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底米神廟
在古代的以弗所城中,使徒保羅的傳道活動使製造「亞底米神龕」的生意大為衰落。這些偶像的神龕「使這樣手藝人生意發達,」因此有一個名叫底米丟的銀匠煽動群眾暴動攻擊使徒保羅,說:「這樣不獨我們這事業被人藐視,就是大女神亞底米的廟也要被人輕忽,連亞西亞全地和普天下所敬拜的大女神之威榮也要消滅了。」——使徒行傳19:24,27。
在《基督教的故址》(Early Sites of Christianity)一書中,彼得·巴暗(Peter Baam)論及他所探訪的以弗所舊城廢墟說:「如此龐大的一座城能夠這樣澈底地從地面上消失實在是一件不尋常的事。……[以弗所]已完全消失了,好像被風所吹去一般。直到現代考古學家才將它發現出來。以弗所是古代有數的大城之一。在其全盛時期,即使徒的日子,它曾擁有二十五萬居民。城中設有……亞底米的神廟,是為崇奉亞底米女神而建的,當時被人視為世界七大奇觀之一。它築成於公元前700年左右。……這座亞底米神廟存留了大約一千年。它是當時希臘世界的大崇拜中心之一,直至公元262年哥德族人將其毀去之日為止。……
「寫使徒行傳的作者——新聞從業員大可以尊他為他們這一行的守護聖者——在數以百計可核查的細節上是如此準確以致他的報導的正確性是無可置疑的。所有的事都正如他所記述的一般確實發生過。
「這個古代世界的聖地消失得如此澈底以致上世紀中葉的一位英國考古學家鄔德(J.T.Wood)花了七年的工夫才發現神廟的原址。最後他還是靠著圖拉真皇帝(Emperor Trajan)時代,約於保羅探訪以弗所城之後五十年,的一塊羅馬碑銘之助才找到這廟的遺跡。在這塊碑銘上刻有每年大節日慶祝時女神的像被抬往戲院所經的路線指示。跟從著這些指示鄔德終於找到了神廟的原址。
「亞底米神廟的發掘地點位於距離堡邱大約三百碼之處。它看來好像一片長方形的房基壕溝,面積大約是寬330碼和長110碼,而且相當深。這個大坑的一半積著泥水,有幾根斷柱七零八落地躺在泥濘的地上。使徒行傳載有一段關於使徒保羅在該城居留的期間由一個銀匠所發起的一場暴動。當時該城的銀匠製造了許多精緻小巧銀質的亞底米廟模型賣給朝聖的遊客作紀念品而生意極為興隆。在考古學家所作的發掘中,遠至埃及北部,西班牙和印度都發現有這種小銀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