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75 7/8 30-31頁
  • 海外傳道員受到勉勵『作上帝的同工』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海外傳道員受到勉勵『作上帝的同工』
  • 警醒!1975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學校目的是要強化信心
  • 海外傳道員帶動普世的擴展
    耶和華見證人——上帝王國的宣揚者
  • 宣揚在統治中的上帝王國的傳教士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59年
  • 熱心傳道——真正基督徒的標誌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2年
  • 努力學習成良師——海外傳道播良言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7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5
《警》75 7/8 30-31頁

海外傳道員受到勉勵『作上帝的同工』

使徒保羅論及「與上帝同工」的話載於聖經中的哥林多後書6:1,這句話成為基列海外傳道員學校在1974年九月八日舉行的第五十七屆畢業禮的主題。雖然該屆的二十五位學生是基列學校歷來人數最少的一班(不是由於缺人申請而是因為社方需要更多工人去印刷聖經和聖經輔助書籍,以致無法容納較多學生)。美國、加拿大、夏威夷和歐洲前來觀禮的親戚和朋友擠滿了紐約昆士區的耶和華見證人大會堂。畢業生來自四個國家,奉派到十三處地方。

上午節目由諾爾校長主持,他勉勵畢業生在傳道工作要表現長久忍耐和上帝聖靈的其他果子。他說,他們這樣行便是與上帝合作,使『王國之道的種籽生長』的乃是他。——哥林多前書3:6。

在諾爾校長的演講之前,學校導師和守望台社總部的幾位監督發表簡短的演講。隨後由法蘭滋講述傳福音工作的緊急性,目的是要盡量多救些人渡過「大災難」的毀滅。根據目前一切證據顯示,這場災難已十分臨近了。——馬太福音24:21。

下午節目是屬於學生的,他們演奏各人本國的土風音樂之後,還演出兩齣戲劇。第一齣是短篇戲劇,分為古代和現代兩部分,描述婦女如何將使徒保羅和彼得的訓示付諸實行。(提多書2:2-5;彼得前書3:1-6)節目以一齣歷史劇作為結束,戲劇演出暴君亞哈王和王后耶洗別統治以色列時代所發生的事,以及上帝的先知以利亞在當時間擔任的角色。

學校目的是要強化信心

基列學校的訓練最重要的是強化信心。學校強調對上帝旨意的全面看法而非僅是幾個教義。它的目的是將整本聖經所提供的「純正話語的規模」灌輸給學生。這使人能夠抵抗那「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即缺乏信心。(提摩太後書1:13;希伯來書12:1)海外傳道工作使人的信心受到真正考驗。再者,耶穌基督手下的真正海外傳道員必需能夠幫助別人養成堅強不渝的信心。

信心的考驗許多時會由於海外傳道員去到別國時發覺與他原來的環境大不相同而來臨。當地人士對上帝和聖經的觀念和他們的日常生活方式在海外傳道員看來通常是新奇的。同時,在海外傳道的初期生活上,學習語言是一項難題——他們必須學習以當地人明白的方式表達思想,及將其灌輸入人的心中。

一位致力於傳道工作已達二十年的海外傳道員說:「基列學校的訓練雖對我們有極好的幫助,但我發現堅決留在奉派地區的海外傳道員都是對人懷有真摯愛心和渴望幫助別人的。他們對別人深感關懷。這是海外傳道具成功的基本條件。當然,這件事並不新奇,因為耶穌基督就懷有這種態度。他來到地上成為完美的人。他每日都與絕不完美的人相處。可是聖經記載他說:『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馬太福音9:36。

「不錯」,海外傳道員的妻子說。「初時的陌生環境和習俗,尤其是語言,佔據了我們的大部分思想,有時或甚至感覺永遠學不成。可是當地人士仁慈地在語言方面幫助我們。到我所學的語言足以表達自己的思想時,我發現許多人都十分可愛。他們對我所提供的屬靈幫助加以當於體會和敏於反應以致我們的工作地區成了我真正的家鄉,我永不想為了返回以前所謂的『家鄉』而離開奉派的地區。」

自基列學校於1943年開辦以來,普世耶和華見證人的數目有了顯著的增加。可是,這種增加並不限於海外傳道員的幫助。大多數加入傳道行列的新見證人都是由於本國同胞的善工而認識真理的,但後者很可能首先從海外傳道員聽到好消息,然後熱心地將其傳揚,並在生活、工作和教養兒女方面與上帝的道一致而立下良好榜樣。他們將好消息傳至難於到達的地方,並幫助盈千累萬的人與他們一同採取立場擁護真理。基列的海外傳道員很高興看到這種進展。

這一切無疑顯揚耶和華的智慧,我們也為所享的屬靈的繁榮和增加深深感謝他。正如從事許多海外傳道工作的使徒保羅表示:「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唯有上帝叫它生長。」——哥林多前書3:6。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