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72 1/1 5-7頁
  • 你在崇拜中運用上帝的名字嗎?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你在崇拜中運用上帝的名字嗎?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2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名字被迷信所隱蔽
  • 迷信在什麼時候流行
  • 為什麼上帝的名字應在全本聖經中出現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2年
  • 耶和華
    洞悉聖經(下冊)
  • 上帝的名字
    洞悉聖經(上冊)
  • 上帝的名字在純真崇拜中所居的地位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0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2年
《守》72 1/1 5-7頁

你在崇拜中運用上帝的名字嗎?

凡是熟悉聖經的人都知道上帝有一個專有的名字。誠然,聖經也用「上帝」、「主」、「父」、「全能者」、「至高者」等銜頭稱呼他。但是唯有他那獨特的專有名字才足以將他的品格和屬性總括起來。上帝說:「我是耶和華,這是我的名;我必不將我的榮耀歸給假神。」——以賽亞書42:8;詩篇83:18。

「耶和華」(Jehovah)是上帝的名字最為人所知的讀法,雖然大部分的希伯來學者均主張採「耶威」(Yahweh)。在最古老的希伯來文抄本中,這個名字由四個字母所組成,通常稱為「四字神名」(Tetragrammaton,來自希臘文tetra意即「四」和gramma,意即「一個字母」)這四個希伯來文字母相當於英文的YHWH(有些人說YHVH或JHVH)。

但是有人也許會問,耶和華若是上帝的名字,為什麼在教堂裡牧師和會眾都很少用這個名字呢?例如你有在崇拜中運用上帝的名字嗎?這樣行是否很重要呢?

名字被迷信所隱蔽

今日世上有很多人都不熟悉上帝的名字,主要原因之一是許多世紀之前在猶太人當中產生的一種迷信。這種迷信認為將上帝的專有名字讀出來是不對的。沒有人確知究竟什麼使過去人產生這種見解。有些人聲稱這種見解起於人們認為上帝的名字太神聖而不宜於讓世人有罪的嘴唇提及。另一種見解是猶太人不想讓非猶太人知道這個名字而將其濫用。還有些人則認為不用這名字的目的是要避免它被人在魔術儀式中採用。

對上帝名字所懷的這種迷信在什麼時候流行起來呢?這個問題也無人確知。許多參考著作認為上帝的名字在公元前300年左右已被人停止使用了。他們所根據的理由是希臘文的七十人譯本(翻譯的工作大約始於公元前280年)已不會有上帝的名字。但這是真的嗎?

誠然,現存最完整的《七十人譯本》抄本都用希臘文的Kyʹri·os(主)或ho The·osʹ(上帝)去代替耶和華這個名字。但是這些主要抄本的年代僅推溯至公元後第四、五世紀而已。可是最近卻發現了一些古舊得多的抄本(雖然僅是片斷),這些抄本證明最早的《七十人譯本》其實含有上帝的名字。

例如有一份殘缺的紙草抄本在富押紙草抄本中被編為266號,其中含有申命記一書的後半部。在這部抄本中以希伯來文寫成的四字神名曾屢次出現。據學者鑑定,這部紙草抄本寫成於公元前第一或第二世紀,比以上提及不會有上帝名字的七十人譯本早四、五世紀。

論到另一份新近發現的古紙草抄本,保羅·矢爾博士說:「這份含有利未記二至五章片斷的紙草抄本在字體上與富押紙草抄本266號頗相似;正如上述,這份抄本的特色是以希伯來文正楷的四字神名作上帝的名字而不像較後的基督教聖經抄本一樣代以『主』字。」——The Cairo Geniza,1959年版222,224頁。

因此雖然許多學者認為上帝的名字在公元之前已不為人所用,我們卻有充分證據不接受這種見解。

迷信在什麼時候流行

在第一世紀,證據初次出現表示猶太人對上帝的名字產生了一種迷信的態度。例如第一世紀出自祭司家族的猶太歷史家約西弗斯在論及上帝將自己的名字向摩西宣布之後說:「我若再多言便違反律法了。」(猶太古史第二冊十二章第四段)可是,約西弗斯的話相當含糊。他並沒有清楚說明在第一世紀一般人對於讀出或運用上帝的名字懷著什麼態度。

含有猶太律法師的見解和傳統的《密殊拿經》則說得稍為明確一點。這本經典據云是生活於第二三世紀的律法師猶太教長編成的。《密殊拿經》中有些資料顯然是指耶路撒冷及其聖殿在公元70年遭受毀滅之前的情形。可是我們必須承認,《密殊拿經》的歷史價值是可疑的。即使如此,我們仍可以從《密殊拿經》所含的若干傳統大致看出當時一般猶太人對於將上帝的名字讀出來一事懷著什麼態度。

論到每年的贖罪日,《容馬》,6,2說:「站在聖殿院中的祭司和人民從大祭司之口聽見那名時,他們便屈身下拜,面伏於地,說,『他的王國榮耀之名是應當稱頌的,直到永永遠遠!』」

關於每日祭司所作的祝福《所達》7,6說:「他們在聖殿裡將那名照經上所載宣讀出來,但在各省則代以另一個字。」

《公會》10,在列舉「於來世無分的人」時說:「阿爸掃羅說:這也包括將那名的字母讀出來的人。」

可是,雖然以上所引的《密殊拿經》最後兩段表示上帝的名字已不為人所用,《密殊拿經》的第一部分卻吩咐說:「人應該以那名[上帝的名字]向同胞致候」並引《波阿斯》(路得記2:4)為例。——《伯拉可夫》9,5。

不論這些傳統具有什麼價值,它們顯示在耶路撒冷的聖殿在公元70年遭受毀滅之前,人們已有避免使用上帝的名的迷信傾向了。沒有什麼證據表明這種迷信在公元之前已普遍流行。現有的證據表示這種迷信最早也到公元第一二世紀才開始形成。因此在耶穌的日子很可能有許多猶太人均時常運用上帝的名字。

可是到後來,猶太人以原文讀希伯來文聖經時便以「阿當尼」(主)或「以魯謙」(神)這兩個字去代替四字神名了。因此在第六、七世紀猶太人開始採用母音點時,抄寫員每逢寫四字神名便加上「亞當尼」或「以魯謙」一詞的母音點,目的顯然是想警告讀者說這兩個字而不要將上帝的名字讀出來。當然,在閱讀較後期的希伯來文聖經七十人譯本時,讀者會發現四字神名完全被希臘文的「主」和「上帝」這兩個頭銜取而代之。

其他文字的譯本,例如拉丁文的《通俗譯本》,也步較後期的七十人譯本的後塵。由於這緣故,在1609年根據拉丁《通俗譯本》譯成的天主教英文《杜亥譯本》並不含有上帝的名字。在1611年譯成的《英王雅各》譯本則通常以大草的LORD(主)或GOD(上帝)兩字去代替希伯來文聖經中的四字神名。可是這部譯本卻在四處地方採用「耶和華」這個名字,即出埃及記6:3,以賽亞書12:2和26:4,以及詩篇83:18。

《美國標準譯本》(1901年出版)的譯者們有力地把隱蔽上帝的聖名耶和華的錯誤理由加以揭發。這部譯本在前言中說,「美國的修訂者經過仔細考慮之後一致認為英文或任何其他文字的舊約譯本不應再受一種以為上帝的名字過於神聖而不宜讀出來的猶太迷信所支配;可慶幸地,許多由現代傳教士所譯的聖經均沒有盲從這種迷信。這個可紀念的名字會由出埃及記三章14,15節加以解釋,並在舊約原文中屢次受到強調;這名字標明上帝是一位個人化的上帝,與人立約的上帝,賜人啟示的上帝,以及是他子民的拯救者和良友;——而非僅是許多法文譯本所論及的一位抽象的『永恆者』,反之他是一切遭遇困難的人永遠長存的援助者。這個專有名字[耶和華]與其所含的一切豐富的神聖意義現已在聖經中恢復過來了;這無疑是它當之無愧的。」

不錯,在聖經裡我們讀到上帝自己宣布他定意要使他的名「傳遍天下」,以及他的名「在外邦中必尊為大」;既然如此,我們又怎能僅因為某種迷信而在我們的崇拜中不用這個名字呢?(出埃及記9:16;瑪拉基書1:11)瑪拉基書(3:16)描述有一本「紀念冊」在上帝面前打開,「記錄那敬畏耶和華思念他名的人。」這本,「紀念冊」將你包括在內嗎?你是否不僅『思念他的名,』同時也在崇拜中使用它呢?唯有這樣行你才可以成為門徒雅各在使徒行傳15:14-18所論及的『上帝名下的百姓。』你若認識上帝的名字,尊重這個名字,並且在生活上與他命人奉他那最神聖的名寫下的訓示一致,你便可以贏得永生的幸福。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