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70 5/1 282-285頁
  • 體會耶和華的憐憫與恩慈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體會耶和華的憐憫與恩慈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0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童年時代
  • 向正確的方向邁進
  • 重大的轉變
  • 新生活
  • 在伯特利的生活
  • 一生住在耶和華的殿裡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6年
  • 伯特利服務——需要更多志願工人
    王國傳道月報-1995年
  • 與上帝忠心的組織亦步亦趨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3年
  • 你能獻出自己嗎?
    王國傳道月報-2001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0年
《守》70 5/1 282-285頁

體會耶和華的憐憫與恩慈

由哥流斯·贊生(KLAUS JENSON)君自述

你曾想過偉大的耶和華上帝對有罪的人類表現了多大的忍耐和憐憫嗎?你想過他怎樣容忍人類將他和他的旨意視若無睹而一意孤行嗎?你想過他怎樣屢次予人機會與他建立和好關係,雖然後者將這些機會一笑置之嗎?——詩篇145:8。

回顧我自己的經驗,我記得有一次我按通常的習慣週末到挪威克利斯循尼亞北部森林的一間小茅屋度假,在返國城市的途中我下了一個決心。不錯,我決定要改變我當時的生活方式。這是當時大部分有相當收入的人所過的一種生活方式。在每個週末撇下日常辛勞的工作到諾德馬肯廣闊的森林區滑雪和遠足。——看來這是個很好的主意。

有些人以大自然為他們的神,但是我卻一向都相信有一位全能全智的造物主存在。獨居在荒僻的曠野裡有時使我不禁對這位造物主產生敬畏之心。但是我的生活仍感到有些空虛,也許我意識到我所過的生活是多麼自私,但是我卻不肯定地知道我究竟缺少了什麼。

童年時代

在那個特別的週末,我只是獨自一個人.或者我想到我在克里斯遜利亞峽灣西岸的古城頓斯堡所渡過的童年。我於1896年在一個稱為沙爾特尼斯賴德的小鎮出生,幾年之後我們舉家搬家到頓斯堡。我在那裡的公立學校和商科學校受教育,當然,我很喜歡體育和運動。

可能我也想到我那敬畏上帝的父母,他們對上帝的道聖經一向均十分尊重。我們是一個快樂的家庭,一共有十兄弟姐妹,我排第五。我父親以打魚為業。既有這麼多兒女,他須要工作得很辛苦才不致入不敷出。每年夏天,我們幾個孩子都很高興跟父親出海捕魚,他亦樂於帶我們出海,他時常跪下來感謝上帝的祝福。

現在回想起來,我可以看出父親想我以另一行工作謀生。捕魚工作太辛苦了。最後我得以免費入中學念書。畢業後我開始做文員的工作,特別在船業保險公司裡。有一段很短的時期我也在一個船主的辦公室獲得工作經驗。

大約在1908年左右,我父母開始對聖經的信息作較鄭重地考慮。在那些日子,孩子可以跟父母去聚會,但是社方還未十分強調年青人應該參加聚會。所以當我父母開始參加聖經研究者(後來稱為耶和華見證人)的聚會時,我們也跟著去。就我所能記憶,當時所討論的主要題目是那些有希望與基督同在天上統治的人的「呼召。」但是我們孩子卻錯過了許多機會去認真考慮上帝對我們的旨意。《守望台社》的「朝聖者」(意即週遊的代表)時常到我們家裡做客。事實上,最近我剛從一個八十二歲的老人收到一封問候的信,他在我們的市鎮裡作全部時間的傳道員時,曾住在我們家裡。這種探訪每次都很愉快,特別令我難忘的一次是一個探訪者論及我和我的兄弟所熱衷的運動說:「我希望他們為另一項獎賞而跑。」——腓立比書3:13,14。

到1917年年尾,我被征入伍;當時我認為這是我當盡的本分。顯然我的老闆也懷有同一的想法,因為他在我於海岸守衛隊服役的九個月期間照常附薪金給我。我們三個人被派守夜;我們同住在克里斯遜尼亞狹灣一個海島上的一間小茅屋裡。

有一次一個水雷被沖到多石的海灘上,幾乎將我們的命送掉。我想把水雷在石上放穩,於是將它一個圓柱形的東西拉了出來。我的一個同伴——他是個工程師——立刻將這東西捺下去。後來當我們將水雷拆毀之後,我們才知道當時我們若將水雷再輕輕推動,它便會爆炸而將我們全部炸死。

在那些日子我們並不清楚明白聖經對中立問題的教訓。有一次我母親問我如果國際聯盟要我到世上的其他國家打仗,我會怎樣做,我告訴她我無法不服從。直至後來我才知道聖經中這段話的意義:「列國的人民哪,任憑你們喧嚷,終必破壞。遠方的眾人哪,當側耳而聽。任憑你們束起腰來。終被破壞……任憑你們同謀,終歸無有。任憑你們言定,終不成立。」(以賽亞書8:9,10)但是當時也有些人拒絕將上帝之物歸給該撒而為此受苦。

向正確的方向邁進

後來我搬到克里斯遜尼亞。我訂閱《黃金時代》(現稱為《儆醒!》),結果有一位守望台社的代表上門探訪我;他由於以前探訪過我父母的家而已經認識我。但是很奇怪,我仍然沒有認真響應耶和華仁慈的招召。事實上當社方宣布一位特別講者麥美倫君會作一個提名為「現在的千百萬人會永遠不死」的演講時我說服了一個好朋友去聽,但我自己卻去鄉下渡假。

我的好朋友在事後告訴我這個演講的內容;他的報導,如此有趣以致我決定去聽社方所宣傳的下一個演講。這演講使我獲得頗深的印象,但是我除了希望自己能夠像他人談及上帝的憐憫和仁慈,與及偶爾向幾個朋友談及我所學到的知識之外,我便沒有做什麼了。耶和華會繼續向我表現憐憫嗎?

後來在挪德馬肯的一個周末,我決定在生活上作一些戲劇性的改變;但是至於我必須怎樣做才能從生活上得到更大的滿足,我仍然感覺相當模糊。

重大的轉變

在1923年我毅然辭職而打算到美國去。其實加州才是我的目標,但是我獲悉在紐約我的那行業有較多的機會。我的朋友,甚至我的父母,均以為我只是開玩笑而已。其他的人則認為我會隨即回來,說我無法離開挪德馬克和它的森林野地。最後離別的時候到了。我母親說,「希望你會到伯特利參觀;」當然,她是指守望台社的布洛克林總部而言。這次旅途很愉快:我在倫敦瀏覽了一個時期,然後搭乘當時最快的客船毛利坦尼亞號橫渡大西洋。

這是一個很大的轉變。但是當我開始參加耶和華的子民經常在新澤西布盧姆非爾德舉行的聚會時,這帶來了一個更重大的改變。隨著知識的增加,我養成了更大的責任感。後來在1924年年初,布盧姆非爾德的基督徒弟兄帶我到布洛克林的伯特利之家參觀,我在那次受了浸。那次探訪使我得到多麼深刻的印象!不久之後我在《守望台》雜誌中讀到單身、沒有家庭負擔和獻了身給上帝的人有機會到伯特利工作,我對這件事頗感興趣而寫信向社方詢問,並填寫了一張申請表。「你願意在伯特利工作多久呢?」在表格上有一欄問。「隨主的旨意,」我這樣作答。耶和華的確對我格外仁慈,因為他向我打開了這項權利!

新生活

在1924年5月12日,我往伯特利報到開始工作;自此以後我一直住在哥林比亞山道124號而從沒有想過要搬出去。最初我在康科街18號的發行部工作,將地址打在金屬片上,其中有些印在一本四頁的出版物《廣播者》上寄出去,希望藉著郵寄將它送到數十萬讀者的手中。後來這份刊物停止寄出了,因為有許多都未能寄到目的地。當時各地的見證人響應社方的呼籲努力分派《黃金時代》,今日這份雜誌的銷數不僅是數以萬計而是數以百萬計了。現在它稱為《儆醒!》

對一個以前喜歡體育和運動的人來說,使自己適應這份新工作最初頗為困難。可是後來改變來了,社方問我喜歡在電版部抑或運輸部工作。由於我對運輸和貨物有較多認識,我被派到運輸部工作。其後社方在哥本哈根設立了一間北歐辦事處而有將我調往歐洲的可能,但是最後社方決定留我在布洛克林。

運輸部的工作包括收貨、運送、入口和出口的活動,我有權利親眼見到組織在過去四十五年來的擴展由1924年社方謹租用一間工廠以致1969年社方自置四座現代化的工廠大廈;由1924年一座十九世紀的住宅樓宇進至今日在哥林比亞山道兩旁現代化的三座宿舍大廈。今日分佈在全球約二百個國家地區中的25,400個小組得到《聖經》和《聖經》補助讀物的供應從。這裡流出的聖經知識形成一股多麼巨大的洪流!

曾有一度我們運輸部所寄出的主要是小郵包,今日卻有巨量得驚人的郵件運到全球各地。郵局甚至每日以大拖車到我們到的工廠拾取郵件而不用我們用貨車將郵件送往郵局;他們發覺這樣行較為便利。

請也想想我們大會的頭一兩日所派出的巨量書刊!這一項均使我深感興趣。例如1941年在聖路易分發了125,000多本女《兒女》及差不多五百萬本《安慰所有傷心的人》小冊子。1958年在紐約大會所派出的布面新精裝書共達670000本的紀錄,此外還分派了數十萬本小冊子《上帝的王國已統治——世界末日近了嗎?》

在過去我所享有的喜樂權利之一是參加『斯堪的納維亞崇拜時間』——由一小群斯堪的納維亞王國傳道員所主持的每週節目。這節目由社方自辦的WBBR電臺播出,內容包括,以挪威文、瑞典文和丹麥文講出的演講以及播送優美的音樂。

在伯特利的生活

至今我一直與使徒保羅的勸勉一致地過著獨身生活:「放棄自己的未婚身份而結婚的人也是好的,但不放棄未婚身份的人更好。」(哥林多前書7:38,《新世》),但這並非輕易做得到的事,正如當有人向耶穌請求關於保持獨身的訓示時,他勸勉他們說:「這話誰能領受,就可以領受。」——馬太福音19:12。

在另一方面,我在伯特利有機會與弟兄姐妹作良好的交往;甚至在伯特利之家以外的見證人中間,正如耶穌所應許,我已擁有許多屬靈的父親、母親、弟兄、姐妹。(路加福音18:29,30)事實上在有些家庭裡我可以像家庭的一員一般出入自如。願耶和華因為他們在這麼多年來一直以愛心和仁慈待我而酬報他們。

在過去四十五年來我看見很多新人進入伯特利之家,又看見有些人為了各種原因離開這裡。當我見到一些曾與我一同緊密合作的人離開這裡時,我總是感覺很難過,因為我們曾一同為了應付緊急的情形而辛勤工作,我可以回憶起那些愉快的時光。有許多人已經與我失去聯絡,但是我希望無論他們在什麼地方,他們仍繼續與其他的王國傳道員保持快樂的交往。

雖然我了解到「敬虔」遠比「操練身體」有益,我仍可以在氣溫降至華氏20度時玩幾天滑雪。(提摩太前書4:8)雖然我一向均對運動,深感興趣,我卻從未在任何比賽方面出人頭地。我記得在我到伯特利工作之後不久,我發現伯特利之家有另一位弟兄曾於1920年在克利斯遜尼與我參加同一的運動會。他曾經是美國奧林匹克徑賽隊的隊員,當時他們正在挪威作友誼賽。我記得他在挪威賽勝了。在伯特利之家,我從與他的交往得益不少。

我有充分的理由因為耶和華對我表現的忍耐和自製而感激他。他溫柔地以他的王國信息吸引我,仁慈地容忍我一度懷慈的冷漠態度;在我決心將一切重擔卸在他身上時,他給予我所需的一切而像我表現恩慈。在伯特利生活的早期,那裡不像今日一樣有各種各式的物質享受,但是我們從未挨過餓。更重要的是,我們從未缺乏過充實我們頭腦的靈糧。在將來,當我們走完忠心的途徑時,耶和華還有豐盛的酬報等著我們。願我們永不停止讚美感謝他!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