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慈的力量
「你們倒要愛仇敵,也要善待他們,並要借給人不指望償還,你們的賞賜就必大了,你們也必作至高者的兒子,因為他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惡的。你們要慈悲,像你們的父慈悲一樣。」——路加福音6:35,36。
1.仁慈為何和如何是一種力量?
仁慈是一種力量,因為它是來自耶和華的;耶和華不但是偉大的上帝,並且是「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的施與者。耶和華為我們立下了最高的榜樣;他對所有的人都是仁慈的,甚至對「忘恩的和作惡的」也是如此。因為仁慈能夠幫助基督徒變成好像他們在天上的父一樣,這是一種為人帶來酬報的力量。成為至高者的兒子是多麼大的酬報!不錯,正如耶穌所說:「你們的賞賜就必大了。」他的話提醒我們上帝在很久以前論到仁慈的力量的一條律則:「仁慈的人善待自己。」仁慈的人可能以為自己將恩惠施捨出去,其實這種恩惠卻會回來使所有因為想效法天父而愛慕及實踐仁慈的人得益。——雅各書1:17;路加福音6:35;箴言11:17。
2,3.(甲)討論仁慈的俗世著作怎樣未能妥善?結果如何?(乙)表現仁慈的正當動機是什麼?
2 這個世上的書籍對於仁慈所帶來的酬報時常有所論及;這種品質亦大受哲學家和一般討論禮節,儀注和風度的作者所稱讚。但是一般倚賴這些俗世著作的人並不能產生上帝聖靈的果實,而且在他們那種彬文有禮優雅高尚的外表之下時常潛伏著一顆和上帝的聖靈完全敵對的心。到底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呢?他們缺乏了真正的熱誠和仁愛,因為他們對耶和華和他的旨意都完全置諸不理。
3 因為俗世對於仁慈這個問題所作的討論將耶和華完全撇開一旁,難怪有些人竟以一種自私的方式利用仁慈作自肥的工具。他們以仁慈待人,但卻希望得回一些報酬或恩惠。他們運用仁慈好像運用金錢一樣——用來買得他們所要的東西。他們的動機是錯誤的。當一個基督徒以切合實際的方式向人表現仁慈時,他並「不指望償還。」他之所以仁慈是因為他熱愛他的天父。當我們熱愛一個人時,我們時常會很驚奇地發覺我們似乎毫不費力地摹仿著這個人的優良品質。所要我們對耶和華上帝的摯愛應該促使我們多麼努力培養他所具有的美德!「你們該效法上帝」乃是聖經給我們的神聖命令。唯有藉著效法上帝我們才能證明自己是至高者的兒子。仁慈能夠幫助基督徒仿效他們在天上的父。——以弗所書5:1。
4.試解釋我們可以怎樣表現仁慈的美德。
4 我們怎樣表現仁慈的品德呢?可以藉著許多種方法:藉著善待所有的人,藉著寬大為懷,藉著富於同情心,藉著以慈愛待人,藉著忍耐和藹,藉著對人友善,藉著慷慨好客,藉著樂善好施,藉著溫柔體貼和藉著敏於助人。仁慈是以愛為根源的。保羅曾說:「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哥林多前書13:4)或如《新世界譯本》所說:「愛是恆久忍耐和樂於助人。」仁慈比友善和禮貌更進一步;不錯,仁慈甚至會樂意不辭勞苦在物質和靈性上幫助別人。
上帝所規定的一個條件
5,6.試舉出原因說明為什麼仁慈是上帝所規定的一個條件。
5 在聖經裡仁慈和愛時常有密切的聯繫,例如在「慈愛」這個字裡。這種仁慈是由愛——堅定忠貞的愛——所產生的。慈愛的人表明他們有聖靈作用在他們身上,因為上帝的聖靈所結的果子包括「慈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上帝的聖靈能夠將人徹底改變而使其披上真正的基督徒所必須培養的「新品格」:「要存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心。」所以仁慈一方面是表明基督徒的愛心的一個有力證據,同時也是上帝所規定的一個條件。——加拉太書5:22,23;歌羅西書3:12。
6 在聖經裡有很多例證表明慈愛是耶和華規定所有蒙他悅納的人都必須具備的一個條件:「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仁慈],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耶和華要求我們愛好仁慈並不是一件奇怪的事。受上帝感示的作者多麼時常讚頌上帝的慈愛!我們多麼應該體會天父的這種美德!「上帝阿,你的慈愛多麼寶貴!」我們不能單憑祭物贏得上帝的喜悅。耶和華通過何西阿先知說:「我喜愛[仁慈],不喜愛祭祀。」基督徒可能為了事奉上帝而作了很大的犧牲,可是他若沒有慈愛的品質就不能證明自己是至高者的兒子。這是一件值得我們深思的事。耶和華上帝竟將慈愛的美德置於如此重要的地位。如果沒有愛的動機和表現,則無論一個人所作的犧牲是多麼鉅大,他仍然無法贏得上帝的獎賞:「我若將所有的賙濟窮人,又捨己身[以便可以誇口],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彌迦書6:8;詩篇36:7;箴言19:22;何西阿書6:6;哥林多前書13:3。
7.天父最重視的是人的什麼?
7 以上的經文多麼清楚地表明在耶和華看來人的動機和內心情況比頭腦的聰明重要得多。如果使耶和華最感興趣的是人的才智,他便會揀選這個世界裡的智士和學者擔任在地上宣揚王國好消息的工作了。但是他卻沒有將他的聖靈賜給俗世一般恃才傲物,自命不凡的人;使徒曾說:「蒙召的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不多,…使一切有血氣的在上帝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努力效法天父的人才是上帝所任用和『會獲得鉅大賞賜』的人。——哥林多前書1:26-29。
8.在每天的生活上,仁慈會帶來什麼酬報?
8 現在就實踐仁慈的人會獲得許多賞賜。仁慈這種力量能夠幫助我們在生活的各種事務上都秉公行義。舉例說,我們若了解機巧是出於仁慈的,我們就會對這種品質體會得更清楚。我們所做的若是一件仁慈的事,我們所做的同時必定是一件機巧的事。許多關於禮儀的繁文縟節都是不必要的,因為禮貌的基礎便是仁慈。禮貌的定義可說是在小事上的仁慈。仁慈會同時從言語和行動上表現出來。在談話中運用「請」這個字可能看來是一件很小的事,但是它所反映的若不是冷淡的禮節而是真摯的慈愛,它便具有重大的意義了。我們無法想像當亞伯拉罕,羅得和耶和華運用這個字時他們只是把它當作毫無意義的客套而已。——創世記12:11-13;19:1,2,18-20;15:5;22:1,2,見NW。
9.仁慈可以怎樣幫助人追求和平?
9 仁慈能夠幫助基督徒追求和平與保持和睦,所以它是一種力量。它能夠消除誤解和促成寬恕。在人類彼此交往這種困難的藝術中,我們不一定時常能夠將自己的思想準確地表達出來,於是便可能產生誤解了。這時仁慈可以出來挽救而保持和平。藉著忍耐和仁慈我們可以很容易獲得正確的了解。寬恕一個仁慈的人是一件易事。即使你受到別人不仁慈的對待,你自己的仁慈至少可以減輕這種打擊所造成的痛楚。仁慈能夠幫助每個人遵守使徒的訓示:「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歌羅西書3:13。
10.信徒可以藉著運用什麼聖經原則解決難題?
10 仁慈能夠解決難題。如果基督徒所面對的情況是聖經沒有明確指示的,他可以跟從一條能夠幫助他解決難題的原則。這條原則載於以弗所書4:32:「要以恩慈相待。」所以當我們問自己應該怎麼辦時,我們所應該採取的途徑其實很清楚:要做仁慈的事,因為仁慈的事就是對的事。
仁慈並非軟弱
11.有些人對仁慈懷有什麼錯誤的見解?為什麼仁慈不是軟弱?
11 為了在世人和上帝的眼中成為一種行善的力量,我們絕不能將仁慈和軟弱混為一談。我們若以為仁慈是一種會容許不對的行動或情況在基督徒的小組裡存在的苟且或隨便,我們便大錯了。基督徒的監督絕不能縱容從聖經看來是不對的惡事,而誤以為他這樣行是仁慈。仁慈不會對邪惡或與上帝的旨意不符的事視若無睹。當父母讓兒童任意而行時,他們其實並不是仁慈。錯誤的仁慈造成了很多兒童犯罪的案件。在一個基督徒的小組裡做監督的若將仁慈和軟弱混為一談,靈性上的墮落情形便可能產生。真正的仁慈會緊守上帝視為對的東西;它會堅持服從上帝的誡命。真正的仁慈並不需要使別人對我們失去尊重而企圖利用我們。主耶穌基督曾立下一個完美的榜樣表明我們可以怎樣同時具有仁慈和堅定的品質。
12.關於耶穌基督的仁慈我們可以說些什麼?
12 曾有人像耶穌一樣仁慈嗎?藉著忠心地效法他在天上的父,他為門徒立下了一個完美的榜樣。這個世上的君王和統治者很少是易於親近的;反正他們也太忙。但是上帝的兒子卻總是樂於與人接近,而且他從來沒有太忙而拒絕在物質和靈性上幫助別人。他是多麼富於同情心!當他看見一大群民眾時,他「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來自生活各階層的人都喜歡和耶穌親近。父母們毫不遲疑地將兒童帶到他面前:「有人帶著小孩子來見耶穌,要耶穌摸他們,門徒便責備那些人。耶穌看見就惱怒,對門徒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上帝國的正是這樣的人。』於是[他]抱著小孩子,給他們按手,為他們祝福。」雖然耶穌在每一方面都是仁慈的,他卻仍然能夠堅守公義的立場。——馬太福音9:36;馬可福音10:13,14,16。
13.為什麼當耶穌暴露宗教領袖的偽善和責備彼得時他並非不仁慈?
13 當有些人在馬太福音第廿三章讀到耶穌怎樣暴露和譴責偽善的宗教領袖時,他們可能以為耶穌冷酷不仁。其實當時的宗教領袖才是不仁慈的人;他們甚至連上帝通過他的愛子向他們顯示的慈愛恩典也拒絕接受。耶穌曾說:「耶路撒冷阿,耶路撒冷阿,你常殺害先知,又用石頭打死那奉差遣到你這裡來的人。我多次願意聚集你的兒女,好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們不願意。」他們竟拒絕上帝的慈愛!由於堅決要遵行上帝的旨意,耶穌不但責備偽善的宗教領袖,並且在必要時也責備他自己的門徒,因為不這樣行才是不仁慈。當耶穌「明明的」告訴門徒他「必須受許多的苦,…並且被殺」時,彼得立刻大加反對。「彼得就拉著他勸他說:『主阿,萬不可如此,這事必不臨到你身上。』」但是耶穌回答說:「撒但,退到我後邊去罷!你是絆我腳的,因為你不體貼上帝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耶穌這樣行並不是不仁慈。真正的仁慈能夠鼓勵人遵行上帝的旨意,因此它是一種力量。一個人若做與耶和華的旨意不符的事,或鼓勵別人這樣行,他就絕不能算是仁慈。當時耶穌已經有力地表明上帝的旨意是什麼,可是彼得竟對此大加反對。所以耶穌不得不斷然責備他。——馬太福音23:37;馬可福音8:31,32;馬太福音16:22,23。
14.保羅發現有時他需要施行什麼?為什麼這樣行其實是仁慈的?
14 使徒保羅亦曾對人作過嚴厲的指責,因為當時他若不這樣行便可說是不對和不仁慈了。保羅對哥林多人寫道:「有些人自高自大,以為我不到你們那裡去。然而主若許我,我必快到你們那裡,並且我所要知道不是那些自高自大之人的言語,乃是他們的權能。因為上帝的國不在乎言語,乃在乎權能。你們願意怎麼樣呢?是願意我帶著刑杖到你們那裡去呢?還是要我存慈愛溫柔的心呢?」對於一些自高自大破壞和平的人保羅並沒有採取一種容忍的態度說:『我的仁慈需要我讓他們自行其道。』不,他具有足夠的勇氣用口頭的刑杖對他們施行適當的管教;這樣行對於犯過者和基督徒的小組都會產生有益的結果。管教的結果表明這種行動是仁慈的。耶和華自己對於所有成為他的兒女的人從來沒有躊躇不願管教:「上帝管教你們,待你們如同待兒子。焉有兒子不被父親管教的呢?管教原是眾子所共受的,你們若不受管教,就是私子不是兒子了。再者,我們曾有生身的父管教我們,我們尚且敬重他。何況萬靈的父,我們豈不更當順服他得生麼?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歷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哥林多前書4:18-21;希伯來書12:7-9,11。
15.今日的監督們需要怎樣以正當的方式對待上帝的羊群?他們可以怎樣處置犯過者?
15 今日基督徒的監督會慈愛而溫和地對待上帝的羊群。可是這並不會阻止他們採取堅決的行動對付一些危害到組織清白與和平的人。他會用一種仁慈的方式對待犯過者;但是情形若並沒有因此而改善,作監督的也許需要採用一種比較嚴厲的說話。犯過者若仍然繼續行不義的惡事,監督就不得不嚴厲地加以斥責了。當耶穌和保羅斥責別人時,他們並沒有大發脾氣或以一種不適合上帝的僕人的方式發言。所以今日的監督也是堅決而仁慈的。在寫給提多的信中使徒保羅說:「監督既是上帝的管家,必須無可指責,不任性,不暴躁,…樂意接待遠人,好善,莊重,公平,[慈愛]。」監督的慈愛對於一個基督徒小組的快樂和靈性上的健康有很重大的影響。——提多書1:7,8。
16.(甲)保羅怎樣對待上帝的羊群?他曾給一位監督什麼訓示教後者怎樣仁慈待人?(乙)監督應該怎樣以適當的方式對待年老體弱的人?
16 關於怎樣在小組裡表現慈愛的問題,使徒保羅曾作過很多訓示。他自己曾為所有的監督立下一個極好的榜樣。他對帖撒羅尼迦人寫道:「[我們]在你們中間存心溫柔,如同目前乳養自己的孩子。我們向你們信主的人是何等聖潔,公義,無可指摘,有你們作見證,也有上帝作見證。」他曾寫信給作監督的提摩太,吩咐後者應該怎樣對小組裡的每一份子都仁慈對待,說:「不可嚴責老年人,只要勸他如同父親。勸少年人如同弟兄,勸老年婦女如同母親,勸少年婦女如同姐妹,總要清清潔潔的。要尊敬那真為寡婦的。」在一個有真愛存在的家庭裡,每一份子都會仁慈體貼地對待其他的份子。基督徒的小組應該亦一樣。有些份子監督會當作自己的父親一樣看待,有些當做母親一樣,有些當作自己的親兄弟姐妹一樣;他會對他們表現他待自己家人一樣的仁慈和尊重。由於這樣行,監督同時會知道怎樣仁慈地對待小組裡老弱和有病的份子。這些人也許不能夠在傳道活動上擔任他們所願擔任的那麼多工作;他們只能在體力許可的範圍內盡一份力而已。監督絕不應該並把他們當作不忠於上帝的人一樣看待;這些人所需要的是鼓勵而不是打擊。因此仁慈的監督會「存憐憫的心」;他會試圖了解別人的能力限度。藉著他本身的慈愛,監督會鼓勵所有的人,盡他們個別的能力傳揚上帝王國的好消息。「你們要慈悲,」主耶穌曾說,「向你們的父慈悲一樣。」藉著設法了解老弱有病之輩的難題,並且盡力予以協助,監督便會對這些人表現應有的慈愛和同情。——帖撒羅尼迦前書2:7,10;提摩太前書5:1-3;以弗所書4:32;路加福音6:36。
仁慈的吸引力
17.我們應該對耶和華的慈愛發生什麼正當的反應?
17 仁慈能夠吸引人,不仁慈卻使人厭惡。由於耶和華的慈愛,他將我們多麼有力地吸引到他那裡!「他的慈愛永遠長存」——詩篇136章中的每一節都向我們提出這個保證。所以當一個人閱讀上帝所感示的道而任室樂耶和華仁慈的美德和他為了赦免人的罪孽而作的慈愛安排之後,他便會受耶和華通過他的愛子所吸引。這種仁慈使人悔改而捨棄俗世的途徑,正如保羅在羅馬書2:4指出:「你藐視他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不曉得他的恩慈是領你悔改[嗎]?」既知道仁慈具有如此鉅大的吸引力,基督徒會衷心而熱切地渴望好像他們在天上的父一樣,以求藉著他們自己的仁慈吸引別人也一同敬拜耶和華上帝。
18.將仁慈和不仁慈的力量作一比較,因此一個作妻子的基督徒可以怎樣感化一個不信的配偶接受上帝的真理?
18 丈夫不相信的基督徒妻子也可以藉著體貼和仁慈吸引丈夫對上帝的真理發生興趣。她不會企圖強迫丈夫接受真理,因為她知道彼得曾表明上帝對這件事的旨意說:「你們作妻子的,要順服自己的丈夫,這樣若有不信從道理的丈夫,他們雖然不聽道,也可以因妻子的品行被感化過來,這正是因看見你們有貞潔的品行和敬畏的心。」妻子可能有一個時期不尊重丈夫的元首地位;她以前也許喜歡批評丈夫和諸多要求,一有機會就喋喋不休地埋怨挑剔。她可能不知道上帝所感示的箴言作者曾說:「妻子的爭吵如雨連連滴漏。」又說:「寧可住在曠野,不與爭吵使氣的婦人同住。」她可能也沒有讀過黎菲律博士(Dr. Philip Lai),一位在南極的探險工作上有十二年經驗的澳洲醫生,對這幾節經文所作的評論。一九五九年十一月廿四日的紐約《時報》報導他所發表的一個演講說:「他將喋喋不休的妻子,無法維持的婚姻和厭於和鄰人競爭列為使有些人寧願避居南極荒野的一部份原因。」不仁慈會使人厭惡,看來使有些人甚至厭惡得逃到南極的荒野裡!仁慈的作用卻是完全不同的,它具有極大的吸引力。當一個妻子披上「按照上帝的旨意在真正的公義和慈愛中形成的新人」時,她甚至可以「不說一句話」便將她的丈夫感化過來接受上帝的真理。仁慈竟具有這樣鉅大的力量!——彼得前書3:1,2;箴言19:13;21:19;以弗所書4:24,根據NW。
19.解釋女性的基督徒可以怎樣成為真正動人?
19 使徒對女性的基督徒所作的訓示表明什麼才是構成動人品質的基本因素。在有些地方女子們會被送到一些所謂的魅力學校裡學習怎樣才能動人。結果如何呢?時常她們所養成的只是一種俗世的魅力。俗世的魅力和風度可能騙倒一些跟從俗世的標準的人,但是具有屬靈的悟性的人卻不會受其所愚;他們知道內心的品質——不自私的精神,深刻的體會,仁慈,同情心和溫和的性情等——才是真正的動人的基本因素。「你們不要以外面的辮頭髮,戴金飾,穿美衣為妝飾,只要以裡面存著長久溫柔安靜的心為妝飾;這在上帝面前是極寶貴的。」在人的眼中亦一樣。藉著培養聖靈的果實,女性的基督徒具有一種動人的風度是無論任何份量的世俗魅力和教養都無法給予的。換句話說,這需要我們將上帝的旨意置於首位,時時努力效法我們的天父。——彼得前書3:3,4。
20.仁慈的力量能夠帶來什麼酬報?
20 仁慈是一種能夠帶來豐盛的酬報的力量。它是上帝的聖靈所結的果實,並且是基督徒的「新品格」的一部份。它是上帝所訂的一個必需條件。它能夠幫助人解決困難。它是潛伏在機巧,禮貌和真正的動人品質背後的力量。它能夠消除誤解而使人易於寬恕。它會堅決地主持公義。它能夠幫助基督徒追求和平,並且吸引別人相信耶和華和他的真理。它能夠幫助我們遵守聖經的這個命令:「你們該效法上帝。」我們若為了這個原因而努力培養善良,同情和仁慈的品質,結果便會好像耶穌所指出:「你們的賞賜就必大了,你們也必作至高者的兒子。」——以弗所書5:1;路加福音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