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謙讓
「我先,我第一。」這是今日世上一般人的態度,雖然未必由這句話表達出來。許多人從年幼的時候開始便受到督策要勝過別人而出人頭地。他們甚至時常聽說他們比別人優越。
但是請想想:那一種人會成為較佳的友伴——總是爭第一及一意孤行的人呢?抑或體貼和謙讓的人?
日常的經驗可以幫助我們分析這件事。例如有兩個人可能在差不多同時候行到門前。其中一個粗魯地推開門搶先進去。你對於這個爭先的人有什麼想法呢?你無疑會寧願選那個富於體貼和樂於謙讓的人作朋友。
我們也可以在日常的談話中養成謙讓的習慣。並非所有人都這樣行。有些人時常在別人說話時插嘴而竭力企圖支配談話。但是一個人若不強逼別人聽自己說話,反而樂於聽別人說話,甚至請別人發言,而留心傾聽,這豈不是令人愉快得多嗎?
另一個表現謙讓的機會是在舉行大會的時候。有時會場的座位或舒適的座位頗有限;一個人若向一個較年長的人表示謙讓而將位子讓給後者坐,這是一種多麼美好的善行!
由於獲得上帝的道的良好訓導,基督徒,互相表現體貼和謙讓的精神。聖經提醒他們,愛「不求自己的益處。」聖經也提出這項良好的訓示:「無論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處,乃要求別人的益處。」——哥林多前書13:5;10:24。
可是這並不意味到基督徒忽視了自己或不顧自己的福利。有些個人的福利是他必須照顧的。例如他自己靈性的福利以及如果他結了婚,他家人的靈性福利。這些事是他應該顧及的。——馬太福音5:3。
可是,一個人若聽從聖經的原則『求別人的益處,』他便會樂於謙讓。這種態度可以在家庭裡表現出來。例如丈夫可能想去一個地方渡假,他的妻子則想去另一個地方。由於丈夫是一家之主,他可以堅持作他所喜歡的決定。(哥林多前書11:3)在另一方面,他可以仁愛地先考慮妻子的興趣,有時順她的喜好而行。這可以從她引起多麼興高采烈的反應!
同樣地,在不會引起困難或與聖經沒有衝突時基督徒監督可以將其他基督徒弟兄的喜好和願望置於自己的願望之先而贏得弟兄的愛戴和支持。他無須總是居於首位或一意孤行。上帝手下最主要的監督耶穌基督曾將謙卑這件事深印在他門徒的心裡;他甚至為門徒洗腳而將他們置於自己之先。——約翰福音13:5。
今日的基督徒明智地表現這種謙卑的態度。例如有一個成熟的基督徒監督便會表現這種態度。有一次他參加一個社交集會;由於他的地位,別人都以為他會坐首席,可是他卻靜靜地請另一個人,一個比他年長的基督徒,坐在首席;在這弟兄未及婉拒之前,他已坐在另一個座位上了。(利未記19:32)這種謙讓的行為對所有在場的人有多麼良好的影響!當然,有時監督接受邀請坐在要席或首席也是很適當的。
基督徒監督和所有想贏得上帝的友誼的人都可以從著名的族長亞伯拉罕在一個場合所立的榜樣得益,由於環境所需他不得不與年青的姪兒羅得分手。當時他們各人都擁有大群的牲畜。請留意亞伯拉罕怎樣處理這件事。他對羅得說:「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創世記13:9。
亞伯拉罕是羅得的長輩,同時又是族長,按理他自然有權首先選擇土地。但是他卻沒有將自己的願望置於先,反之他將優先權讓給一個晚輩。在謙卑和體貼別人方面,這是一個多麼好的榜樣!
雖然在這個世界裡爭先想第一的態度非常普遍,一個樂於對人謙讓的人卻顯然較為可取。謙讓絕不是弱者的表現,反之乃是真正謙卑的證據。這樣行乃是效法耶穌基督、亞伯拉罕及其他敬畏上帝的人的榜樣。我們若養成對人謙讓的習慣,便無疑會得益不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