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享有和平
誰不想有和平呢?當各家庭、鄰里、宗族、國家及民族均能享有和平安全時,這會是一件多麼愉快的事!可是,在這世界裡,和平卻時常被嚴重的分歧所粉碎。你也許覺得奇怪,何以一方面和平如此令人渴望,卻又同時這般難以獲致?
發生爭執的一個基本原因是人們將和平之源,人類的創造者,的健全指導置之不理。基督的門徒雅各指出這點說:「你們中間的爭戰鬥毆,是從哪裡來的呢?不是從你們百體中戰鬥之私慾來的麼?你們貪戀,還是得不著。你們殺害嫉妒,又鬥毆爭戰,也不能得。你們得不著,是因為你們不求。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雅各書4:1-3。
「賜平安的上帝」,耶和華,反對一切自私的行為。懷著信心仰賴他的人並不貪戀別人所擁有的東西,因此,不會貪婪地試圖奪取並非屬於他們的東西。反之他們聽從聖經的這項忠告:「無論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處,乃要求別人的益處。」——哥林多前書10:24;腓立比書4:9。
試想想倘若所有人均將別人的福利置於自己的利益之先,便可避免多少衝突。沒有人會被欺詐,因此無人會經歷此事所帶來的痛苦。我為人人換來人人為我。舉例說,假使一位父親捨棄個人喜好,並為了妻子兒女之故而犧牲本身利益的話,便會使家庭更相親相愛。父親表現不自私的榜樣會激發家庭中各分子也表現同樣的精神。結果,家庭中便會一團和氣而非家無寧日。家庭各分子會找尋機會彼此幫助。
在家庭圈子中不自私精神所能成就的事,在家庭以外的大群人當中也能辦得到。這可以打破宗族、地區、國家及民族的藩籬。你也許已從稱為耶和華見證人的基督徒團體中觀察到這點。他們在普世各地以留意不介入世界的種種爭論而為人所知。在他們大規模的集會中,他們那令人驚嘆的國際團結尤為顯著。美國西岸的一名男子寫道:「我雖不是這教派的成員,卻必須作一次不偏不倚的研究才能克服我對這些人堅持他們的基督徒生活方式所存的懷疑……。每年世界各地有數以百計的報章在他們舉行國際性聚會之時均刊登文章報導這些人及其子女在行為方面的井井有條及謙恭有禮。」
可是,現在成為耶和華見證人的人士當中有不少曾一度懷有根深蒂固的偏見。當時他們既不享有與上帝的和平,與他們的同胞亦無和平可言。但對聖經所作的研究幫助他們對事物的觀點作出極大的改變。他們不像公元第一世紀耶穌的很多同胞所為一般,反之,他們辨明,「關係……平安的事」。(路加福音19:42)基於他們所學到的知識,他們悔悟自己過往的思想與行為方式,徹底改過自新而開始以耶穌基督門徒的身分事奉上帝。藉此他們得以和造物主和好。
關於這種和平對人的影響,聖經說:「上帝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立比書4:7)由於享有與造物主的和好關係所帶來的安寧保守一個人的心懷意念,他遂不致對於維持自己的生活過度憂慮。他深信上帝必會應允他的禱告及祝福他在謀生方面所作的努力,他不會為日常生活所需感到憂心忡忡。這使他的頭腦與心靈均感到安寧。
此外,藉著依從上帝的道而行,一個人可以保持清白的良心。他不會經歷到故意跟從錯誤途徑所帶來的憂慮與沮喪。反之他與受上帝感示的詩篇執筆者有同感:「我必安然躺下睡覺,因為獨有你耶和華使我安然居住。」——詩篇4:8。
由於行事為人不自私,這人也使自己與同胞有更良好的關係。當別人意識到他真正關懷他們的福利時,他們本身亦會更樂於忠實公平地待他。
與耶和華上帝的和好關係也帶來和平前途的應許。以個別而言,我們無法改變這個世界及鏟除那促成鬥爭的自私自利之心。然而,造物主卻必定會使以賽亞的話實現:「他們要將刀打成犁頭,把槍打成鐮刀。這國不舉刀攻擊那國,他們也不再學習戰事。」——以賽亞書2:4。
我們何時能夠期望見到這段關於和平的話徹底實現呢?你怎麼才能置身於將來得享此種幸福的人之列呢?在你地區中的耶和華基督徒見證人能夠從聖經為你解答這些問題。倘若你目前尚未與他們取得接觸,何不在下次他們探訪時與他們討論聖經呢?為你自己的福利起見,要探知你可以怎樣在目前與將來享有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