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剖析
『蝗蟲分隊而出』
● 據《自然歷史》雜誌報導,「情況現已成熟,到1979年年尾可能爆發新的蝗災,殃及的範圍可能包括北非全部,阿拉伯半島,直至印度。」在過去兩年來,北非和印度的氣候特別宜於蝗蟲繁殖。該雜誌指出,「沙漠蝗蟲久已被視為世上最具破壞力的害蟲之一,」並且補充說,「聖經記載透露埃及人所遭遇的第八場災殃便是蝗災(出埃及記第10章)。」
《自然歷史》雜誌也提及聖經對這種昆蟲所作的描述的準確性:「『蝗蟲沒有君王,卻分隊而出』(箴言30:27)蝗蟲不像螞蟻和蜜蜂,牠們並不是群居的昆蟲,在大群蝗蟲中並沒有領袖。大群蝗蟲隨風移動,飛往低風匯集之處,這些地方有雨降下。」這將他們帶到最佳的繁殖地點。聖經在細節方面的準確證明這本書是上帝所作的。——1978年十二月刊,第6,8,12頁。
溫和的回答最好
● 在近年來,有許多精神病學家主張處理惱人情況的最好方法是發泄你的憤怒。有些精神病學家鼓勵人高聲喊叫或甚至投擲物品。他們認為這好過試圖控制自己的情緒。正如巴巴拉華魯在美國《丹佛郵報》的一篇文章說:「以前我們一向聽見人說,將敵意發泄出來而非加以抑制乃是防止患潰瘍和心臟病的方法。」
可是,創造人類的造物主耶和華上帝卻知道得最清楚,人應當怎樣行事才會對自己和別人有最大的益處。他在很久之前宣布:「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箴言15:1)因此上帝的道鼓勵人要表現自制,並指出「心中安靜是肉體的生命。」——加拉太書5:23;箴言14:30。
現在約翰·霍布金斯大學醫學院的彌爾頓·萊頓博士承認,將敵意表露出來並無好處,因為「敵意是有傳染性的,它會使我們身受其害。」這只是『火上加油』,使事情更為惡化而已。他說:「要記得,敵意對你一無好處。謙卑卻對你有百利無一害。」《郵報》的文章在結論中說:「不要尖聲喊叫。不要打人或擲物以發泄你的敵意……反之,你必須鬆弛下來,不要大發雷霆。」
「現代歷史的分水嶺」
● 若干新聞專欄作家最近評論在60年前結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蒙特里奧新聞報》的格恩·戴爾寫道:「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劫後餘生者說來僅是『大戰』——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仍然是現代歷史的分水嶺。在1914年之前,褪了色的相片中的人物生活在另一個世界中……他們有一種奇異的天真無邪……在1914年之前的時期是時間之流中的一個島嶼。當時人能夠相信,進步改變我們迅速得有如改變我們的機器一般。接著第一次世界大戰使我們又跌回現實之中。」
美聯社的巴雷·倫佛里補充說:「戰爭一向都不容易解釋,也許第一次世界大戰最難解釋。在歷史家用來解釋戰爭的枯燥記載之下潛伏著一種意識到有些遠較重大的事正在發生的感覺,一種困擾世界的不安之感。」倫佛里接著說,一宗暗殺「推使世界為了一個他們很少聽聞的王子的被殺而大動干戈,他們對於何以如此行根本不明究竟。」
但是基督徒卻知道何以有這場戰爭發生。憑著他們基於聖經的悟性,他們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與上帝的王國在天上的誕生同時發生,而後者會為地上帶來苦難。為什麼呢?「因為魔鬼知道自己的時候不多,就氣憤憤的下到你們那裡去了。」——啟示錄12:9-12;可參閱馬太福音24: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