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77 5/1 280-281頁
  • 這句箴言是什麼意思?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這句箴言是什麼意思?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7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暴殄天物
  • 唯獨藉上帝的恩典義人才得存活
  • 虐畜是不對的嗎?
    警醒!1998年
  • 上帝愛護動物嗎?
    警醒!2011年
  • 你怎樣運用你的生命?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4年
  • 給現代的智慧之言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59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7年
《守》77 5/1 280-281頁

這句箴言是什麼意思?

箴言說:「義人顧惜他牲畜的命。惡人的憐憫,也是殘忍。」——箴言12:10。

義人對上帝所創造的一切生物懷具尊重。他也知道動物是為了人類服務及予人樂趣而被造的,因此應受到像人類朋友般的對待。人類的罪性,殘忍以及人所造成的環境不平衡,使一小部份動物變成有害,像有些被冠以害蟲毒獸之名的動物。但義人會試圖獲知動物的感覺和需要,特別是自己的家畜,視之為貴重產業而顧惜其生命。這並非說他相信牲畜具有與人類相若的思想和感情,但他們卻應該受到仁慈的對待。

在摩西律法之下,動物受到保護以免被人殘酷對待,甚至安息的律法也顧及到動物的福利,在安息年中准許他們到農人田裡吃自出的土產。(利未記25:6,7)律法規定不可籠住牛的口,以致它在消耗體力踹穀時吃不到其中的一些穀。(申命記25:4)人若尋得鳥窩,可以取去其中的蛋或雛鳥,卻不能連母鳥也取去,致令那個鳥類家庭全都滅絕。(申命記22:6,7)另一件表明耶和華並不忘記動物的事就是在尼尼微城面臨毀滅的危險時,他特別對約拿提到牲畜。他對約拿說:「何況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約有十二萬多人,並有許多牲畜。我豈能不愛惜呢?」——約拿書4:11。

《七十人譯本》將這句箴言的後半部譯作:「不敬虔的人心腸是冷酷無情的。」「心腸」代表最深切的同情心和憐憫,而惡人的心是無情、殘酷的。他所表現的同情可說是「麻木的同情」,像在世人中不時可見,在表情與談話方面缺乏真正感情和實意的情形一般。惡人的同情或憐憫其實是一種基於自私動機或原則的殘酷。舉例來說,我們都見過殘暴的獨裁者不惜消滅密友與擁護者,犧牲他們以求鞏固或加增自己的權勢。或者他們會以保護人民或國家為藉口而借故攻擊國內最奉公守法的人(國內過著中立與和平的生活的真正基督徒),目的僅是想找「代罪羔羊」或討好某些有勢力的宗教或政治分子,或甚至只是出於自大。他們明知這些基督徒並沒有威脅國家的和平與安全,但他們卻不顧這事實而加以虐待。這正是法利賽人對待耶穌及一般平民的態度。——約翰福音11:47-50;12:9,10;7:49。

暴殄天物

「愚昧人既無聰明[心,《新世》],為何手拿價銀買智慧呢?」——箴言17:16。

這裡所指的「愚昧人」並非僅是個沒有受教育或無知的人,卻是個不感覺自己有靈性需要的人。一個動機正當,熱愛真智慧,尋求正確了解的「心」乃是獲得智慧所必需的。在某種意義上,所有人均擁有獲得智慧的「價銀」,因上帝慷慨地賜與各人。「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馬太福音5:45)這「價銀」並非金錢,卻是上帝賦予各人或向其提出的東西——藉之思想的頭腦,吸取資料的感官和獲得真智慧的權利。基本上,人可以觀察上帝所造的萬物。這些受造物可以使人知曉上帝各種不能見的品質。(羅馬書1:18-20)再者,一個人也許有好的父母,益友良朋,或其他使其留心來自上帝的智慧的人。

但愚昧的人卻無心尋求了解。他一心想著自己的事務以及一些並無真正價值的東西。含有類似意思的箴言17:24說:「明哲人眼前有智慧。愚昧人眼望地極」。愚昧人的思想雜亂無章,使他感興趣的乃是無關重要的事。於是「價銀」——他所擁有的天份、才幹和機會,在這方面他也許有時比較那些『有心』的人更多,都被浪費了。

唯獨藉上帝的恩典義人才得存活

箴言11:31說:「看哪!義人在世尚且受報,何況惡人和罪人呢!」

「看哪」這個字眼籲請人留心一項必須顧慮的重要真理。正如所羅門在傳道書7:20說:「時常行善而不犯罪的義人,世上實在沒有」。沒有人本身配得上帝的眷顧,但上帝卻樂於對誠心事奉他的人。表現不配得的恩慈。(彼得前書3:12)因此,義人努力做對的事,但有時也會行差踏錯,於是「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這條原則便對之適用了。(加拉太書6:7)義人會受到管教作為他的過失該受的「報應」,這有助他改過自新而繼續行走生命之道。既然義人也會因無心之失而受到「報應」,那末故意選擇行惡,而又不肯悔改或不努力歸向義路的惡人當然更應得到嚴厲的懲罰,他們必會因自己的敗行而受『報應』。《七十人譯本》將這句箴言譯作如下:「倘若義人也僅僅得救,那不敬虔的人又有何容身之處呢?」在彼得前書4:17,18彼得顯然引用《七十人譯本》。彼得指出上帝的審判會始自上帝的家,然後說:「若是先從我們起首,那不信從上帝福音的人。將有何等結局呢?『若是義人僅僅得救,那不虔敬和犯罪的人,將有何地可站呢?』」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