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68 6/15 381-382頁
  • 讀者來函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讀者來函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8年
  • 相似資料
  • 讀者來函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1年
  • 讀者來函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0年
  • 宣揚好消息——在假日
    王國傳道月報-1990年
  • 上帝不悅納的慶祝活動
    常在上帝的愛裡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8年
《守》68 6/15 381-382頁

讀者來函

● 如果一個不信的丈夫吩咐他那基督徒妻子在一個俗世的節日一同前往探訪他的親戚及與他們一同進餐,她應該怎麼辦呢?——美國B.S.君問。

這使一個基督徒妻子陷於一個相當困難的情況中,因為這會牽涉到許多因素。也許她會立即想到兩個關於順服的因素。她有合乎聖經的義務要順服她的丈夫(提多書2:4,5),但是她亦有責任服從她的最高元首耶和華。——希伯來書12:9。

基督徒對俗世的節日,例如聖誕節,所採取的立場是很明顯的。基督徒所特別紀念的日子乃是每年一度的基督受難。(路加福音22:19,20)參加染有異教色彩的慶祝,例如聖誕節和復活節,是不對的,縱使它們與聖經的事件有關。(哥林多後書6:14-18)但是我們一日生活在這個舊事物制度裡,我們便一日要與那些慶祝來自異教崇拜的節日的人接觸。(哥林多前書5:10)這些人可能包括親戚在內。

一個基督徒妻子若服從丈夫的要求在俗世的節日陪他去探訪親戚,她的行為應該無可置疑地表明她並沒有慶祝這節日。她的親戚可能會說一些節日所慣用的祝賀語以表示特別的歡迎,但是她不會說恭祝的話以回賀他們。他們可能會在探親時送禮,但是她卻不會送禮。事實上她甚至不會表現節日的氣氛。這樣她可以表明她並非特別因為節日才去探親的。

如果她事先以機巧而尊敬的方式和丈夫商量,解釋他的親戚若有慶祝節日的活動而她不願參加,這無疑會引起尷尬的情形,也許她的丈夫會決定安排在其他的日子訪親。(彼得前書3:15)他一旦明白她的聖經立場之後,他很可能會決定採取一條相就各方面的途徑。

在聽了她的解釋之後,如果他仍然堅持要她同去,作為妻子的就必須自己決定她應否這樣行了。她可能認為身為一家之主,她的丈夫有責任供給家人膳食。(歌羅西書3:18)在這種情形之下,她的頭——丈夫——可能會因為他和他的親戚在這節日均不用從事俗世的工作而利用這日去探親,並安排她在親戚家裡用膳。即使她與親戚聚餐的那一天是一個俗世的節日,這並不會使與親戚一同進膳一事成為不對。她可以在聚餐時向他們作見證。

請留意哥林多前書8:8的原則:「其實食物不能叫上帝看中我們。因我們不吃也無損,吃也無益。」食物並不會僅因為在俗世的節日被吃就變成不潔。基督徒會將其視作一頓普通的便飯;她不會參加說節日的賀詞、唱頌曲和舉杯祝賀等。所以只是吃這頓飯是沒有罪的。

但是需要考慮的另一個因素是吃這頓飯對他人所可能產生的影響。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8:9繼續說:「只是你們要謹慎,恐怕你們這自由竟成了那軟弱人的絆腳石。」雖然使徒保羅在這裡所討論的是獻過給偶像的祭物,這卻同時表明在節日探訪俗世的親戚是有可能使人跌倒的。——哥林多前書10:23,24。

同時,如果她的家人施壓力逼使她妥協,她便會有未能謹守忠誠的危險了。避免尷尬的願望可能成為一股強大的影響力以致她對壓力屈服而參加異教的活動。不錯,如果她做了一些令耶和華不悅的事,她便會大為抱憾了。所以事先將這些因素考慮清楚才為這件事下決定是很重要的。

在作最後分析時,她可以衡量一下這些因素,然後作一個個人決定。(加拉太書6:5)她所作的決定應該使她能夠保守基督徒的清白良心,這樣她便可以像保羅一樣說:「我因此自己勉勵,對上帝、對人常存無虧的良心。」——使徒行傳24:16。

● 耶穌在馬太福音24:12所說關於許多人的愛心會冷淡的預言是應驗在基督教國裡抑或在耶和華的基督徒見證人中間?——美國P.A.君問。

這世代所發生的事表明基督教國和上帝真正的僕人均被牽涉在這個預言的應驗裡。耶穌基督在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對他的四個門徒描述在他第二次臨在時出現的綜合性徵象的不同特色。在提及過戰爭、糧食短少、地震和真正的基督徒遭受逼害之後,他說:「且有許多假先知起來迷惑多人;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許多人的愛心才漸漸冷淡了。」——馬太福音24:11,12。

自從上帝的王國於1914年建立以來,這個綜合性徵象的各項特色,包括人們被誘離棄聖經和基督徒的基本信仰在內,均已顯現出來了。基督教國的牧師附從一般人將聖經視為神話的傾向;然後他們將進化論一類的人為學說摻雜在他們的道理裡。現在他們則鼓吹「上帝死了」的見解。雖然基督教國裡自稱為基督徒的人以前常閱讀聖經,並視之為上帝所感示的道,現在許多人卻已被他們的「假先知」——宗教領袖們——誘離了它。有些宗教領袖也承認這點。有一個牧師在一個浸信會的會議中說:「一種昏庸的精神已經征服了一般人……這是我們的過錯。」另一個牧師則對同一群人說:「我們已經漂離了真正基督教的行為。」——美國曉斯頓《郵報》1964年十二月五日刊,第15頁。

既然基督較國裡有億萬的人拒絕以聖經為他們所跟從的標準,道德已受到不利的影響。不法的事件正與日俱增。有些人認為,即使有一位上帝存在,他亦對他們的行為漠不關心。一般人對於所造成的犯罪和不法結果均大感驚恐,但他們卻遠離上帝而不歸向他。正如上述的牧師所說,他們已變成昏庸怠惰,他們對上帝和鄰人的愛已大為消減;他們的愛心已經冷淡了。

有些人不明白這節經文怎可以說許多人或大部分的人,因為他們甚至不是真正的基督徒。但是他們卻自認為基督徒。在所有自認為基督徒的人當中,對上帝和鄰人只有很少愛心的人構成了大多數或大部分。

可是,真正是基督徒的人也可以被牽涉在這個預言裡。上帝的王國在1914年建立之後,耶和華的僕人曾有一個時期陷入靈性上被擄的狀態中。他們受到外來的壓力,甚至在真正的基督徒組織裡也發生難題。有些人遂容許他們對上帝的愛心冷淡下來,並企圖不法地控制組織。當他們失敗之後,他們遂離去而成為“惡僕”階級,並繼續反對那些繼續對上帝表示真愛的人。(馬太福音24:48-51)在以往多年來,還有些人則受到世上各種不法的事影響或為了某些原因而讓他們的愛心冷淡下來。由於愛心冷淡,他們放棄了純真的崇拜而加入偽基督徒的行列,因而使「許多人」的數目進一步增加。

但是我們沒有理由說現在耶和華的基督徒見證人的組織裡有許多人會在將來失去對上帝的愛。儘管不法的事和缺乏愛心的情形在這個世界裡非常猖獗,大部分的耶和華見證人卻對上帝保持忠誠和強烈的愛。(馬太福音22:37)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夠這樣,耶穌在馬太福音24章的下一節所說的話便會應驗在我們身上了:「唯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馬太福音24:13。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