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剖析
浸信會教友「好戰成性」?
● 「我們浸信會教友一向好戰成性,」一位浸信會領袖在去年七月於加拿大多倫多舉行的浸信會世界會議道德委員會中致詞時提出這項指責。多倫多約克大學的管理學教授度爾瑪·史密夫(Delmar Symyth)籲請全球各地的浸信會教友發動一項和平十字軍。他說:「我們所面對的選擇是:非暴力抑或不存在。」他籲請浸信會教友「宣誓」擁護和平。
據多倫多《星報》報導,史密夫指出,「在基督教於公元第四世紀成為一種確立的宗教之前,基督教並不接受『公平的戰爭』這個觀念。」除此之外,這位浸信會領袖評論說,耶穌的早期門徒「相信他提倡和實踐非暴力……早期的基督教作家一致譴責戰爭。他們把在戰爭中殺人視為謀殺。」現代許多歷史家也留意到早期基督徒所採取的這個立場。這使我們不禁納罕,浸信會教友會響應這項和平呼籲嗎?若有另一場戰爭爆發,他們會怎樣行呢?
大謬不然的預言家
● 一九五五年,《幸福》雜誌的編者請若干位美國名流對一九八零年的生活作出預測。最近波士頓的《星期日環球報》將這些預測的一部分重新發表;該報指出,這些預測「對科學和科技、生產力和美元充滿信心。」
在一九五五年,美國前任財政部長喬治·堪佛利(George M. Humphrey)宣佈說:「我們必須盡力設法使美元在一九八零年能夠至少購買像今日美元所能買的那麼多食物和衣著,而且應當能夠購買得更多。」美國無線電公司(RCA)的前任主席大衛·沙諾夫(David Sarnff)得意洋洋地說:「越來越充裕的糧食和物品供應,生活、教育和健康的水準越來越高——這會使我們在今後二十五年更易於制止暴力……我們無法知道未來的『大同世界』會在何時或以什麼形式出現,但是在科學和科技的時代,世界法律由世界警察加以執行看來是必然的發展。」《時代》、《生活》和《幸福》雜誌的前任總編輯亨利·魯斯(Henry R. Luce)也補充說:「由於在人身、生活和機會方面獲得安全的保障,人在一九八零年能夠從屬人成就的較高水平開始作個人的探求。」
現在我們已見到過去二十五年實際帶來了什麼。這使我們對世界領袖們所作的樂觀應許,認為人能夠根治人類種種弊病的聲稱,懷有信心嗎?抑或這應當使眼光現實的人承認,現今的確是聖經所預言的「末世」『危險日子』?——提摩太後書3:1;可參閱馬太福音2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