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信會教友對教會難題深感憂慮
今日浸信會的教友數目以百萬計。差不多每個國家都至低限度有一個小規模的浸信會團體。
但是每十個浸信會教友中便有九個——逾二千六百萬人——在美國。
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浸信會信徒是美南浸信會屬下各分會的教友。據1971年版的《世界年鑑》報導,這個最大的浸信會團體派出傳教士到六十九個國家中工作。
很可能你認識一些浸信會教友。可能你自己是美南浸信會一個分會或其他二十多個被承認的浸信會團體的教友。若然,你留意到以下的難題而深感憂慮嗎?
信仰一致的難題
美南浸信會的主日學董事會出版了一本題名為《我們所信的真理》的小冊子,指出「教會的權力是由教友而非由主教或領袖所擁有……每個教會在耶穌基督領導之下均有獨立自主的行動權。」
因此如你所知,在美南浸信會的組織中,附屬的各教會在所主張的道理上彼此有或大或小的差別。這引起了任何難題嗎?
若干浸信會人士說是。喬治亞州雅典一位前任浸信會教士評論說:「屬於我的教會的人說他們相信浸信會的道理。但是當我開始將教會所正式主張的三位一體教義告訴他們時,他們卻不肯接受。」
可是教會的分子可能認為浸信會的教友有權表現『獨立自主』及『教友所操的權力。』
但是美國南卡羅連納州查爾斯頓一間大浸信會教堂的教育董事表示,他認為各教會『在道理和信仰方面的差別是由於他們各自將聖經歪曲以符合自己的見解所致,有人向他問及浸信會的信徒若搬到其他地方居住,這種信仰的差別是否會造成難題,他承認會引起難題,並且補充說:『這不僅是在浸信會各不同教派之間的難題,在同一個教會之內也有這樣的難題。在我們的教會裡教友便分成三派。』
所以,雖然有些浸信會教友認為在他們當地的教會裡(或在他們的教會與其他的浸信會之間)存有信仰的差別是不足為奇的事,有些浸信會信徒卻對此感到不安。他們感到憂慮是對的嗎?你可能認為是對的,特別是鑑於使徒保羅對哥林多的教會所說的以下這段話:
「弟兄們,我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勸你們都說一樣的話,你們中間也不可分黨;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哥林多前書1:10。
為正確的屬靈指引而憂慮
此外,有些人認為這種情形使許多浸信會牧師處於妥協的地位。喬治亞州克拉克斯頓一位浸信會教士的近親說:「教士在教會裡服務必須受當地教會中的有力分子所指揮。他不得不歪曲上帝的真理以迎合當地教會掌權者的主張和偏見。」
這項描述言過其實嗎?有些教會領袖顯然認為不是。幾年前,肯塔基州路易維爾美南浸信會神學院的撒母耳·索佛德博士說:「我們更改了我們的信息以求保持我們的教友和財富。」一位南方浸信會牧師歐文懷特博士表示:「我們偏離了聖經的基督教。」
教友對現今教堂的禮拜儀式及其內容也表示擔憂。你可能像其他許多浸信會教友一樣留意到禮拜的講道變成非常世俗化,時常籲請人支持世人在解決現代政治、社會和經濟難題方面所作的努力。有些教友認為牧師的講道不應強調人的計劃和謀算而應該多些注重聖經所提出的屬靈指引及幫助信徒對聖經所提出的希望加強信心。他們可能記得耶穌曾論及他的真正門徒說:「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約翰福音17:14。
近年來完成神學院課程而加入浸信會傳教工作的人無疑引起了一部分人的擔心。如所週知,在許多非浸信會的基督新教教派中,進化的理論、懷疑有一位有個性的上帝存在,拒絕承認整本聖經是上帝所默示的,在新近參加傳教工作的人當中正愈來愈普遍。但是令一些人十分驚異的是,勒星頓浸信學院的院長洛斯可·布朗提出警告說:「許多否認聖經,事奉自己而非事奉基督的假教士正由現代派的大學和神學院中蜂擁而出,以致浸信會的各教堂已被這種不信者的狂潮所淹沒,其道理亦被破壞無遺。」
你可能承認聖經中創造和洪水的記載是真實的。當然,聖經表明耶穌和他的使徒均承認這些記載是上帝所感示的真理。(馬太福音19:3-6;24:37-39;提摩太前書2:12-14;彼得前書3:20)問問你的牧師是否相信這些記載在你看來可能有點奇怪。但是今日這種問題往往帶來令你吃驚的答覆。
對缺乏基督徒行為深感憂慮
《我們所信的真理》一書說浸信會的信徒可以稱為「一群屬於聖經的人。」可是,像其他許多基督新教的教派一樣,有些浸信會信徒覺得有太多其他教友在日常生活上不認真跟從聖經。《婦女家庭雜誌》最近所作的一項調查透露,每四個上天主教堂或基督新教堂的婦女中便有一個由於「感覺許多與我同做禮拜的人很虛偽」而感到苦惱。這篇文章繼續說:「在浸信會信徒當中,與偽君子同座的感覺日增;每三個人中便有一人說他們有這種感覺。」
像其他基督新教團體一樣,看來問題是:成為浸信會的教友是否會使人真正與別不同,使他們在日常生活,生活理想和道德方面與其他人有所不同嗎?
喬治亞州美肯的一位主婦論及她以前所隸屬的一間浸信會,說她由於工作關係確實知道『教會的支柱』一如教外人一般不道德及從事各種不法勾當。」這使她大感失望,以致有一個時候對聖經失去興趣。並非所有人都如此深感不安。但是聖經說,「一點麵酵能使全團都發起來」這件事實使許多忠實的教友問道,教會應該怎樣處置言行與聖經原則相背的教會分子呢?——加拉太書5:9。
早期的教會與此不同嗎?
無可否認,早期的基督徒也有其難題。浸信會信徒可能指出當日的基督徒也曾為教義問題發生爭論,由於這緣故,他們並不須對今日信仰上的差別感到不安。
誠然,早期基督徒有時因教義而發生爭論。有時他們當中有些分子行為不檢,也有假教師在各教會中出現。但是第一世紀的基督徒怎樣處理這些難題呢?每個教會自行決定應該怎樣行嗎?
使徒保羅在安提阿的時候,信徒當中發生了非猶太籍的基督徒應否受割體的爭論。安提阿的教會並沒有自行決定這件事,也沒有容許這種爭論導致分裂的結果。反之它派代表往耶路撒冷向使徒及當地教會的長老提出這個問題。彼得、巴拿巴和保羅提出聖經的證據。使徒及其他長老仔細考慮過與此事有關的經文。藉著上帝的靈之助,他們獲得一個一致的結論。你可以在使徒行傳第十五章讀到這件事。
我們應該留意使徒和耶路撒冷其他長老所作的決定不但對安提阿的教會有益,而且也造益其他所有教會。使徒行傳16:4,5告訴我們:「他們[保羅和西拉]經過各城,把耶路撒冷使徒和長老所定的條規交給門徒遵守。於是眾教會信心越發堅固。」
雖然今日沒有使徒與我們一起,我們卻有他們的寫作。所以期望真正的基督教會由於忠心遵守上帝的道而具有一致的信仰豈不是很合理嗎?《我們所信的真理》這本浸信會小冊子說:「浸信會的信徒相信聖經是在宗教信仰和行為方面唯一安全穩確的指南。浸信會信徒從這本書——不是從教會會議或人為的規條——形成了他們的基本信仰。」
這引起了一個問題:既然聖經吩咐基督徒「說一樣的話,」為什麼一個浸信會教友若搬到另一個地區居住便很難找到另一間浸信會教堂與他以前所去的教堂倡導完全一樣的道理呢?這是否暗示聖經其實並沒有真正被視為一項「安全穩確的指南」呢?
在第一世紀,習以為常地偷竊、姦淫、淫亂、酗酒等事的人均不為基督徒的教會所容。使徒保羅在寫給哥林多教會的信中說:「若有稱為弟兄,是行淫亂的,或貪婪的,或拜偶像的,或辱罵的,或醉酒的,或勒索的,這樣的人……就是與他吃飯都不可。……你們應當把那惡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哥林多前書5:11-13)你所隸屬的教會有跟從這條聖經訓令嗎?抑或它容許公然違反上帝公義命令的人在教會裡保持良好的地位,或者甚至准許他們在教會裡持有要職呢?
第一世紀的教會對鼓吹錯誤教義的所謂基督徒採取明確的處置行動。使徒保羅吩咐提多說:「分門結黨的人,警戒過一兩次,就要棄絕他。」(提多書3:10)今日浸信會的各教會若有這樣行,一位浸信會大學的院長會說這些教會正被「不信者的狂潮所淹沒,其道理亦被破壞無遺」嗎?
顯然地,第一世紀基督徒的情形與今日浸信會各教會的情形大有差別。第一世紀的基督徒雖然面對難題,他們卻知道怎樣應付以保持信仰一致及組織的純潔。他們採取行動。他們努力的結果使所有小組均在信仰上保持一致。
如果這種團結不見於你的教會裡,這豈不是表示你應該採取積極的行動嗎?誠然,你成為特別某間教會的教友可能使你在社會上享有相當的地位。受社會歡迎在你看來可能很重要。但是研究一下今日是否有一個基督徒團體像第一世紀的基督徒一般努力保持團結豈不是很合理嗎?
請記得主耶穌基督喜愛真正擁護真理公義的人。他對老底嘉的教會說:「你就如溫水,也不冷也不熱,所以我必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啟示錄3:16)一個教會若由於「在上帝面前沒有一樣是完全的」而有被基督所唾棄的危險,無疑你不想與之交往。(啟示錄3:2)所以你關心上帝對事情的看法而非親戚朋友和社會的意見豈不是真正的明智之舉嗎?
[第165頁的附欄]
在現今這段充滿宗教動亂的時期,許多誠懇的浸信會教友正對以下的難題深感憂慮:
● 在信仰上缺乏團結。
● 教會注重俗世的事務過於聖經。
● 現代派的牧師。
● 許多教友沒有在日常生活上實行聖經的教訓。