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69 4/1 201-207頁
  • 保持基督徒的平衡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保持基督徒的平衡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9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學習基督徒的平衡
  • 在我們與上帝的關係上保持平衡
  • 恐懼使人失卻平衡
  • 也可能在今日發生
  • 預先作準備
  • 目光集中在獎賞上
  • 要保持平衡——方法如何?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4年
  • 在許多責任之下保持你的平衡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6年
  • 在各種責任之下保持基督徒的平衡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7年
  • 你是個平衡的先驅嗎?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6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9年
《守》69 4/1 201-207頁

保持基督徒的平衡

「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他的腳蹤行。」——彼得前書2:21。

1.耶和華作了什麼安排?我們必須怎樣才能自其得益?

耶和華上帝作了安排讓人類在一個公義的新事物制度裡獲致永生。為了這緣故,他「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人],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16)但若想贏得這項寶貴的永生獎賞,我們必須保持適當的基督徒平衡才行。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便曾如此行,而且在這方面立下了一個完美的榜樣或模範。所以,一切想在上帝面前穩定地行走的人都必須「跟隨他的腳蹤行。」(彼得前書2:21)但是我們也不否認,保持適當的基督徒平衡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保持平衡是什麼意思?

2 為了進一步了解平衡是什麼意思,請留意《韋氏同義字辭典》的評論:「平衡暗示一種沒有任何部分、因素、成分或勢力超越其他部分或與其他部分不相稱的情況。因此它表示一種通常在外表上並不明顯的穩定或健全,直至有騷亂發生才顯露出來。……例如當一個人在冰上失足,他的重量轉移而他的雙腿不再支持他時,他便失去平衡而跌倒了。」這樣失去平衡而跌倒很可能造成損傷。類似地,若在乘腳踏車或機器腳踏車時失去平衡,那便可能造成痛苦或甚至致命的意外了。在身體上保持平衡的價值是很顯然的。

學習基督徒的平衡

3.為什麼屬靈的平衡如此重要?這是我們生來便具有的東西嗎?

3 可是在靈性上保持適當的平衡卻更為重要,因為若想贏得上帝的祝福和永生,這樣行是絕對必需的。第一對人類,亞當和夏娃,失去了靈性的平衡;結果他們步入歧途而忤逆上帝。這為他們帶來了死亡,並且使他們所有的後代,包括我們今日的人在內,均一生下來便有一個不平衡的開始。不錯,我們所有的人都是『在罪孽裡生的,在母親懷胎時就有了罪,』因此生來便有犯過的傾向。——詩篇51:5;羅馬書5:12。

4.我們怎樣才能獲致屬靈的平衡?一旦獲得了屬靈的平衡之後,我們可以失去它嗎?

4 所以,既然我們當中沒有人生來就具有基督徒的平衡。我們都必須學習它。正如一個剛學行的嬰孩藉著努力嘗試而學會在身體上保持平衡,我們也必須採取主動和堅忍不拔才能養成基督徒的平衡。有許多人「站起來」成為基督徒而開始跟隨主耶穌基督的腳蹤行。他們接受了贖價,與這個邪惡的世界分離和戒絕了它的各種惡習,而且甚至獻了身事奉耶和華上帝。(馬太福音20:28;約翰福音17:16;希伯來書10:7)但是後來他們卻未能保持基督徒的平衡。有些事使他們失去平衡,以致他們停止跟從基督的腳蹤。

5.每個基督徒可以向自己提出一些什麼問題?

5 因此問題是:在養成了基督徒的平衡之後,我們能夠忠心地保持這種平衡,不論有什麼情形在我們的生活上發生嗎?我們能夠繼續跟從基督的腳蹤而行嗎?我們在上帝公義的新事物制度裡享永生的希望完全有賴於我們如此行!——彼得後書3:13;啟示錄21:3,4。

在我們與上帝的關係上保持平衡

6.若想獲致基督徒的平衡,第一個必要條件是什麼?基督在對上帝的態度方面立下什麼榜樣?

6 為了保持適當的基督徒平衡,第一個必要條件就是與我們的造物主耶和華上帝保持正當的關係。但是與上帝的正當關係是什麼呢?請考慮一下完美的模範耶穌基督。他自願將自己呈交出來以遵行他天父的旨意。基督時時刻刻均將上帝的崇拜立為其他一切活動所附屬的中心點。取悅他的天父一向均是他最關心的事。同樣地,我們也必須體會到事奉造物主的重要以及我們從他所得的一切恩惠。耶和華賜給了我們維持生命所需的一切東西,包括日光雨露、我們所呼吸的空氣,我們所吃的食物以及必需的靈糧。(馬太福音5:45;使徒行傳14:15-17)我們應該與聖經中詩篇的執筆者一同承認:「在你那裡有生命的源頭。」——詩篇36:9。

7.對於我們欠上帝的東西,平衡的看法是什麼?

7 但是既然一切都是屬於上帝的,我們可以給他什麼以報答他的恩惠呢?我們都具有自由的意志,因此我們能夠選擇敬拜耶和華上帝;我們可以盡心、盡意、盡性、盡力愛他。(馬太福音22:37,38)這種全心盡力的愛戴並不是偏激;反之,這乃是與上帝保持正當關係的條件之一。耶穌基督自己曾說:「當拜主[耶和華]你的上帝,單要事奉他。」(馬太福音4:10)對上帝作專一的效忠是保持基督徒的平衡所不可缺少的。

8.什麼例證可以說明對上帝作專一效忠的困難?

8 可是,談論愛上帝和勸勉別人跟從基督的榜樣在任何環境之下均對上帝保持專一效忠比實際行起來容易得多。例如當所羅門王忠心地事奉耶和華時,他寫道:「[要]敬畏上帝,謹守他的誡命。」(傳道書12:13)但是後來所羅門王卻被誘違反上帝的誡命而未能言行一致。為什麼呢?究竟什麼使人難於保持適當的基督徒平衡呢?

9.為什麼保持基督徒的平衡是一件難事?

9 造成困難的不僅是人所具有的犯罪傾向。(羅馬書7:20,21)另一個重大的因素是魔鬼撒但這個隱形靈體的邪惡影響。聖經將這個邪惡的靈體稱為「世界的神。」(哥林多後書4:4)撒但極力設法破壞人與上帝的正當關係;他企圖造成各種使基督徒失去平衡的情況或環境。耶穌基督曾表示過這點;在他臨死的那天晚上,他對他的使徒西門彼得說:「西門,西門,撒但想要得著你們,好篩你們像篩麥子一樣。」(路加福音22:31)我們若仔細看看撒但為了使彼得失去上帝的喜悅而採用的詭計,這無疑對於幫助我們今日的人保持適當的基督徒平衡大有裨益。

恐懼使人失卻平衡

10.(甲)在公元33年尼散月十四日,耶穌與門徒聚集起來慶祝什麼宗教節日?(乙)我們有什麼理由相信當他們前往額西馬尼園時也許已接近午夜了?

10 首先讓我們考慮一下當時所發生的重大事件的場合。時間是公元33年的初春,當每年一度的逾越節慶祝在尼散月舉行時。耶穌和十二個使徒於下午六時(猶太人的日子始於這個時候)之後在耶路撒冷的某處聚集起來慶祝這個節日。上帝的吩咐是必須在尼散月十四日的「兩個黃昏之間」預備逾越節的羔羊;據有些權威的解釋,「兩個黃昏之間」的意思是指在日落與薄暮之間。在這段時間內必須將羊羔宰了然後整隻烤熟。(出埃及記12:6-10,《新世》)將這樣一隻牲畜整個烤熟可能須要五六小時。因此,當基督吃完逾越節的筵席之後創立紀念他死亡的儀式時,很可能已接近午夜了。在此之後耶穌與門徒一同前往額西馬尼園,在那裡耶穌被人逮捕帶走。——馬可福音14:17-46。

11.當耶穌被人逮捕時,彼得怎樣行?

11 聖經的記載說,在那寒冷黑暗的深夜,「他們把耶穌帶到大祭司那裡,又有眾祭司長和長老並文士,都來和大祭司一同聚集。彼得遠遠的跟著耶穌,一直進入大祭司的院裡,和差役一同坐在火光裡烤火。祭司長和全公會尋找見證控告耶穌,要治死他,卻尋不著。……有好些人作假見證告他。」——馬可福音14:53-56。

12.當時耶穌受到怎樣的待遇?

12 當時那些假見證對耶穌提出惡毒的誣告。不但如此,上帝所感示的記錄說:「有人吐唾沫在他臉上。又蒙著他的臉,用拳頭打他,對他說:『你說預言吧!』差役接過他來用手掌打他。」(馬可福音14:65)這是多麼不公平!那群暴民是魔鬼所教唆的!撒但煽動這些人去毆打和侮辱耶穌。這一切對彼得有什麼影響呢?他會效法他的主人在艱難的情況之下保持適當的平衡嗎?

13.耶穌所受的待遇對彼得有什麼影響?

13 對此我們無需臆測,因為聖經的敘述接著說:「彼得在下邊,院子裡來了大祭司的一個使女,見彼得烤火,就看著他說:『你素來也是同拿撒勒人耶穌一夥的。』彼得卻不承認,說:『我不知道,也不明白你說的是什麼,』於是出來,到了前院,雞就叫了。那使女看見他,又對旁邊站著的人說:『這也是他們一黨的。』彼得又不承認。過了不多的時候,旁邊站著的人又對彼得說:『你真是他們一黨的,因為你是加利利人。』彼得就發咒起誓的說:『我不認得你們說的這個人。』」——馬可福音14:66-71。

14.什麼使彼得不認基督?

14 但這並不是真話。彼得當然認得耶穌。事實上,在幾小時之前當他與耶穌一起時,他滿有把握地說:「主阿,我就是同你下監,同你受死,也是甘心。」「眾人雖然為你的緣故跌倒,我卻永不跌倒!」(路加福音22:33;馬太福音26:33)究竟什麼使彼得的態度突然改變呢?由於恐懼的緣故。當時的情況使彼得張皇失措。耶穌被人誣告為邪惡的罪犯。真理被人歪曲。是非曲直均被顛倒。由於當時環境的壓力,彼得失去了平衡。突然他的忠貞感被破壞了,結果使他大為憂傷。正如聖經說,「[他]思想起來,就哭了。」——馬可福音14:72。

也可能在今日發生

15.(甲)為什麼我們必須預期我們會遭遇像彼得所遭遇的類似環境?(乙)這項經歷有沒有使彼得永遠失去平衡?

15 類似的情形也可能在今日發生。魔鬼撒但仍然在肆虐,他仍然力圖破壞基督徒的平衡及他們與上帝的關係。既然他用在彼得身上的詭計如此成功,我們可以確信他必定會用同樣的伎倆去對付現代的基督徒。誠然,彼得很快便恢復了屬靈的平衡。他深感懊悔而獲得了他所懇求的赦免。他成為受人仇視的耶穌基督手下最無畏的傳道員之一,並且至死對耶和華上帝保持忠貞。但是他三次不認耶穌是一個多麼痛苦的經驗!若能避免這樣的一個經驗,豈不是好得多嗎?你已準備好應付彼得在當日所面對的那種環境嗎?這種情形是可能發生的,事實上甚至很可能發生。

16.什麼可能使今日有些基督徒失去平衡?

16 在許多種情況之下,不當的恐懼均可能使一個獻了身的基督徒失去平衡而忘記了他與耶和華上帝的正當關係。他可能恐懼鄰人若看見他逐戶向人宣揚王國的信息,他們會怎樣想。不錯,他若被自己的雇主看見又如何呢?一個人若忘記了上帝對他的想法才真正要緊,這樣的一個念頭會多麼令他生畏!在青春期的少年男女特別容易害怕別人對他們的想法。

17,18.在學校的課室裡可能發生什麼討論以致造成與彼得所遭遇的環境類似的情況?

17 假設你是個年青的基督徒,正在學校的課室裡上課。班上開始討論耶和華見證人的聖經信仰。同學們懷有很強烈的偏見和愛國情緒。「耶和華見證人是叛亂分子。他們是反對政府的,」一個少年聲稱。這個誣告與耶穌在被處死的那天所受到的如出一轍。(路加福音23:2)「耶和華見證人不肯投票,也不肯為國家作戰,」另一個少年插口說。可是,對列國的政治事務嚴守中立乃是耶穌基督和早期的基督徒所跟從的途徑。(約翰福音6:15;15:17-19;雅各書4:4)一本現代的教科書說:「熱心的基督徒並不服兵役或接受政治性的官職。」a但是教師和學生均不熟悉聖經對這個問題的教訓,也不認識早期基督徒的信仰和行為。他們的討論變得愈來愈激烈了。

18 「耶和華見證人是反基督教的,」一個女孩聲稱。「因為他們甚至不慶祝聖誕節!」對耶和華見證人的反感正逐漸高漲。在場的人並不知道聖誕節其實是一個異教的節日,是毫無聖經根據和早期基督徒所沒有慶祝的。他們並不熟悉一般參考書所提出的證據。接著另一個學生提出控告說:「耶和華見證人不愛自己的兒女。他們寧願讓兒女死去也不肯讓兒女接受救命的輸血!」耶和華見證人看來多麼忍心!這是當時一般的感想。這些年青人並不知道聖經嚴令禁止人吃血,而且早期的基督徒完全禁戒牲畜的血和人血。b——利未記17:10;使徒行傳15:20,29。

19.(甲)在這種情形之下,年青的基督徒會面對什麼問題?(乙)你應該在什麼時候為這種可能發生的情形作準備?

19 在這個時候班上可能有人轉過頭來問你說:「你豈不是一個耶和華見證人嗎?」於是你便會面對使徒彼得所遭遇的環境了。你會說什麼呢?你會怎樣應付這種情況呢?你會保持適當的基督徒平衡嗎?你會像耶穌基督一樣作耶和華上帝手下一個忠心的見證人嗎?(約翰福音17:6;啟示錄1:5)現在便是準備應付這些可能發生的情形的時候了。你現在就應該下決心在這種情形之下效法耶穌基督無畏的榜樣。這樣行可以幫助你避免在事情發生時張皇失措以致失去平衡。

預先作準備

20.我們須要怎樣才能保持適當的基督徒平衡?耶穌怎樣表明他認識這種需要?

20 我們須要禱告和經常研讀上帝的道才能與耶和華上帝保持正當的關係及保持基督徒的平衡。耶穌深知自己有這種需要。在他死前的重大時刻中他特別感覺到這種需要。因此,當他與門徒在最後一晚聚集在樓上的一個房間裡時,他對他們談及許多能夠強化信心的屬靈的事以鼓勵他們;他結束這項討論說:「在這個世界裡你們會有苦難,但鼓起勇氣來!我已經戰勝了世界。」(《新世》)接著他與門徒一起作了一個悠長的禱告,然後到額西馬尼園去。——約翰福音16:33-18:1。

21,22.在額西馬尼園裡,門徒怎樣未能效法基督的榜樣?

21 耶穌在園裡繼續禱告求天父指引和領導。在離開門徒以便獨自禱告之前,耶穌對彼得和其他兩個門徒說:「你們在這裡等候儆醒。」但他們有沒有遵囑而行呢?他們有聽從耶穌的吩咐嗎?聖經的記載說:「耶穌回來,見他們睡著了。」他感覺多麼失望!這絕不是預備自己應付未來的事件發展的方法。耶穌於是對彼得說:「西門,你睡覺麼?不能儆醒片時麼?總要儆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馬可福音14:32-38)誠然,當時很可能是深夜。他們的身體已很疲倦。可是他們卻應當效法耶穌的榜樣。他們應當對屬靈的事物比平時加倍留意。上帝所應許的「女人的後裔」已行將被擊傷了!這是一個多麼重大的時刻!——創世記3:15;加拉太書3:16。

22 彼得和其他的門徒有沒有認真地聽從耶穌再次提出的緊急勸勉呢?馬可的記載說:「耶穌又去禱告,說的話還是與先前一樣。又來見他們睡著了,因為他們的眼睛甚是困倦,他們也不知道怎樣回答。」(馬可福音14:39,40)彼得和他的同伴並沒有聽從!他們沒有留意耶穌的吩咐。在離開他們獨自作第三次禱告之前,耶穌無疑再次敦促門徒要儆醒禱告。但他們卻再次沒有聽從他的吩咐!因為耶穌「第三次來,對他們說:『現在你們仍然睡覺安歇麼?夠了!時候到了!看哪!人子被賣在罪人手裡了。』」——馬可福音14:41。

23.(甲)什麼無疑是使門徒撇下耶穌奔逃的因素之一?因此我們無法過度強調什麼?(乙)我們有什麼理由相信撒但在今日甚至比以前更活躍?

23 這種昏昏欲睡的情況豈不可能是使門徒在後來像預言所說一般撇下耶穌四散奔逃的因素之一嗎?(馬可福音14:50;馬太福音26:31;撒迦利亞書13:7)有一點無法過度強調的:基督徒若想成功地通過信心的考驗,預先的準備和強化自己的靈性是不可缺少的。在耶穌的日子是如此,今日亦然。事實上今日撒但甚至比以前更活躍。聖經的預言清楚地表明在不久之前,就在我們這個世代之內,撒但和他手下的鬼魔已從天上被逐,結果正如天上發出的宣布所說一般:「地與海有禍了,因為魔鬼知道自己的時候不多,就氣忿忿的下到你們那裡去了。」(啟示錄12:12)我們今日正生活在這段短短的災難時期中!撒但正竭盡全力企圖使基督徒失去平衡和上帝的喜悅。

24.所有的基督徒都必須怎樣才能保持平衡?

24 所以現在絕不是在靈性上昏昏欲睡的時候。我們須要在靈性上振作起來以便為即將來臨的信心考驗作準備。千萬不要僅因為自己是個活躍的基督徒已有多年就以為你與耶和華的關係永不會受威脅或永不會失去他的喜悅。不要覺得你可以錯過小組的聚會或在別人討論屬靈的事時心不在焉。(希伯來書2:1;10:24,25)我們都必須在靈性上保持儆醒,經常個別地及與其他的基督徒一起研讀上帝的道,這樣我們才能保持適當的基督徒平衡。我們也不能忽略禱告。若要保持平衡,藉著經常與上帝交通與他形成一種親近的關係是絕對必需的。要效法基督的榜樣!雖然他是地上有史以來靈性最堅強的人,他卻恆切地禱告,特別是在他臨死的那天晚上。我們若想保持靈性的平衡也必須同樣行。

目光集中在獎賞上

25.什麼因素幫助耶穌保持平衡?

25 幫助耶穌在靈性上保持平衡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他將取悅天父和贏得永生獎賞的喜樂常置於心頭。因此聖經敦促我們說:「[要]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他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受苦柱]的苦難,便坐在上帝寶座的右邊。」(希伯來書12:2)所以你若想保持平衡,要跟從耶穌的榜樣!要將目光集中在榮耀你的造物主和從他獲得永生獎賞的權利之上!

26.為什麼將上帝的事務置於生活上的首位並非時時都很容易?

26 可是,將我們所不能見的耶和華上帝的事務置於我們生活上的首位並非時常都是一件易事,特別是鑑於世上有這麼多可見的東西吸引我們的注意力。例如金錢和錢所能買到的許多誘人的東西便是其中之一。有許多基督徒由於對物質的東西懷著貪得無厭的慾望以致失去平衡。(提摩太後書4:10)他們並沒有效法耶穌基督,因為耶穌一向均將他天父的事務置於首位。事實上耶穌對個人的舒適如此不計較以致有一次他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只是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路加福音9:58。

27.摩西和大衛立下什麼好榜樣?

27 以將上帝的崇拜置於生活上的首位而言,族長摩西也立下了一個好榜樣。他自幼被法老的女兒收養為兒子,因此無疑在古代這個強大的統治者的王宮中享盡榮華富貴。可是摩西卻甘心捨棄埃及的一切榮華而寧取耶和華的僕人所受的凌辱。為什麼呢?聖經的記載說:「因為他恆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希伯來書11:23-27)不錯,他將注意力集中在他所不能看見的上帝耶和華之上。藉著與耶和華保持正當的關係,摩西得以在靈性上保持可堪效法的平衡。他體會到一切都是屬於耶和華的,因此人類只能藉著敬拜愛戴他而報答他的大恩。後來詩篇的執筆者大衛也是有同樣平衡的觀點,他寫道:「我將耶和華常擺在我面前。」——詩篇16:8。

28.我們應該努力聽從最後的什麼勸告?

28 若想保持適當的基督徒平衡,我們也必須具有同一的觀點。特別以今日為然,因為現今世上到處充滿了物質的引誘。過於重視這些東西中的任何一件均可能使人失去平衡。因此要將目光集中在屬天的事上,在你所不能看見的上帝之上;千萬不要將追求自私的物質利益視為一生主要的事務。(歌羅西書3:2)不錯,為了保持基督徒的平衡和贏得永生的獎賞,要效法耶穌基督的榜樣,因為他「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他的腳蹤行。」——彼得前書2:21。

[腳注]

a 《世界歷史,人類底成就的故事》,1962年版,哈伯頓、羅夫及史培爾斯合著,第117頁。

b 麥克凌託與史特朗合編的《百科全書》第一卷834頁論及早期基督徒對血所懷的態度說:「他們絕沒有喝人血,甚至把喝沒有理性的牲畜的血也視為非法。後來有很多證據均表明這件事實。」

[第204頁的圖片]

彼得張皇失措以致不認主人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