經預言的應驗表明這種震動開始於公元1914年上帝的王國誕生的時候。——希伯來書12:27,28;啟示錄12:1-12。
將這件事實和它的一切含義向世人宣布已產生了震撼世界的影響,結果使萬國的珍寶都流入上帝的聖殿中。這些珍寶是什麼東西或什麼人呢?它們並不是物質的財富,也不是列國中位高勢雄的領袖們。反之,在上帝的眼中看來萬國中最可貴的是一些對上帝抱善意和愛好公義的人;今日他們正在擺脫這個邪惡世界的宗教,政治和商業組織而與耶和華屬靈的聖殿,即基督的教會剩餘在地上的份子,結合起來。這些人將他們的愛戴和事奉帶到上帝的聖殿裡而使其充滿了榮耀。
不錯,關於所羅巴伯在耶路撒冷重建聖殿和恢復純真崇拜的記載的確充滿了許多特出的預言性模式和對今日上帝的百姓非常適用的許多寶貴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