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71 8/1 462-467頁
  • 特別需要更多福音宣揚者的地方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特別需要更多福音宣揚者的地方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1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需要大的地區
  • 在自己本國之內
  • 不能遷往別地的人
  • 應付難題
  • 計算代價
  • 在普世宣揚好消息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1年
  • 擴展我們的傳道職分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0年
  • 你能到「馬其頓」嗎?
    王國傳道月報-2011年
  • 宣揚好消息的方法
    組織起來遵行耶和華的旨意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1年
《守》71 8/1 462-467頁

特別需要更多福音宣揚者的地方

「請你過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使徒行傳16:9。

1,2.保羅初次探訪以弗所時有什麼經驗?他看出什麼和答應怎樣?

在對基督徒宣揚王國好消息的責任具有真正體會的人看來,找著一些懇求他們留下來教導他們認識真理的人乃是一項興奮的經驗。耶穌的使徒保羅在初次探訪小亞細亞的以弗所城時便有過這樣的經驗。大約在公元第一世紀的中期,保羅當第二次海外傳道旅行返回敘利亞的安提阿途中在以弗所作了一次短暫的停留。當地的人在會堂裡聽見他宣揚好消息之後一致懇求他留下來使他們有機會聽多一點。

2 保羅看出以弗所很需要宣揚好消息的傳道員。當時他無法留下來,但是他答應在日後回去幫助他們,說:「上帝若許我,我還要回到你們這裡。」(使徒行傳18:21)他在作第三次海外傳道旅行時果然如此行;他在那裡逗留了三年而有很豐富的收穫。他在以弗所建立了一個小組,這個小組在四十多年後曾被復活了的耶穌基督指名提及。耶穌感示使徒約翰稱讚以弗所小組的堅忍和勞苦,但也同時責備這個小組「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啟示錄2:2-4。

3.保羅在第三次傳道旅行途中對以弗所人談話時怎樣表現正確的態度?

3 在第三次傳道旅行的末了,保羅在以弗所之南一個名叫米利都的小鎮稍作停留;他派人將以弗所小組的長老們請來。他們抵達之後,保羅對他們作了一番談話。他提醒他們他怎樣不辭勞苦幫助他們認識好消息。自從他進入羅馬的亞西亞行省以來——這個區域包括小亞細亞半島的西部,省府是以弗所——他一直不顧迫害繼續向人宣揚好消息。今日有許多地方對福音宣揚者的需要極大,但是到這些地方服務的人必須具有保羅的良好態度才行。

4.保羅怎樣響應請他到馬其頓幫助當地居民的呼籲?

4 在較早的時候保羅曾表示他很樂意到需要更多傳道員的地方服務。這件事發生於他的第二次海外傳道旅行期間。當他在小亞細亞半島西北部尖端一個名叫特羅亞的市鎮時,他獲得一個異象,見到一個馬其頓人懇求他到那裡幫助馬其頓的居民。(使徒行傳16:9,10)保羅看出這乃是耶和華的指示,要他到一個需要非常大的地方服務,於是隨即乘船前往馬其頓的尼亞波利,然後他轉往位於商路要津的腓立比。保羅的慣例是留在一些位於商路上的城市一段時期,目的顯然是要使他所傳的信息由客旅帶到其他城市去。他在腓立比所建立的小組對他的辛勤特別感激而時常資助他。

5.保羅、亞居拉和百基拉為我們今日的人立下什麼榜樣?

5 保羅為今日一切獻身事奉耶和華的人立下一個好榜樣。他將上帝王國的事務置於生活上的首位,並且甘願到其他亟需傳道員的地區服務。看來亞居拉與百基拉也像他一樣。保羅於第二次海外傳道旅行期間在哥林多遇見他們;當他離去時,他們與他同行,直至以弗所為止。他們在那裡留下來傳道。今日獻了身事奉耶和華的人也可以表現同樣樂意的精神,自告奮勇到一些對傳道員的需要較他們本土殷切的地方服務。

需要大的地區

6,7.(甲)一個王國傳道員可以怎樣使他的努力產生更豐富的結果?(乙)一個基督徒若在目前的地區中獲得良好的結果,他應該遷往另一個地區去嗎?

6 今日世上有許多地方亟需更多宣揚王國好消息的傳道員;這些地方向獻了身事奉耶和華的人提出極好的機會,使他們在現今這個事物制度剩下的短短日子中所從事的傳道工作獲得最豐富的收穫。

7 當然,一個獻了身的基督徒若在自己小組的地區中獲得良好的結果,當地的人亦對王國的好消息發生響應而與耶和華的組織聯絡,他的本土顯然需要他的服務。他有一個收穫豐富的地區,所以與其搬到外地去,他不如留在本土繼續工作。但是小組若將地區做得頗頻繁而沒有什麼結果,那又如何呢?他應該鬆懈下來或乾脆停止嗎?絕不然!他的堅忍不拔是耶和華所喜悅的。

8.一個地區若收穫不佳,為什麼傳道員,若可能的話,遷往其他地區乃是明智之舉。

8 可是,他的環境若容許他到另一個需要更多傳道員的地區服務,他搬到那地區去豈不是明智之舉嗎?一個漁夫若發現自己的船在一個漁獲很少的地方,他自然會將船駛到較有希望的捕魚地區。他想在日子結束之前盡量捕得多些魚。身為屬靈的漁夫,今日耶和華見證人也想在收穫最豐富的地區工作。

9,10.一個人若能遷到另一個國家去,有些什麼需要很大的國家可以供他考慮?

9 一個家庭也許能夠安排自己的事務搬到一個亟需傳道員的國家去服務。在美國,傳道員與人口的比率是一比524,但在若干國家裡比率卻沒有這麼高,由此表示這些國家需要更多宣揚王國好消息的傳道員。例如玻利維亞的比率是一比4,222;薩爾瓦多是一比1,951;瓜地馬拉是一比2,298;哥倫比亞一比3,021;厄瓜多爾一比2,095;巴拉圭一比2,963;秘魯一比3,007。這些國家都在中、南美洲,當地的「漁獲」均非常豐富。可是在若干國家中,有些城市仍然沒有任何耶和華百姓的小組存在。

10 現在讓我們看看非洲對王國傳道員的需要大到什麼程度。在布隆地,耶和華見證人與人口的比率是一比71,174;在塞內高爾是一比20,339;岡比亞一比35,111;象牙海岸一比9,513;肯亞一比11,094;馬里共和國一比700,000;尼加爾一比106,296;查德一比50,000;烏干達一比98,234。這些國家對耶和華手下所有獻了身而能夠遷往外國的傳道員提出大好的「打漁」機會。

11,12.試描述見證人的海外傳道員在有些非洲國家中所發現的情形。

11 在上述國家裡,有些地方有這麼多人對聖經感興趣以致有許多想與見證人研讀聖經的人因額滿見遺而需要輪班等候。例如在肯亞,見證人不會浪費時間與屢次失約的人繼續研究。一個人若在研讀舉行的時候幾次不在家,見證人便會終止與這個人研究而另與較有體會之心的人研讀。若在研究中斷之後這人答應守約而恢復研讀,他會被排在等候名單的末了。

12 一個被派往達荷美工作的海外傳道員報導說,在抵達之後僅六個多月,她已主持十五個家庭聖經研究。她寫道:「我們簡直不夠時間幫助所有想研讀聖經的人。鎮上很多人都知道我們,而且時常有人問我們可不可以跟他們研讀聖經。這些國家中「漁獲」的豐富由當地與耶和華的組織聯絡的人數目大增可以見之。這些人也努力宣揚王國的好消息。

13.一個見證人在土魯克群島發現什麼情形?有一個什麼問題面對著你?

13 正如所料,到亟需傳道員的國家服務的人獲得一些非常令人振奮的經驗。一個到過土魯克群島的許多島嶼傳道的見證人發現當地有些人從未見過聖經,也未聽聞過王國的好消息。他們很熱心聽他傳道。當他對島上居民傳完道而準備離去時,他們再三地問他:「你什麼時候回來呢?」這些人與使徒保羅初次探訪的古以弗所人多麼相似。你能夠響應世界各地渴慕真理的人的懇求,「過……來幫助我們」嗎?

在自己本國之內

14.一個人怎樣能夠在自己本國內到需要更多王國宣揚者的地方服務?

14 一個家庭若無法遷往另一個國家去,他也許能夠搬到本國一個孤立的地區去。許多見證人已這樣行而獲得很好的結果。有些遷到距離家鄉很遠的地區,有些則搬往幾哩之外需要幫助的地方。有時這些地區並不隸屬於任何耶和華見證人的小組。它們需要有人發展當地居民的興趣以便建立一個小組。有時新的地區中可能有一個小組,但卻人數頗少及相當軟弱——而需要協助與鼓勵。有時當地的小組需要較有力的領導;這使耶和華組織裡的成熟傳道員有很好的機會舉家遷往該地以協助當地的小組。

15.成熟的見證人可以怎樣幫助一個人數不多的小組?

15 成熟的見證人遷到小組人數不多而需要協助的地方能夠產生很好的影響。藉著熱心帶頭參加傳道工作,他們能夠將新的生氣灌輸給小組,並且幫助當地的見證人成為更富於生產力的「漁夫」。(馬太福音4:19)他們所立的榜樣可以對當地的小組產生激勵作用,正如保羅和他的同伴對帖撒羅尼迦小組所生的影響一般。保羅在寫給這個小組的信中說:「被上帝所愛的弟兄阿,我知道你們是蒙揀選的,因為我們的福音傳到你們那裡,不獨在乎言語,也在乎權能和聖靈、並充足的信心;正如你們知道我們在你們那裡,為你們的緣故是怎樣為人。並且你們……就效法我們,也效法了主。」——帖撒羅尼迦前書1:4-6。

16.使徒保羅享有什麼特別的喜樂?今日的見證人可以怎樣在自己本國內分享這種喜樂?

16 使徒保羅曾到許多新的地區展開宣揚王國好消息的工作,這為他帶來了很大的喜樂。他在寫給居於羅馬的基督徒的信中透露這種喜樂說:「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稱過的地方傳福音,免得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就如經上所記:『未曾聞知他信息的將要看見,未曾聽過的將要明白。』」(羅馬書15:20,21)今日一切自願遷往尚未有小組建立的孤立地區工作的見證人均可以享有這種喜樂。

17.打算搬到特別需要傳道員的地區服務的人必須是怎樣的人才行?

17 遷到需要較大的地區服務的人必須對上帝的道的真理具有深刻的體會,並且以熱心的傳道活動將這種體會表明出來。他們必須靈性堅強而能夠『在有人問他們心中盼望的緣由時回答別人。』(彼得前書3:15)他們必須甘願忍受種種不便、艱辛和甚至逼迫以繼續向人傳道。這便是使徒保羅所懷的態度。他說:「你們知道自從我到亞西亞的日子以來,在你們中間始終為人如何,服事主凡事謙卑,眼中流淚,……經歷試煉。」——使徒行傳20:18,19。

不能遷往別地的人

18,19.小組可以作什麼安排使不能遷往別地的人也可以到需要大的地方服務?

18 但是不能遷往別地的人又如何呢?他們怎能到需要更多人宣揚上帝王國的地方服務呢?也許在他們的環內(大約有二十個小組所構成)有些地區有許多對好消息感興趣的人,但是當地的小組卻有太多區域而無法照料這些感興趣的人。當地的小組可以安排讓另一個小組的見證人到這個地區工作以發展其中的興趣。如果另一個小組擁有較好的「打漁」區域,但卻因為地區太多而無法照料,他們有什麼理由要繼續將時間花在收穫貧乏的地區裡呢?

19 住在環的其他部分的見證人若甘願到這樣一個地區工作,小組可以派他們去發展其中的興趣。他們若找到感興趣的人就應該設法建立聖經研究和經常回去主持。當然,這樣行需要他們花費相當的時間和金錢。他們若能夠負擔這項費用,他們就可以在需要更多王國宣揚者的地方服務而同時無需遷往外地。

應付難題

20-22.試描述遷往別地的人在住所和職業方面可能遭遇的難題,以及他們可以怎樣克服這些難題。

20 正如所料,遷到遠離家鄉的地區或到另一個城市或國家居住的人必定會遭遇若干難題。外地的居住環境可能低過他們一向所習慣的生活水準,因此他們必須學會適應環境。他們必須調整自己的思想以求繼續在新的地區中傳道。他們若老是懷念他們所撇下的東西,他們就很難留在新地區裡了。

21 找尋職業可能是另一個難題,但我們可以說這是個無法解決的難題嗎?有時當地的見證人能夠幫助一個家庭獲得工作。有些人則須要接受與他們慣常所做截然不同的工作,他們甚至可能必須接受薪酬較低的工作,但是他們若要留在亟需傳道員的地區服務就不得不如此行。在這件事上,養成正確的態度也非常重要。保羅指出我們所應懷有的看法,說:「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提摩太前書6:8。

22 因此遷往外地的家庭應該盡力設法適應較低的收入和較不理想的居住環境以求留在需要更多王國傳道員的地方服務。這樣行乃是將上帝王國的事務至於物質利益之先,正如耶穌勸勉人所為一般。——馬太福音6:33。

23.一個人若為了到需要更多福音宣揚者的地方服務而不得不與好友別離,他可以對這件事懷有什麼看法?

23 另一個難題可能是與好友別離。遷往外地並不意味到友誼的終止,反之這會使友誼進一步擴展。這樣行的家庭會在他們已有的朋友之外加上許多新的朋友。請記得耶穌應許凡是為了到別處宣揚好消息而撇下親屬的人必定會獲得百倍的親屬和房屋。同樣獻了身事奉耶和華上帝的新朋友會成為好像親屬一樣親密。由於他們的慷慨,他們的家會向外來的人開放。守望台基列聖經學校有許多畢業生被派到其他國家作海外傳道員,他們都可以證明耶穌的話的確不錯。——馬可福音10:29,30。

24.雖然到需要王國宣揚者的地方服務的人可能遭遇若干難題,什麼卻使這些難題變成微不足道?

24 到亟需更多王國宣揚者的地方服務的人無論遭遇什麼難題,與幫助人認識聖經真理的喜樂比較起來就微不足道了。這種喜樂使一切努力和忍耐均成為值得。你會感到一種內心的滿足,知道你正在幫助別人;而最重要的是,知道你正做著上帝所喜悅的事。成熟的見證人深知見到自己在傳道工作上的努力產生良好結果會為他們帶來多大的滿足。請想想,一個人若由於在需要大的地區服務而獲得豐富的結果,他的喜樂更會大多少。不自私地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供獻出來幫助別人認識耶和華,他的愛子和他對人類的奇妙旨意無疑是一件快樂的事。

計算代價

25.一個家庭在遷往別地之前必須先怎樣行?

25 獻了身事奉耶和華的人應該檢討一下自己的環境而認真考慮到需要更多傳道員的地區服務。一個家庭若認為能夠遷到另一個國家或本國內另一個地區服務,就必須先將代價計算清楚以決定他們是否能夠付得起。耶穌曾解釋為什麼這樣行是必須的,說:「你們那一個要蓋一座樓,不先坐下算計花費,能蓋成不能呢?恐怕安了地基,不能成功。」——路加福音14:28,29。

26,27.為什麼將我們的努力用在產生最豐富結果的地區乃是明智之舉?保羅怎樣在這方面立下榜樣?

26 既然這個舊事物制度剩下的日子已很短了,將我們的努力用在產生最豐富結果的地區上自然是明智之舉。我們若有能力遷往別處,而另一個「漁獲」較好的地方卻不夠傳道員,我們若仍繼續留在收穫不佳的地方就未免不合理了。但是一個家庭若決定遷往外地,它就應該能夠在該地留下來。因此預先的計劃和計算一下代價是必需的。

27 當使徒保羅發現一個地方的「漁獲」不佳時,他看出遷往生產較豐富的地區乃是明智之舉。由於這緣故,他沒有在雅典逗留得很久。比較上說來,雅典是個生產不甚豐富的地區。因此,保羅前往哥林多;在他的第二次海外傳道旅行期間他在哥林多逗留了一年半之久。這正是主要他做的事。他在異象中對保羅說:「不要怕,只管講,不要閉口;有我與你同在,必沒有人下手害你。因為在這城裡我有許多的百姓。」(使徒行傳18:9,10)情形的確如此。

28,29.一個家庭若決定可以搬到生產較豐富的地方服務,他們可以採取什麼步驟?

28 一個家庭計算過代價之後若決定它能夠到需要更多福音宣揚者的地方服務,它應該怎樣行呢?家庭的每一份子都應該為這件事向耶和華禱告,懇求他指引幫助他們作正確的決定。然後他們可以著手作一切必需的預先準備以求在抵達新地區之後能夠留下來。若是可能,他們應該先到新地區探測一下,特別是他們須要舉家搬遷的話。住所和職業都要找好。

29 假設一個家庭決定遷到另一個國家去,那又如何呢?他們可以寫信給該國的守望台分社辦事處探詢他們所想知道的事項。在另一方面,他們若僅是想搬到本國的另一個地區,他們可以寫信向守望台社在該國的辦事處查詢。社方會很樂意告訴他們有些什麼地方特別需要更多福音宣揚者。

30.跟從耶穌基督與保羅所立榜樣的最好方法是什麼?為什麼?

30 一個家庭若能夠成為先驅傳道員而將大部分時間用在傳道工作之上,那自然再好不過。這樣他們所能成就的工作會多得多,同時也更能照料他們所找著的興趣。這乃是跟從耶穌與使徒保羅所立榜樣的最好方法,因為他們將大部分時間均用在傳道工作之上。

31.耶和華的組織的巨大擴展乃是表明什麼的確據?加入這組織的人怎樣表示他們很感激有人對他們宣揚好消息?

31 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耶和華的組織的驚人擴展乃是表明宣揚王國好消息的工作收穫如何豐富的有力證據。這也清楚表明見證人所用的方法最為有效。1945年有141,606個見證人在68個國家地區宣揚好消息。二十五年之後(1970年),他們的組織已增加十倍而有1,483,430個活躍的傳道員在206個國家地區宣揚好消息。在這許多聽見好消息而踴躍響應的人看來,將好消息帶給他們的人的腳蹤的確「佳美,」正如以賽亞先知所預言一般。(以賽亞書52:7)他們很感激在現代有人甘願到普世各處,甚至到僻遠的地區,宣揚王國的好消息。藉著自己也參加宣揚好消息的工作以造福他人,他們將所懷的感激表現出來。由於這樣行,他們正跟從耶和華的組織向人推薦的途徑。

32.今日我們怎樣正在目擊以賽亞書60:22的應驗。

32 在此我們正目擊以賽亞書60:22的預言獲得應驗,「至小的族要加增千倍,微弱的國必成為強盛;我耶和華要按定期速成這事。」今日宣揚王國好消息的工作所引起的反應正迅速增加。這顯然表明現在耶和華正使他在地上的組織加速擴展生長。

33.為什麼耶和華見證人必須嚴肅地檢討一下他們可以怎樣增加他們在宣揚王國好消息方面的生產力?

33 今日要收的莊稼很多,工作的人很少,而且剩下來執行這件工作的時間已大為減少。你若已經獻了身給耶和華而成為他的見證人,要嚴肅地檢討一下你可以怎樣作更大的努力將一切渴望取悅耶和華及自他的王國得福的人召集起來。要認真考慮一下你可以怎樣藉著到特別需要更多傳道員向人宣揚上帝王國的好消息的地方服務以增加你在基督徒傳道工作上的生產力。這可能就是你現在所居的地方嗎?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