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的好消息——彌賽亞已來臨!
馬太福音的執筆者馬太是誰?他是個謙卑,忠實,受過良好的教育的猶太人,並被耶穌選作十二使徒之一。
他是個謙卑的人嗎?不錯,因為馬太本人坦白地表明自己曾是個深受當時猶太人鄙視的稅吏。不像其他許多稅吏一般,馬太必然是個忠實的人。倘若不然,耶穌會在馬太坐在收稅的地方之際呼召他成為基督的跟從者嗎?同時,他必定受過良好的教育,因為學者們說他在福音中所用的希臘文是希臘文聖經中最佳者之一。顯然在他所作的記錄中。他運用良好的鑑別力。他的福音書在守望台的書刊中比其他三本福音更常被引錄。
馬太在那裡寫成他的福音書?鑑於他的寫作目的,很可能在巴勒斯坦寫成。他寫這書的目的何在?為要證明耶穌基督的確是彌賽亞。這由他引證希伯來文聖經達百次之多一事加以證實。他特別留意表明耶穌怎樣應驗這些經文,從他引證以賽亞書7:14表明耶穌由處女所生直至他引證撒迦利亞書11:13論及耶穌以三十塊錢被賣為止。——馬太福音1:23;27:9。
馬太以什麼文字寫他的福音書?外在的證據表明他首先以希伯來文寫成。既然他的目的顯然是要幫助他本國的同胞看出耶穌便是彌賽亞,對他來說用希伯來文寫作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此外,看來他也想使他的書成為與希伯來文聖經的一項連繫。
有些人對於馬太原來以希伯來文寫作一事持有異議;他們聲稱馬太福音的希臘文讀來如此流暢而不可能是個譯本。對這異議的解答是,很可能馬太本人親自翻譯。當他看出有這樣的真正需要時,便在上帝的聖靈指引之下如此行。
根據現有最早的傳統證據,馬太大概在公元41年寫成他的福音。在他的福音書中沒有任何地方與這證據相抵觸。顯然馬太感覺急需把證明耶穌是彌賽亞的一切事實記錄下來;他很可能體會到這對於執行耶穌的使命,使萬民成為基督的門徒及為他們施浸一事有莫大的幫助。因此,我們發現馬太寫他的福音書比路加和馬可寫他們的福音早大約十年以上。在公元第十世紀的手抄本中已發現公元41年這個日期。
不錯,由於馬太和馬可所寫的福音有這麼多共通之處,不少學者不同意馬太福音在這麼早的日期寫成,他們認為馬可福音既然較短,必定首先寫成。可是馬太福音決不是僅把馬可福音加以擴大而已:有人說得不錯,兩者之間相似的地方可以作以下合理的解釋:彼得有一份馬太福音的抄本,並在他的傳道工作中加以運用,馬可把彼得所說的話的一部份編入他的福音書裡,因而將馬太寫的不少部分記錄下來。
馬太福音含有多少獨特的資料?它內容中大約有百分之42是獨有的。馬太福音比其他福音書更常提及王國,共達50次之多。在這福音裡天國一詞比「上帝的國」更為常用,這是其獨特的地方之一。此外,他向我們提供十個比喻是其他福音書所無的,而且他對於數字也比其他福音更為精確。一個典型的例證是唯獨他告訴我們耶穌以三十塊銀錢被出賣。他之關心準確的數字很可能是由於他曾是個稅吏的緣故。
馬太的主題發展
馬太的主題是:耶穌乃是彌賽亞。他的記載一開始便把這事表明出來。鑑於上帝對他的忠心僕人所作的應許;彌賽亞必需是亞伯拉罕和大衛的後裔,也必需是上帝的兒子。(創世記22:15-18;撒母耳記下7:8-16)馬太在他最先兩章書中便確立了這些要點。與耶穌出生有關的環境,例如約瑟不知如何是好以及後來從東方而來的占星學家的造訪,都是這福音書所獨有的。某些現代的批評家懷疑究竟馬太本人是否寫最先這兩章書的人。但是為什麼他們有此懷疑呢?是否因為他們不想相信耶穌為處女所生這件事呢?這兩章書均出現於古代的手抄本中,早期「教會作家」也時常引證它們。除此之外,這兩章書中沒有任何資料與基督教希臘文聖經的任何記載有所衝突。剛相反,它們表示為什麼耶穌是沒有罪的。——約翰福音8:46;希伯來書7:26;彼得前書2:22。
在跟著的第3和第4章,我們讀到表明耶穌的彌賽亞身份的進一步見證。施洗約翰提出他的證言,然後從天上有聲音發出,承認耶穌是上帝的兒子。隨著是耶穌在曠野受試探,以及耶穌呼召幾個門徒跟從他,使他們「得人如得魚」一般。這最先四章書可說是馬太的引言。
登山寶訓
馬太跟著提出什麼資料?毫無疑問是耶穌所作的傳道和教導中最有力,和最傑出的榜樣。它被譽為有史以來最著名的傳道演講的確是當之無愧。馬太彷彿急不及待地把它記錄下來一般。他提出引言的資料之後便立刻敘述登山寶訓的內容,雖然路加福音顯示耶穌在開始傳道之後過了一段時期才把它講出來。在馬太的記載中,它包括第5至第7章的資料。
這是多麼傑出的演講!耶穌以列舉九種幸福或快樂作開始,熱切稱讚那些留意自己靈性需要的人,溫柔的人,憐恤的人,使人和睦的人以及其他。從其中我們獲悉耶穌所作的模範禱告,勸人繼續先求上帝的國和他的義的忠告,金規以及其他許多教訓。
傳道的訓示
在述及更多耶穌所行的奇跡和傳道之後,馬太在第10章向我們報導耶穌給予他十二個使徒的傳道訓示。它含有以下的警句,如:「你們白白的得來,也要白白的捨去。」「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以及「那殺身體,不能殺[魂]的,不要怕他們。」——馬太福音10:8,16,28。
隨著,我們獲悉耶穌對施洗約翰所作的稱讚,以及他對他在其中傳道的加利利各城的不信而提出的譴責。第11章以這段美妙感人的話作為結束:「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馬太福音11:28-30。
在第12章,我們讀到以下率直的真理,如「凡……一家自相分爭,必站立不住」,「不同我收聚的,就是分散的,」和「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馬太福音12:25,30,34。
耶穌的比喻
然後來到第13章,值得注意的是它說明「天國」的比喻。在此馬太提出耶穌的七個比喻:撒種的人和不同的土地,麥子和稗子,芥菜種,麵酵,藏於田中的寶藏,重價的珠子以及撒網的比喻。他包括其中兩個的解釋。跟著的兩章談及耶穌所行的更多奇跡和傳道。然後,在第16章,我們讀到彼得承認耶穌的確是彌賽亞和上帝的兒子。馬太在下一章對此提出進一步的證據而報導耶穌變形的經過。
第18章同時也具有一個特殊的印記,在那裡馬太描述基督徒彼此間所負的義務。在詳盡地警告門徒不要絆倒別人和說明上帝甚至不想見到基督裡最小的一個滅亡之後,耶穌告訴我們應當怎樣對待那些得罪我們的人。他告訴彼得要饒恕人,不僅是七次而是七十個七次,並且藉著一個頗長的比喻警告基督徒不要不肯彼此寬恕。
耶穌傳道的最後幾天
從第19章起,馬太按照事件的發生次序將其記錄下來;在此我們感覺到在耶穌和他的宗教反對者之間關係愈來愈緊張,反對者試圖在休妻的問題上難倒他;在此之後,他提出銀子的比喻。然後耶穌再次向他的門徒申明謙卑的教訓,表明他自己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而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贖價。——馬太福音20:28。
馬太隨著告訴我們耶穌以凱旋的方式騎驢進入耶路撒冷,並且潔淨聖殿以致惹起他反對者的極度忿怒。無怪他們向他提出挑戰,說:「你仗著什麼權柄作這些事?」(21:23)但他卻反問他們施洗約翰憑著什麼權柄為人施洗而使他們啞口無言。接著耶穌提出兩個針對這些反對者的比喻,其中第二個標明他們乃是殺人者;他們也看出耶穌的用意。
在聽完關於婚筵的比喻之後,耶穌的宗教反對者來到他面前提出一些詭詐的問題:關於納稅、復活和那一條是最大的誡命,每一次耶穌均勝過他們。因此他們不敢再向耶穌提出問題,但他卻反過來問他們一個關於大衛的子孫和主的問題。再次地他們不能回答。耶穌向群眾和他的門徒尖刻地公開指責他們,一連六次提出這樣的譴責:「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馬太福音23:13,15,23,25,27,29。
然後是一段我們可以稱之為喘息的時間,當其時耶穌向他的門徒提出:「關於他的臨在和這事物制度結束」的偉大預言,載於第24章和25章。在此我們獲得這個預言性的命令:「這王國的好消息要傳遍為人所居的大地,對萬民作一個見證,然後末日便會來到。」(《新世》),耶穌以十個童女、銀子和綿羊山羊的「王國」比喻使他的預言達到最高潮。
在第26和27章裡,我們讀到耶穌被人以名貴的香油所膏,他創立紀念他死亡的儀式,他被捕在公會之前受審,以及彼得三次不認主。耶穌在本丟·彼拉多面前受審,後者徒然洗手以圖脫罪,但卻把耶穌交給人釘在一條柱上,後來埋葬在一個石墓中。
復活及臨別的委托
馬太福音最後一章談及耶穌的復活和報導他臨別的委託:「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給他們施洗……都教訓他們。」然後馬太以耶穌這句予人安慰的話作結束:「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馬太的好消息的確表明耶穌便是上帝所應許的彌賽亞。他的記載是準確、詳盡和有益的。耶穌在登山寶訓的結論中把那些聽見他的話而切實遵行的人比作一個智慧人把房子建造在磐石上而經得起暴風雨的侵襲。讓我們都像智慧人,按照耶穌所宣佈的原則去生活,並且服從他的命令去傳道教人。這些事都由馬太在他的記載裡忠實地為我們保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