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66 8/1 453-459頁
  • 他們「怎能聽見呢」?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他們「怎能聽見呢」?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6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為什麼會缺乏牧師?
  • 上教堂是答案嗎?
  • 真正的傳道員的工作和信仰
  • 導師保羅
  • 效法保羅的榜樣
  • 為什麼會缺少牧師和教士?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2年
  • 我們的傳道工作的目的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1年
  • 所有真正基督徒都必須是傳道員嗎?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5年
  • 今日誰是上帝的傳道員?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3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6年
《守》66 8/1 453-459頁

他們「怎能聽見呢」?

「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羅馬書10:14。

1.關於今日牧師到人們家裡探訪一事,我們可以提出一些什麼適切的問題?

上一次你的牧師到你家裡探訪你是在什麼時候呢?他上一次上門探訪你和你的家庭是在多久之前呢?若在不久之前,你欣賞他在探訪你時所說的話嗎?你在靈性上是否感覺振奮呢?你受到他的話所鼓勵嗎?他若很久沒有上門探訪你了,你有問過你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嗎?為什麼他如此忙碌呢?為什麼他不像以前的牧師一樣抽出時間來探訪他的教區裡的教友呢?

2.(甲)在宗教方面產生了一項什麼奇異的矛盾現象?(乙)試舉出一些數字表明基督新教方面牧師的短少。(丙)這看來很可能產生什麼結果?

2 其實,雖然有許多人高喊在戰後發生了一場所謂的「宗教復興,」我們看來卻見到現代宗教上最奇異和嚴重的矛盾現象之一發生在我們的眼前,那便是一方面各教會的教友人數日增,同時入神學院攻讀的學生人數卻日減。舉例說,到1975年,若三位基督教國的發言人的估算正確的話,北美洲各基督新教的教堂將會缺少50,000個牧師。再者,據同一個消息來源說,「人口中上教堂者的百分率若上升得快過總人口的增加,正如1950年代的情形一般,這種短少便會更為嚴重。但既然在過去一兩年中增加率已減低,所估計的短少可能並不致如此嚴重。可是無論情形如何,除非我們展開一項緊急的牧師訓練計劃,否則千百萬人不久便會成為沒有牧者的羊。」——《基督教世紀週報》,1961年四月廿六日刊第509頁。

3,4.試描述天主教方面教士的短少。

3 羅馬天主教會在教士辭職方面也遭遇難題。據報導一位梵蒂岡的官員說有一個「令人不安」的數目的意大利和法國教士脫離了教會。雖然天主教幫局並沒有發表任何數字,有一個基督新教方面的消息來源估計再過去的十五年內有五千個意大利教士和一千多個法國教士脫離羅馬天主教會,而這個數目超過了在1959年所任命的教會總數。

4 在意大利的熱內亞,神學院的學生數目在過去二十年內減少了百分之40,而且有百分之80的神學院學生在未完成十二年的課程之前便中途退學。據報杜林的神學院有三分之二是空的。修女也相當短少。這些統計數字並不能代表整個的難題,反之它們僅是表明在天主教和基督新教方面都嚴重地缺少人才而已。

為什麼會缺乏牧師?

5,6.(甲)關於這項教士的短少,有些權威怎樣說?(乙)試描述今日基督教國的教士們所面對的一些難題。

5 為什麼牧師和教士會如此短少呢?畢力撒博士(Dr.Samuel Blizzard),美國賓汐凡尼亞州州立大學的一位社會學家,在最近說:「以往教區的牧師所擔任的職責有如全科醫師一般。現在他卻愈來愈被人期望作一個專家,不是在一兩方面而是擔任六個不同的角色:行政官,組織者,牧師,傳道人,祭司和教師。」耶魯神學院牧師神學的副教授史拉特(Wesley Shrader)則認為有太多的牧師工作太繁,薪酬卻太低。哈佛神學院的院長米勒博士(Dr.Samuel H.Miller)聲稱工作太繁薪酬太低的牧師乃是「我們這時代的悲劇之一。」

6 在《今日的基督教》一書中,作者安德遜(George Christian Anderson)報導「在基督新教的牧師中有10,000人以上個別地或在醫院中接受某種形式的精神病治療。」「在州立和精神病醫院中留醫的牧師增加了三倍。」他補充說:「在過去數年中,當我與全國各地的牧師和精神病學家一同工作時,我覺得深為震驚有這麼多的牧師想討論他們個人的難題,」安德遜博士說,「他們有許多難題是非常可悲的。有些牧師正迅速地淪為中酒毒者或癮君子。另一些則愛上另一個女子而試圖藉離婚解決他們的僵局。有許多牧師因為發覺得太遲他們選錯了職業而深感苦惱。其他則因為他們無法勝任會眾期望他們扮演的超人聖者角色而充滿憂慮和犯罪感。……有些牧師在未能獲得他們所期待的晉陞時感覺大為憤懣。低微的薪水,遭受挫折的野心和純然的寂寞加劇了在感情上發生嚴重的焦慮不安的傾向;這種病態急需明智的顧問之助。」

上教堂是答案嗎?

7.即使誠心相信的人上他們所選擇的教堂,這是否能夠保證他們會聽到一個有聖經根據而充滿安慰和希望的信息?為什麼你這樣回答?

7 現在你能夠看出為什麼牧師很少上門探訪你和為什麼使徒在羅馬書10:14所說,「他們怎能聽見呢?」這句話變得愈來愈重要嗎?但事情並非至此而已。即使忠實的人上他們所選擇的教堂,他們有任何保證他們能夠聽見一個來自聖經而充滿信心與希望的信息嗎?你可以問問自己你上一次聽到一個真正有聖經支持的演講是在什麼時候呢?在這方面保羅對提摩太所說的話豈不是很適切嗎?「因為時候要到,人必厭煩純正的道理,耳朵發癢,就隨從自己的情慾增添好些師傅,並且掩耳不聽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語。」(提摩太後書4:3,4)其實這樣的導師是真正的上帝所差遣的嗎?他們有資格教人嗎?保羅有回答這個問題,但他不是藉著提出一張由他當日的一間神學院簽發的畢業證書或其他任何人為的授權以證明他具備充分的資格教人認識真理。他提出一些遠較有意義和切合實際東西,說:「我們豈是又要舉薦自己麼?或是像有些人對你們必需用薦信,或用你們的薦信給人麼?你們就是我們的薦信,是寫在我們的心內,被眾人所知道所念誦的。你們明顯是基督的書信,因著我們的職務修成的,並不是用墨寫的,乃是用活神的靈寫的;不是寫在石版上,乃是寫在心版上。我們因基督所以在神面前才有這樣的信[心],並不是我們憑自己的才幹承擔什麼事,我們的資格乃是出於神。他也叫我們能夠充任新約的執事,不是憑著字眼,乃是憑著那靈,因為字眼殺害,但靈賜生命。」(哥林多後書3:1-6,《新舊》)你的牧師提出什麼薦信證明他在傳道工作上的資格呢?

8.有些牧師對他們的工作懷著什麼感覺?他們對人有什麼影響?

8 耶穌說我們可以憑著人所結的果子認出他們來。這個原則適用於所有自稱為傳道者的人身上。他們的工作和他們的果實,並非他們口頭的聲稱或文憑,表明他們是否真正為上帝所派出的傳道員,從而別人可以自他們聽到王國的信息。請留意這類人當中有些對於自己工作所作的評論。以前的循道會牧師摩爾(James B.Moore)寫到,「有些牧師顯然憎恨他們自己的差事。我知道有些牧師對一般人均瞧不起,對自己的會眾更特別輕視。」美國俄亥俄州的一個牧師報導說,「我覺得有許多牧師均感覺迷失了路一般。我自己便是其中之一。我們根本無法看出我們在教會裡有什麼出路。……我們無法看出自己在社會上或在社會中個別份子的生活上產生什麼影響。這使我深感不安。」現在你可以看出為什麼所謂的「宗教復興」其實是全無意義的嗎?它並沒有屬靈的價值。真正的信心仍然缺乏。迷失的人並未得到到拯救。可是聖經卻說:「凡求告主[耶和華]名的就必得救。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未曾聽見他,怎能信他呢?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羅馬書10:13,14。

真正的傳道員的工作和信仰

9-11.試從耶和華見證人的《年鑑》指出這些傳道員為了使人能夠「聽見」而從事的各項活動,藉此與基督教國的教士們形成一個對照。

9 那末,傳道者在哪裡呢?人們怎能聽見呢?心地忠實而渴望認識上帝底道的真理的人怎能尋得安慰,指導和屬靈的鼓勵呢?被有些人稱為「現代擴展得最快的宗教」的耶和華見證人在他們1964年的《年鑑》中的第31頁說,「現代的耶和華見證人努力從事耶穌說必須為了『對萬民作一個見證』而做的工作。」(馬太福音24:14)雖然受到像他們1965和1966年的耶和華見證人《年鑑》所敘述的各種反對,他們仍然勇敢地向前推進。他們必須再三反覆地在整個為人所居的大地宣揚「永恆的好消息。」(啟示錄14:6)這乃是上帝的旨意。

10 回顧過去,我們可以見到耶和華見證人在1965年獲得很大的喜樂,因為他們總共有1,109,806個傳道員在197個國家地區中勇敢地向人宣揚上帝王國的信息。這些基督徒分屬於耶和華見證人的24,158個小組。這些男女喜歡教人認識上帝的道;為了證明這種愛好,他們用了171,247,644小時從事逐戶傳道,主持家庭聖經研究和在公眾講壇上發表演講。他們實際作了59,165,475個回訪以幫助一般對基督的信息感興趣而想對上帝的應許有更深認識的人。這千百萬受到探訪的人並沒有到耶和華見證人的王國聚會所去找他們,反之一百萬個王國傳道員到他們的家裡去。這卻是耶穌和他的使徒所原本採納的。

11 我們可以再提出一個問題,在1965年你的牧師或教士上門探訪過你多少次呢?雖然基督教國的牧師們很少對會眾作個別的探訪,與此相反地,耶和華見證人在1965年卻每週主持770,595個聖經研究,而且主持這種家庭聖經研究的並不僅限於小組中任監督的傳道員。相反地,這件工作由構成小組的所有份子所分擔,因為所有的耶和華見證人都是上帝所任命的基督徒傳道員。——以賽亞書6:1-3。

12.為什麼新世界社會仍然籲請更多的人成為傳道員?

12 這些來自生活各階層的人將使徒保羅所說「他們怎能聽見呢?」這句話看得很認真,而這句話乃是我們這項討論的焦點。請留意當時保羅究竟怎樣說:「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若沒有奉差遣,怎能傳道呢?」(羅馬書10:14,15)耶和華手下的這些基督徒的確受到「差遣」;他們所得的命令是:「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馬太福音28:19,20)可是,雖然耶和華見證人的現代組織在靈性上像一個欣欣向榮的樂園一般,他們仍然召人成為傳道員以便使更多的人能夠聽見。為什麼呢?耶穌自己曾給予我們一個答案;他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馬太福音9:37,38)「莊稼」的確非常多,因為顯然還有許多人想尋得他們的聖經問題的答案,並且渴望從宇宙最大的鼓勵來源獲得安慰和幫助。你自己豈不也有這種感覺嗎?若有人真心關懷你而樂意將今日最好的消息和你分享,你豈不會感激這種好意嗎?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因為他關心到你屬靈的最大福利。

13.為什麼有許多人受到新世界社會的傳道員的信息所吸引?

13 有許多人見到耶和華見證人所熱心從事的公開傳道活動而不禁衷誠地問道:「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受到這些在現代獲得驚人發展的基督徒的信息所吸引呢?」原因之一便是,他們的信息是清楚易明的。它所含的聖經真理是如此易明以致任何心地忠實的人都可以得到他們的聖經問題的答案。甚至一些所謂的「困難」問題也可以成功地獲得解答,因為例如我們的前途究竟如何?人類會有一天和睦共處嗎?地球將來會有什麼事發生?它會在一場核子性的第三次世界大戰之後淪為一片空寂無人的輻射性荒土嗎?一類的問題都可以獲得一個合理的答案。

14.耶和華見證人覺得聖經和它的價值與傳統比較起來怎樣?

14 簡單來說,這些基督徒所傳的信息乃是王國的信息。(馬太福音24:14)這是一個以聖經為根據的信息,而耶和華見證人相信聖經是上帝的道和真理,所以比傳統更為可靠。——提摩太後書3:16,17;彼得後書1:21;約翰福音17:17;馬太福音15:3;歌羅西書2:8。

15-17.關於(甲)基督和他在上帝的旨意中所擔任的角色,(乙)王國及它所帶來的幸福,(丙)地球與其前途,耶和華見證人倡導什麼基本的聖經真理?

15 這些傳道員很明確地向人傳講簡單和屬於教義性質的真理;除了其他的事之外,他們用聖經證明基督是上帝最先創造的受造物;基督死在一條受苦柱而非一個十字架之上;他將他那屬人的生命付出作為順服的人類的贖價,而且他只犧牲一次便夠了。此外,基督從死裡被復活為一個不朽的靈體,而且他在第二次來到和臨在時會是靈體。——歌羅西書1:15;啟示錄3:14;加拉太書3:13;使徒行傳5:30;馬太福音20:28;提摩太前書2:5;羅馬書6:10;希伯來書9:25-28;彼得前書3:18;約翰福音14:19;馬太福音24:3。

16 至於上帝的王國——聖經中最重要的道理和耶和華見證人所傳的信息的主題——他們從聖經指出以基督為王的王國會和平公義地統治地球而為地上的人類帶來理想的生活情況。——以賽亞書9:6,7;11:1-5;詩篇46:8,9;馬太福音6:10;以賽亞書11:6-9;32:16-18;33:24;65:17-25。

17 此外,他們使聽者能夠從聖經獲悉地球永不會被毀滅或完全沒有人居住,反之上帝會在哈米吉多頓大戰將現今這個事物制度鏟除以及將惡人永遠消滅。——傳道書1:4;以賽亞書45:18;詩篇78:69;啟示錄16:14,16;西番雅書3:8;以賽亞書34:2。

18.(甲)試證明這些人的真正職業其實是傳道工作而非他們可能在日間從事的任何其他工作。(乙)什麼推動這些傳道員從事他們的工作?

18 這些簡單基本的聖經真理帶來多大的鼓勵和多麼好的消息!難怪在普世各地有盈千累萬說各種不同語言和生活在各種不同情況的人受到這些勤奮謙卑的傳道員所吸引!這些人並沒有以特別的服裝或頭銜吸引別人的注意。也許有一個這樣的傳道員住在你隔壁,從外表看來他可能是個修理管子的工人,農夫,公務員或工廠工人,技工或勞工。但你有覺得過奇怪為什麼你的鄰人對他的基督徒活動如此熱心嗎?這乃是因為他的真正職業其實是傳道工作。(路加福音4:16-20;約翰福音15:16)他的工作是受著他對鄰人的愛和一種想將真理傳給別人的熱切願望所推動的。他所傳的真理能使人獲得自由和予人在現今這舊事物制度消逝之後有一個較好的事物制度來臨的希望。(約翰福音8:32;馬可福音13:28-30),這些人出去傳道的目的並不是要贏得別人的稱贊而是要感化別人。他們只是想讓每一個地方的人都有機會「聽見」王國的信息而已。

19.為什麼新世界的團結予人如此深刻的印象?

19 再者,在一個四分五裂和被種族的差異,政治的差異,言話的差異和其他許多國家性的分裂因素所撕碎的世界裡,耶和華見證人的團結是出類拔萃的。不論你到世界的哪一個地方,他們的信息都是一樣,他們彼此之間的友愛是傑出的,他們的熱心,決心和說服能力是獨特的。在1961年四月廿六日的《基督教世紀周報》中,哈佛神學院的院長米勒(Samuel H.Miller)在「人和傳道工作」的標題下寫道:「這個在演進中的世界是一間瘋人院。它沒有一個固定的方向,沒有全面的模式,也沒有清晰的目標。宗旨是互相矛盾的。各種哲學則莫衷一是,理想亦參差不一。它沒有焦點,沒有中心,沒有明確的共通之處,而更糟的是,我們所知的宗教並沒有提供這樣的一個中心。它被一道仍然充滿仇恨的巨大鴻溝所分裂,被心胸狹窄,互相爭吵的派別的打量形成所支解。它若曾予人一個印象的話,這印象已被一千種高傲和冗長的言論所粉碎。這一切聽起來好像一個含有許多片段無法了解的語言的舊夢。在那個模式中看來沒有什麼東西和這個字謎中的任何東西吻合。」不錯,充滿巨大差異和自相矛盾的教義及理論的俗世宗教並不能提供一個可以讓人投歸的中心或焦點。可是耶和華見證人卻不同。無論國家的界限,種族,膚色,以前的宗教如何,不論在平時抑或戰時,這些傳道員都憑著對獨一的真神耶和華作共同合一的崇拜而緊密團結起來。這正如使徒保羅所推論一般,「弟兄們,我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勸你們都說一樣的話,你們中間也不可分黨,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哥林多前書1:10)這種團結是你的宗教內部的實際情形嗎?

導師保羅

20.為什麼考慮一下使徒保羅的生活和傳道活動的一些細節會頗有價值?他在什麼時候和什麼地方誕生?

20 至此為止我們在討論中曾多次引用使徒保羅的寫作。他是一個多麼積極有力的人物。其實,這個對《基督教希臘文聖經》作過如此傑出的貢獻,而且他所說的「他們怎能聽見呢?」這句話構成了我們這項討論的焦點的人究竟是誰呢?我們若對他認識得更清楚,我們無疑會對他的話有更深的體會而從他在信心和勇氣方面所立的榜樣得益。雖然我們無法絕對準確地指出他出生或去世的日子,很可能他是在大約公元前三年出生的。這樣,保羅大概與耶穌基督生在同一個年代。使徒保羅出生的地點,大掃,位於耶路撒冷和君士坦丁堡(即現代的伊斯坦堡)之間的中點。這便是保羅早期的家鄉,而他這個人在基督教從猶大傳遍羅馬帝國的工作上所盡的力比其他任何人更大,從而使許多人均能夠「聽見」王國的信息。

21.試描述使徒保羅早期的背景,包括他所受的學校教育在內。

21 大掃位於耶路撒冷之北515哩,距離西德那斯河流入地中海的河口十二哩之遙。大掃是個文化和教育鼎盛的城市。在古代它的地位與雅典和亞歷山大利亞相若。據說大掃人對哲學和學問的熱心甚至超過雅典和亞歷山大利亞的居民。它是一個富裕的城市,小亞細亞的財富有很大部份在被送往希臘和意大利之前先積聚在這裡。這個城的主要工業是織造,首先將道拉斯河兩岸的山羊大量供應的羊毛織成毛繩,然後再織成帳幕和衣服。當時猶太的青年都必須學習一門手藝,因此保羅學會製帳篷並不是沒有理由的;這種訓練使保羅在後來能夠以之維持自己的生活,因此他從沒有成為任何基督徒小組的負擔。保羅的父親在他十三歲時便將他送到耶路撒冷迦瑪列的門下求學;保羅能夠得到這位良師的確是值得慶幸的,因為使徒行傳的記錄透露迦瑪列是一個勇敢明智而頭腦開明的人。

22.他有受到他的導師的精神所感染嗎?為什麼你這樣回答?

22 但是顯然他並沒有受到這位良師的態度所感染。事實上正相反,宗教的熱誠使保羅對於他老師那種寬容大量的精神視若無睹;他變得非常不容異己。因此當他年青時,他能夠目擊暴民將第一個以身殉道的基督徒司提反害死而表示贊同。論到他在歸信基督教之前的這些惡行,聖經的記錄說:「掃羅卻殘害教會,進各人的家,拉著男女下在監裡。」——使徒行傳7:58-8:3。

23.(甲)試描述掃羅歸信基督教的經過。(乙)試從他的生平記錄表明這位使徒有沒有使人能夠「聽見」王國的信息。

23 究竟什麼使這樣一個猛烈迫害基督徒的人自己反變成基督徒呢?一個奇跡;這奇跡起先使他的肉眼失明,但卻將他屬靈的眼打開。有三天的時間掃羅不喝也不吃;然後耶和華將手下一個名叫亞拿尼亞的代表派到掃羅那裡;經過這次探訪之後,掃羅的雙眼得以復明,並且受了浸而獲得聖靈的恩賜,於是他開始進食而恢復他的體力。(使徒行傳9:1-19)接著掃羅(後來稱為保羅)到亞拉伯去,無疑為了澈底研究清楚上帝對他的旨意。這時他已具備資格從事耶和華託付給他的工作了。他有沒有從事這件工作呢?人們有沒有因為保羅所做的傳道工作而得以「聽見」呢?他的記錄有力地回答了這個問題,因為保羅作了三次廣泛的傳道旅行,行了幾千里路,建立了若干個基督徒的小組,參與治理機構的工作,寫了十四封信給基督徒的小組和個人,以及為了好消息的緣故而下獄,由此他在早期的基督教會中留下了一項不可磨滅的影響。

24.我們可以從這位早期基督教的領袖學得一些什麼教訓?

24 保羅是個多麼傑出的人。雖然一度無情地迫害基督徒,現在他卻變成像餵奶給嬰兒吃的慈母一樣溫柔。雖然受過高等教育,他卻從不炫耀自己。雖然他的傳道非常具有說服的能力,他卻總是將功勞歸於耶和華。雖然他在政治和宗教上都享有自由,他卻成為主耶和華的奴僕,而且他在堅忍方面留下多麼難能可貴的記錄!保羅從不發牢騷或怨言;他一向都埋頭苦幹和實幹。他相信耶和華會賜給他力量和決心去從事他的工作。他至死不移地緊守他的忠誠和信心。他的榜樣,勇氣和信心多麼值得今日真正的基督徒效法,正如他效法他的主人基督耶穌一般!

效法保羅的榜樣

25-27.(甲)試舉出實例說明保羅對傳道工作的態度,並與今日新世界社會的份子所從事的工作作一比較。(乙)下篇文章會回答一些什麼問題?

25 保羅說「凡求告耶和華的名的就必得救。」可是保羅卻推論,除非他們相信耶和華,他們自然無法求告他的名,他們若沒有聽聞過耶和華,自然無法相信他;當然,這一切均需要有人傳道以便使他們能夠聽聞知救恩的上帝耶和華。

26 在現今這段危險的日子,當舊世界的社會如此缺乏傳道者之際,耶和華見證人的新世界社會卻形成了一個強烈的對照。雖然我們仍然呼召更多人參加這件工作,上帝手下這些忙碌而熱心的傳道員正在世界各處使人能夠聽見王國的信息而藉此得救和學習行走永生的道路。他們對傳道工作的態度可以由以下保羅所說的話反映出來:「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我若甘心作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心,責任卻已經託付我了。向猶太人,我就作猶太人,為要得猶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雖不在律法以下,還是作律法以下的人,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向沒有律法的人,我就作沒有律法的人,為要得沒有律法的人;其實我在上帝面前不是沒有律法,在基督面前正在律法之下。向軟弱的人,就作軟弱的人,為要得軟弱的人。向甚麼樣的人,我就作什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哥林多前書9:16-22。

27 保羅想成就的是什麼呢?成功地傳播王國的好消息以便使別人能夠獲悉將人帶到上帝的新事物制度裡享永生的道路。這正是今日耶和華見證人正在從事著的工作。這是一件慈善的工作,一件造益人群的工作,一件需要很大的勇氣,堅忍和決心才能夠從事的工作。至於它的賞賜,祝福以及我們個人怎樣能夠獲得這些東西,我們留待下篇文章討論。

[第458頁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地中海

亞歷山大

耶路撒冷

大數

雅典

君士坦丁堡

黑海

[第456頁的圖片]

一個修理管子的工人 ……和一個傳道員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