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宣告:『彌賽亞來到了!』
什麼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呢?毫無疑問,這些事件便是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的誕生、傳道工作、死亡、復活和升天。
上帝所定的原則是,「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句句都要定準。」與這項原則一致地,耶和華上帝使耶穌基督的生平有四項記載記錄下來以確定這些事件的真實性。(申命記17:6;哥林多後書13:1)他所任用的四個人是馬太、馬可、路加和約翰。有人說得不錯,這四位執筆者每一位均有自己獨特的主題和目標,反映出自己的個性及以特別某些讀者為對象。
關於這些執筆者中的第一位,馬太,我們所知甚少。可是,我們可以肯定他是個十分謙遜的人,因為我們唯獨從他的記載獲悉他曾是個受人鄙視的稅吏。(馬太福音9:9)難怪當時稅吏受人鄙視!原因之一是,他們代表羅馬的統治令猶太人最感痛苦的方面——錢袋方面!不但如此,他們時常濫用特權,橫徵暴斂而變成聲名狼藉。這從稅吏撒該的話足以見之。耶穌到他家裡留宿之後,撒該表示要革面洗心,說:「我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路加福音19:8)但是看來馬太無疑是個忠實的收稅員,不然耶穌就不會當他仍然是稅吏之際邀請他成為基督的跟從者了。
最初當亞當在伊甸園裡反叛時,耶和華上帝以隱晦的措辭預言到彌賽亞的來臨;他將彌賽亞稱為女人的「後裔」。早在大衛王的日子,聖經已將這位救主稱為上帝的「受膏者」。但以理先知特別預言到彌賽亞的來臨。(創世記3:15;22:17,18;詩篇2:2;但以理書9:24-27)人們盼望已久的彌賽亞終於來到了!這的確是令人振奮的好消息,因此馬太迅速地通過他的福音向人宣告這件大事。從最可靠的證據看來,馬太可能在公元41年已寫下了他的記載。
顯著的特色
顯然馬太打算使他的福音成為把希伯來文聖經所記載的事件以及與彌賽亞一生有關的事件連接起來的橋梁。據早期教會歷史家說,馬太首先用希伯來文寫成他的福音,後來才譯成希臘文。支持這項見解的一件事實是,馬太從較早的聖經所引用的一切經文都不像其他福音執筆者一般引自希臘文的《七十人譯本》而是引自希伯來文聖經本身。馬太福音的主題是:耶穌基督的確是聖經所預言的彌賽亞。與這個主題一致地,馬太比其他福音執筆者更常指出耶穌的一生事跡和行動如何應驗了聖經的預言。(可將馬太福音8:16,17與馬可福音1:34及路加福音4:40比較。)馬太也比其他福音執筆者更常強調『屬天王國』的主題;由於這緣故,他的福音被人稱為「王國福音」。——馬太福音4:17;5:3;11:12;22:2。
馬太以前是個稅吏一事從他所寫的記載顯明出來。我們留意到一點是,他對於耶穌向他表現的莫大恩典,不嫌他是稅吏而仍然揀選他作彌賽亞的使徒一事深懷感激。因此我們見到唯獨他的記載指出耶穌強調上帝要人表現慈悲而非僅是獻上祭物。饒有趣味地,唯獨馬太將耶穌所說的一段充滿安慰的話記錄下來;在這段話中,耶穌一開始便向人發出邀請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馬太福音9:9-13;11:28-30;12:7;18:21-35。
馬太曾經是個稅吏一事也從他對數字的留意足以見之。惟獨他告訴我們猶大為了三十塊銀子而出賣耶穌。(馬太福音26:15)除此之外,當其他福音執筆者只提及一個人或一件事時,馬太卻更為精確而提及兩個人或表明事情是複數的。(可將馬太福音4:3;8:28;20:29,30與馬可福音5:2;10:46,47;路加福音4:3;8:27;18:35-38比較。)事實上,看來馬太特別喜歡數字。例如在第六章我們發覺他在模範禱告中列出七項懇求(路加只列出五項),在第13章提及七個比喻,在23章記載耶穌對當日猶太教士們所提出的七項譴責。馬太也將耶穌的家譜分為三組,每組包括14個名字。——馬太福音1:1-17。
我們若留意到馬太的記載是與路加的記載互為補足的,我們便可以進一步看出馬太福音的顯著特色。這是意料中的事,因為稅吏和醫生的思想無疑有很大差別。我們也無法忽視聖靈在這件事上所擔任的角色。再者,馬太寫作的目的是要說服忠心的猶太人耶穌是久已應許的彌賽亞,而路加則表明耶穌是全人類的救主。因此馬太將耶穌的家譜通過大衛只追溯到亞伯拉罕,路加則將其追溯到『上帝的兒子亞當。』(馬太福音1:1-16;路加福音3:23-38)看來馬太所追溯的是耶穌通過養父約瑟方面在法律上的家系,路加則通過耶穌的母親馬利亞追溯他在血統上的家系。馬太記載有一位天使向耶穌的養父約瑟顯現。路加則敘述天使加百列對耶穌的母親馬利亞顯現。類似地,馬太提及占星學家攜同昂貴的禮物前往朝見『猶太人的王』耶穌,路加則提及卑微的牧人應邀前往探視新生的救主。
馬太所報導的彌賽亞
在記載耶穌的生平方面,馬太盡量利用機會證明耶穌的確是聖經所預言的彌賽亞。他怎樣證明這點呢?藉著引證希伯來文聖經達大約100次之多以支持他的主題。例如在詳述耶穌的誕生時,他強調耶穌由猶太處女馬利亞所生一事應驗了聖經的預言。(以賽亞書7:14;馬太福音1:21-23)在記載約瑟攜同家人前往埃及以逃避希律王的毒手時,馬太指出這是要使經文得以應驗:「我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何西阿書11:1;馬太福音2:14,15)希律下令屠殺伯利恆及四境一切兩歲及以下的男孩造成了很大的憂傷,馬太指出這也是聖經所預言的。——耶利米書31:15;馬太福音2:16-18。
馬太在第三、第四章介紹耶穌的先驅施洗約翰,報導他為耶穌施浸及上帝公開宣布耶穌是他的兒子。然後耶穌在曠野受到三個試探以及耶穌開始傳道,向人宣布「天國近了」,同時也行了許多醫病的奇跡。馬太指出耶穌的傳道也是聖經預言的應驗。——以賽亞書9:1,2;馬太福音4:13-17。
除了最後十章之外,馬太並沒有按照事件發生的先後次序作出他的報導。既然耶穌所作的登山寶訓含有如此傑出的教訓,馬太在提及耶穌開始傳道之後便立即將其提出來,雖然其實耶穌大約在一年後才作出這個演講。無可置疑地,這乃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傳道演講,而馬太亦向我們提供最完備的記載。這個演講一開始便提及九項『快樂』而為一切愛好真理、公義的人帶來莫大的安慰。我們可順帶一提的是,耶穌在這裡所用的其實是「快樂」一詞而非「有福」。由於這緣故,若干現代譯本,例如《耶路撒冷聖經》和《現代英語譯本》均使用「快樂」一詞而非「有福」,《新世界聖經譯本》亦然。
關於登山寶訓,據報甘地對一度作印度總督的爾溫爵士說:「你的國家和我的國家若齊心合力將基督在登山寶訓中提出的教訓付諸實行,我們便不但能夠解決我們兩個國家的難題,甚至全世界的難題也會迎刃而解了。」這個演講也含有著名的『金規』。與福音的主題一致地,馬太說耶穌來不是要破壞摩西的律法而是要加以應驗,而『金規』其實便是律法和先知的總綱。——馬太福音5:17;7:12。
看來馬太對耶穌的教訓特別有深刻印象。與其他的福音比較,馬太所報導的登山寶訓不但較為詳盡,他在報導耶穌派出12個使徒(第10章),耶穌所說的七個王國比喻(第13章)及耶穌勸人要表現慈悲,要願意寬恕別人「七十七次」等事時也更為詳細。——第18章。
馬太在他的福音的第8,9,11,12和14-17章主要報導耶穌所行的許多奇跡,例如有一次餵飽了5,000人,另一次餵飽的人「除了婦女孩子,共有四千。」這幾章也報導耶穌譴責一般蓄意作惡,假冒為善的猶太宗教領袖,這些人犯了無可饒恕的罪。除此之外;我們在這幾章讀到彼得對耶穌說,「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同時也讀到關於耶穌變形的記載,當其時耶和華上帝再次作證耶穌基督的確是他的兒子。——馬太福音16:16;17:1-9。
耶穌從事傳道工作的最後階段
至於在耶穌的傳道工作行將結束之際所發生的事件,馬太按照事情發生的先後次序將其記錄下來。在此之前馬太所記載的事大部分發生於加利利,但現在他提及耶穌在較後時期於比里亞所從事的傳道活動。耶穌的宗教敵人在離婚的問題上向他提出挑戰而希望使他難堪。但是他們卻勞而無功,因為耶穌表現很大的智慧,而且對聖經比他們有更深認識;他指出離婚的唯一理由乃是淫亂。一個自命不凡、年輕富有的統治者來到耶穌那裡,問耶穌他必須怎樣行才能贏得永生;但是他離去時已不再覺得自己是那麼了不起了,因為他將財富比永生看得更重。競爭的精神使使徒們發生爭執,這促使耶穌提醒他們他來『不是要受人服事,而是要服事人,並且捨命作多人的贖價。』——馬太福音19:1-20:34。
耶穌在地上作人的最後一個星期,事情發生的地點轉移到伯大尼和耶路撒冷。我們讀到耶穌以凱旋的方式進入耶路撒冷,接著前往聖殿加以潔淨,將所有藉宗教謀利的人趕出去。接著他說了一個比喻,論及一個葡萄園的園戶們同謀將園主的兒子殺死;他藉此讓仇敵知道他看出他們心裡所懷的惡念。——馬太福音21:1-46。
雖然耶穌的宗教敵人在以前與他所作的討論中屢次戰敗,他們卻不肯罷休而再次向他提出一些困難的問題以圖將他難倒。他們問及是否應當繳納不受人歡迎的羅馬稅,問及復活和什麼是最大的誡命。耶穌根據聖經所提出的完善答覆使他們啞口無言。然後耶穌勸門徒要保持謙卑。他也對偽善的宗教敵人提出猛烈的抨擊,七次宣布他們有禍了。由於他們蓄意反對基督,他們的家會被捨棄。——馬太福音22:1-23:39。
由於有些使徒論及希律聖殿的宏偉,耶穌有機會說出他那關於猶太事物制度末期以及他的復臨和臨在(希臘文parousia,派露西亞)的偉大預言。特別自1914年以來,這些預言已獲得了顯著的應驗。然後他說了在我們日子獲得應驗的三個比喻:關於明智和愚蠢的處女的比喻,關於銀子和關於綿羊與山羊的比喻。——馬太福音24:1-25:46。
然後馬太給予我們關於耶穌創立記念他死亡的主的晚餐儀式的唯一目擊記載。接著馬太報導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經歷,他被人逮捕,彼得不認主,耶穌受審,彼拉多猶豫不決和當眾洗手,然後耶穌以猶太人的王的身分在稱為髑髏地的山上被釘死於兩個罪犯之間。——馬太福音26:1-75。
耶穌被捕時使徒們四散奔逃,他們無疑對於事情的發展大感沮喪。但是不久情勢便轉變了。在耶穌死後第三日,他們獲悉他已從死裡復活,後來他們在加利利與耶穌見面,時間無疑是在他升天之前不久;他在當地授予他們臨別的訓示:「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給他們施洗。……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馬太福音28:19,20。
無可置疑地,馬太證明了他的主題,那便是,拿撒勒的耶穌的確是彌賽亞,是上帝的兒子。藉著指出耶穌所應驗的許多預言,他所施行的奇跡以及他所倡導的真理,馬太證明了這件事實。馬太無疑具有一個敏銳和富於體會的頭腦,並且受到上帝的聖靈所啟導。由於上帝的靈指引他,使他記得耶和華上帝要他記錄下來的資料,他能夠為耶穌的生平寫下一項如此詳盡和有力的記載。
我們多麼感激耶和華——他感示手下一個這麼謙卑、忠實和不自私的僕人和他愛子的門徒,為耶穌在地上從事的傳道工作寫下一項對信心有莫大強化作用的記載!願我們真正熟悉這項記載,使我們能夠一方面按照耶穌所提倡的原則而生活,同時把握每個機會將「好消息」告訴別人:聖經久已應許的彌賽亞已在上帝所指定的時候來臨而應驗了希伯來文聖經所載的許多預言。——馬太福音24:14。
[第28頁的附欄]
主人的仁慈邀請
「你們所有勞苦擔重擔的人哪,到我這裡來吧!我必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應當負我的軛,向我學習,你們就必得著心靈的安息;我的軛是容易負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馬太福音11:28-30,《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