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凡事上尊榮上帝的教訓
「上帝的國不在於吃喝,而在於公義,和睦以及聖靈裡的喜樂。」——羅馬書14:17,《新譯》。
1.什麼因素可能成為基督徒小組有麻煩存在的來源?
在任何一群人中均有不同的意見、品味和內心的感覺存在。在誠懇的基督徒當中亦然。這種種的不同可以破壞小組的和平與團結,倘若其中的成員認為自己的意見高超得多或所有人均應該加以附和的話。
2,3.(甲)什麼種類的歧見存在於羅馬的小組中?(乙)保羅對該小組中意見不同的人提出教訓的要旨何在?
2 使徒保羅在羅馬書十四章論及存在於羅馬基督徒小組中的歧見。其中有些事情影響到良心,有人認為這些歧見應該以一種或另一種方法去徹底解決,以期保持對上帝的純真崇拜。這些歧見沒有牽動到聖經的基本教訓。他們所爭論的乃是日常生活中較不重要的事上所牽涉的良心問題。使徒指出,成熟的基督徒在這事上有較廣泛的自由。但他同時警告基督徒切勿毫無節制地運用這種自由或試圖限制別人的自由。
3 一位基督徒也許感到理直氣壯地有自由運用某種權柄。可是,保羅卻鼓勵這個人要調整他的行動,倘若他知道此舉會冒犯一位弟兄的良心的話。反過來,在若干方面良心過度脆弱的人則受到勸諭,勿為弟兄做了聖經容許去行的事而加以責難,雖然他本人在良心上不會這樣行。
捐棄個人私利
4.基督徒應當努力作什麼善行?
4 使徒跟著說:「所以,不可使你們看為好的被人毀謗。」(羅馬書14:16,《新譯》)基督徒努力行善,在眾人眼前「凡事尊榮我們救主上帝的道」,因而使所有人都對基督徒的教訓予以最高的尊重。(提多書2:10)他希望為自己和小組的教訓以身作則,正如使徒彼得勸告:「存著無虧的良心,叫你們在何事上被毀謗,就在何事上可以叫那誣賴你們在基督裡有好品行的人自覺羞愧。」——彼得前書3:16。
5.基督徒所行的「好」事怎樣可以變成不利?
5 那末,在與基督徒生活有關的一切事上既是如此小心,倘若堅持要做本來是可行而且是「好」的事,但在過度敏感的弟兄看來是不對的,以致純真崇拜的良好影響力受到破壞,那是多麼可惜。這位弟兄也許會以輕蔑的口吻把這件事告訴別人。或者,基督徒所作的行動會為整個社會所誤解。這種行動的本身未必是不對的。可是,由於別人加以責難,遂為基督徒的好名聲帶來損害。這會對小組如此辛勤去宣揚和教導的「好消息」受到不利的反應。為了這緣故,基督徒最好抑制自己,不去任意享受或實踐若干自由,即使這些自由是對的,因為其他基督徒在這方面也許良心軟弱。
6.在良心上有太多顧忌的基督徒獲得什麼忠告?
6 另一方面,在良心上有太多顧忌的基督徒應該停止批評別人,因為別人運用他的自由其實沒有什麼不對。他這樣行是批評弟兄。他應該糾正他的觀點。(參閱哥林多後書13:11)否則他便會繼續擾亂小組的和平。由於他批評弟兄,他必須為他的苛刻態度所導致的麻煩分擔大部份罪咎。反過來,他應該努力進至成熟和堅定,使他的信心在凡事上堅強起來,克服絆倒或責難別人的傾向。他若不在這方面改進,便會時常製造麻煩,為「好消息」帶來羞辱。——希伯來書5:12-14;詩篇119:165。
上帝的王國由較重要的事物構成
7,8.使徒保羅所說,「上帝的國不在於吃喝」,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7 使徒隨即指出事情的焦點,說:「因為上帝的國不在於吃喝,而在於公義、和睦以及聖靈裡的喜樂。」(羅馬書14:17,《新譯》)純真崇拜和關於上帝王國及他的小組的事情並非集中於這些屬肉體的事上,正如耶穌說:「在外面進去的,不能污穢人;唯有從裡面出來的,乃能污穢人。」——馬可福音7:15。
8 這種說法也可以應用在生活的許多其他事上。服裝和打扮、娛樂、職業及其他私人事務均不是「使好消息進展」的要素。(腓立比書1:12,《新世》)。這些日常生活瑣事若非實際違反聖經,而且合乎體統,避免極端或避免牽涉到俗世的錯誤行為,便不應受到弟兄所批評。——參閱箴言11:2。
9.上帝的王國怎樣帶來「公義、和睦以及聖靈裡的喜樂」?
9 上帝王國的教訓在宣揚者和聆聽這項信息的人身上產生遠較優越的公義果子。(提多書2:12;彼得前書2:11)為了在小組中保持和睦,每個人均應敏於放棄自己的意願、慾望和私人嗜好。一個基督徒若真的讓聖靈在他身上發揮作用和指導,他便會為了確信能夠取悅上帝而喜樂。上帝王國是設計來促進這些屬靈要事的。——羅馬書8:6,13。
10.鑑於上帝王國所意味到的事,服事基督的人在這方面以什麼方法贏得上帝喜悅和眾人嘉許?
10 鑑於一個成熟的基督徒具有這些高貴的目標,他所集中注意的事情便的確與上帝王國的特徵和原則有關。「這樣服事基督的人必蒙上帝喜悅,又得眾人嘉許。」(羅馬書14:18,《新譯》)服事基督的人若致力於促進這些重要事情,便確然會蒙上帝嘉許,其他基督徒也會為了他的合理和良知而愛他。他的生活方式足供外界的人效法。即使有些人不願信奉基督教,他的行為本身也薦與他們的良心。——哥林多後書4:2。
尋求小組的和睦
11.與其彼此吹毛求疵,小組中所有成員應該致力於什麼?
11 使徒說,「所以,我們總要追求和睦的事與彼此造就的事。」(羅馬書14:19,《新譯》)因此他勸諭小組拋開一切爭論的因素而彼此和諧共處。他呼籲他們要做屬靈上彼此造就的事以代替吹毛求疵,另一方面,在個人權利上一意孤行——這樣的事可以拆毀別人。保羅勸勉各人齊心協力「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上帝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成長的身量,」同時「在愛心上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這樣他們遂能團結一致,以真正力量和效果,把救恩信息帶給人類。——以弗所書4:13,15。
12.基督徒怎樣才能避免「拆毀上帝的工作」?
12 認識真理知識的人乃是上帝的工作。上帝的僕人也曾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來教導和協助他們,並予以極大的關懷和照顧。他們是「上帝所耕種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哥林多前書3:9)有任何基督徒可以如此不敬和破壞以致拆毀這項工作嗎?使徒勸諭說:「不可因食物的緣故拆毀上帝的工作。一切都是潔淨的[因為關於潔淨與不潔淨的摩西律法已通過基督而廢止),但人若因食物絆倒弟兄,對他來說,這就是惡事了。無論是吃肉,是喝酒,或是什麼使你的弟兄跌倒的事,一律不要作才好。」(羅馬書14:20,21,《新譯》)在以身作則來領導別人方面,我們的行徑若違背別人良心,或企圖以我們的喜好加諸別人身上,我們便可能拆毀上帝的靈在這人身上所成就的工作,雖然我們也許不知道自己所做成的損害。——參閱哥林多前書3:17。
尊榮上帝而非取悅自己
13.一個人怎樣把他的信心使『自己在上帝面前持守』?
13 於是,他提出結論說:「你所信的,你自己要在上帝面前持守。」(羅馬書14:22,《新譯》)這裡所提及的信心與討論的題材有關。顯然,它並非意味到對上帝王國和與之有關的重要事情的信心,因為這種信心已公開對人宣揚出來。(馬太福音28:19,20)保羅所說,基督徒對基督犧牲所懷的信心已使我們擺脫先前的限制,例如吃某些食物和遵守某些節日等,——它們已非上帝王國的真正因素,而僅是個人喜好或意見的簡單事情。(加拉太書4:8-11)因此教訓便是『不可把你的意見強行加諸別人身上』。你若知道有人在心裡對你認為是對的事存有疑問,便不應想辦法強行他們接受,或表示這是個人的「自由」。這樣,上帝便會尊重你的體貼態度。他會了解到為什麼你不去運用這項實在是基督徒的權利。但你若知道去做某些事情不會使別人良心不安,便只管進行好了。上帝會賞識你有個飽經訓練的良心和表現良好的判斷力。在這兩方面,上帝均會看出你信心的誠懇。他的審判是值得重視的。他看出你在實踐信心方面憑著良心和愛心行事。
14.為什麼人「在認可的事上不自責」就有福了?
14 因此,對於採取某種步驟在良心上猶疑不決的人,使徒繼續說:「人在經自己考驗後認可的事上能夠不自責,他就有福了。」(羅馬書14:22,《新譯》)藉著永不違反良心,基督徒會享有內心的和平。可是他若對某種行徑有所懷疑,便應該毫不猶疑地加以拒絕或捨棄。即使有人贊成,也不應違反他的良心去附和,不論這件事情多麼引人入勝或別人的論據多麼富於說服力。另一方面,他若發現論據是基於聖經和完全正確的,那末他也許要調整他良心上的看法。——羅馬書14:5。
15.(甲)一個人若在值得懷疑的事上一意孤行,他怎樣被定了罪?(乙)他怎樣才能改善他良心的品質?(以弗所書3:14-19;帖撒羅尼迦前書5:11)
15 「如果有人存著疑惑的心去吃,他就被定罪了,因為他不是出於信心。凡不是出於信心的,都是罪。」(羅馬書14:23,《新譯》)使徒的說話對象是那些所謂基督徒而非不信者。一個人的所作所為應該不會使他良心不安。他的良心若受到干擾,他便是自責了。他應該不斷努力使自己的基督徒信心清白,因而獲致一個更加平衡的良心。基督徒的一切所為雖非直接與宣揚「好消息」有關,但他的所為即使在娛樂和消遣方面,也應該懷有造就自己和造就別人的看法。
16.為了「在凡事上榮耀上帝」,基督徒在採取任何步驟之前應該怎樣行?
16 使徒這項明智忠告的要旨便是:「無論作什麼,都要為榮耀上帝而行。」(哥林多前書10:31)在採取任何步驟之前,問問,『這件工作是為了小組的和睦,使上帝的聖靈可以盡量在眾人當中發揮作用嗎?』『我的行動是否會為上帝和基督的名帶來非難?』『這樣行是建造而非拆毀上帝在小組中的工作嗎?』基督徒若能使他的生活在上帝面前與公義、平衡、清潔的良心完全一致,他便的確是[快樂]的。這樣的基督徒是上帝的組織的一項祝福。
[第20頁的圖片]
與其說服別人違反他的良心,不如讓他在研讀上帝的道時受聖靈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