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對上帝說謊!
一個人若對你做了許多動聽的應許,後來卻背信食言,你會對他有什麼感想呢?你若辯稱他不知道,這些應許為他帶來的責任,你會原諒他嗎?
每年在美國這樣的事便發生超過750,000次。每年美國有500,000宗蒙法庭批准的離婚和250,000宗遺棄的案件。每四宗婚姻中便有一宗以離婚收場。離婚率在其他國家也直線上升,特別以基督教國家為然。
每個為人所知的社會均以婚姻為表現成年人的愛和建立家庭的正常方式。自遠古以降,婚姻的合約一向均被視為在宗教和道德方面具有永久的約束性,同時構成了一種不能輕易破壞的法律地位或關係。
雖然今日有一種廢除婚姻誓願的傾向,1969年七月四日的《時代》雜誌卻報導說:「無論今日有些婚禮如何標奇立異,人們對於儀式仍然懷有根深蒂固的需要。」大部分的人仍然喜歡作婚姻誓願,矢誓不論貧賤富貴,生死禍福,均愛護、敬重和忠於自己的配偶。無論婚姻採用什麼形式。這在實際上仍是一項合約。事實上舉行嚴肅的儀式便使其成為一項合約,觀禮者均期望當事人履行合約的條件。
既然如此,唯有說謊者才會輕率地締結婚約而無意遵守其條件。再者,破壞婚約或違背了要愛護、敬重和忠於配偶的誓言的人均是說謊者。他們對配偶說謊和欺騙了配偶,即使他們詭詞自辯,聲稱婚姻比他們所預料困難得多。
基督教國帶頭對上帝說謊
更不對的是,這些人對上帝說謊!基督教國裡有億萬的人自稱為基督徒和上帝的僕人,可是卻在離婚、分居、遺棄、對配偶不忠等事件上遙遙領先。這些人乃是最可鄙的說謊者!
為什麼我們可以說這些人都對上帝說謊呢?這對他們有什麼意義呢?請想想,這些人當中有許多曾在宗教儀式中作過誓願。他們承認上帝是見證,因此他有權期望他們忠心履行所作的誓願。此外,許多舉行民法儀式的人也承認婚誓是在上帝面前作的。甚至在這件事上沒有公開承認上帝的地位的人也必須對他負責。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是上帝所造的生物,他們正利用他所創立,使人類能夠在地上繁殖的婚姻制度。
上帝乃是人類第一宗婚姻的創立者和主婚者,我們有耶穌基督的權威支持這個主張。因此所有的婚姻都由於上帝的安排才得以成立。他可說是婚姻的監察者;他會留意到人們有沒有忠心履行他們在他面前所作的誓言。
上帝的觀點
耶和華究竟認為人,特別是一個自稱為基督徒的人,所訂的合約具有多大的約束性呢?他的道說「背約的[人]……是當死的。」這樣的人若不改過自新求上帝寬恕,他便處於很危險的地位了。——羅馬書1:31,32。
由耶和華處置古代猶大國王西底家的方式我們可以看出他對這些食言的說謊者所懷的態度。這位國王曾憑一個奉上帝之名而作的誓言與巴比倫王立約要事奉後者。雖然這個約早與一個異教君王立的,西底家卻實際對上帝說謊因為他違反了所作的誓言而背叛巴比倫王。由於這緣故,上帝對他說:「他輕看向王所起的誓,背棄王與他所立的約,……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他定要死在……巴比倫。」——以西結書17:16;歷代志下36:13。
自稱為基督徒的人若矢誓要愛護,敬重和忠於配偶,但後來卻把這些誓言視作兒戲,那便等於指著上帝的名發假誓了。這樣的惡行必定會招致上帝的烈怒。(利未記19:12)上帝恨惡一切說謊者(箴言6:16,17),並且指出怙惡不悛的說謊者必定會遭受永遠毀滅的懲罰:「唯有膽怯的、不信的、可憎的、殺人的、淫亂的、行邪術的、拜偶像的和一切說謊的,他們的分就在燒著硫磺的火湖裡。這是第二次的死。」——啟示錄21:8。
因此我們與別人所立的合約,特別是婚姻的合約,在上帝看來是具有約束性的。耶穌指出一個人不能把解除婚約當作兒戲一般。他說:「我告訴你們,凡休妻另娶的,若不是為淫亂的緣故,就是犯姦淫了。」(馬太福音19:9)因此一個人若離棄配偶,或僅是有如此打算,就應該首先想清楚才好,因為上帝必不會以欺負配偶的人為無罪。他必定會和這樣的人算帳。——希伯來書4:13。
其他的說謊者
有許多人隨便找個藉口離婚,有些夫婦則雖然繼續同住,其實卻由於未能彼此敬重而證明自己是說謊者。他們忘記了他們矢誓不是僅要彼此同居而是同時要彼此相愛。作丈夫的是否對其他女子比對自己的妻子更敬重和殷勤呢?妻子敬重和服從丈夫嗎?抑或他瞧丈夫不起或對其他男子更感興趣?夫妻雙方有對外人說配偶的壞話嗎?丈夫有盡力維持妻子的生活嗎?妻子有好好照料丈夫,料理他的膳食,使他的衣服保持整潔嗎?夫妻有大聲爭吵或打架嗎?他們是否總是彼此譏誚、批評、發怨言而非彼此造就,鼓勵和相愛呢?除非夫婦真正竭力使婚姻美滿成功而為婚姻的創始者增光,不然他們便可說是對上帝說謊了。
留意你自己沒有對上帝說謊
既然上帝將婚姻的安排和婚約的誓言看得如此認真,每個想取悅上帝及生活在他安排之下的已婚人士都應該檢討一下自己的情形。要留意你自己並沒有對上帝說謊。每個人都應該問問:「我正對自己的配偶表現真正的愛心嗎?我有表現深深的尊重嗎?不論環境優劣,我都衷心地如此行嗎?」
在上帝面前守信的人會在現今尋得更大的快樂,同時也因為謹守自己的誓言而贏得上帝的嘉許和永生的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